首页 - 神途资讯 > 新媒体时代范文

新媒体时代范文

发布于:2024-03-07 作者:admin 阅读:87

新媒体时代范文第1篇

“数字时代”下的资讯图片特征,要求了当代摄影记者的职业素质有别与传统摄影记者。资讯摄影记者首先具备一般意义上的资讯工作者的特征和修养。又要有独特的手段和能力。

作为我国特定国情舆论工具之一的资讯摄影记者,不管你是党报记者还是晚报记者或是其他报纸的记者,首先要为政治服务,要学习党的方针政策,这样才能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及时地报道党和国家所发生的大事和各方面的好资讯事件

资讯事业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范畴。在存在阶级的社会和时代里,资讯事业始终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作为资讯事业组成部分之一的资讯摄影,当然也不例外。因此,资讯摄影遵循特定的资讯理论指导。要求资讯记者具有相当的政治理论素质,在真实的前提下需要贯彻和体现党的思想意志,政治要求和组织原则。

这要求资讯摄影记者在思想上要坚持马列主义、思想、 *** 理论和 *** 重要思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实事求是。在政治上同中央保持一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组织上坚持和服从党的领导,贯彻民主集中制,遵守党的纪律。

资讯记者与普通记者的不同之处,在于自己的镜头来观察生活、报道资讯。因此作为资讯摄影记者首先要熟练掌握摄影技术,资讯记者必须通过熟悉的摄影器材,掌握摄影的基础知识,了解相机、摄影机的使用方法和工作原理,在扎实掌握基本技术的基础上努力创新适合照片表现力的拍摄技巧。随着科学技术的飞快进步,资讯摄影器材也在不断进步。资讯记者需要不断关注新技术的发展变化,了解数字技术推动下的摄影技术的进步,了解数码技术数码暗房等。

其次要具备审美的艺术素质,资讯摄影是资讯的一个类别,但同时也离不开摄影的造型和审美。对于同一资讯形象,有的记者拍出来平淡无奇,有的拍出来则感人至深,究其原因,就是艺术处理方式的不同。资讯摄影历史上留下印记的著名作品,除了它们本身反映的历史瞬间具有重大意义之外,其在艺术上也具有特别的魅力。因此不能忽视艺术审美对资讯摄影的影响,造型艺术和美学对于资讯摄影都是不可或缺的。

最后还需具备编辑意识,对于静态摄影记者来说在拍摄相片的过程中,就在考虑图片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对所拍的照片进行运用。这要求资讯记者了解图片编辑的工作流程和特点,了解对图片进行编辑、选择的标准和要求等。对于动态摄影记者而言,编辑意识体现为“编导”意识。在资讯拍摄现场,电视摄影记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进行拍摄,同时,还要考虑如何满足后期画面编辑的需要,为编导的进一步创作打好基础。这要求资讯摄影记者熟悉电视编辑的画面语言和组接规律,了解画面和声音相互配合的创作规律,保证画面拍摄时镜头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资讯记者不仅要有高超的职业技能,还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感。一个人的名利、地位、金钱甚至是家庭都可以失去,这些都可以重新获得,惟有人格不能失去,道德不能失去。道德文章不分家,一个优秀的摄影记者不论在何时何地,都需要保持一种高尚的品德,心中有“浩然正气”,才能实现人格层次的自我超越,才能拍摄出高品位、高格调的作品。

资讯图片和电视资讯相比文字资讯报道更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使得读者和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因而更具有真实感,正因如此,真实性对于资讯摄影记者而言更为重要。资讯摄影必须在现场,对准真人实景进行拍摄,摄影者身临其境,拍摄的照片才能如实地记录生活现象,反映生活本质,做到把真实公诸于世。在电子科技、摄影后期制作如此发达的今天,更要坚持这一原则,否则就是从根本上否定了资讯摄影。遵守资讯的真实性是摄影师最起码的道德规范,离开了真实性,资讯照片也就没有了任何价值。读者通过资讯照片的画面了解资讯事实,并且认为画面所反映的形象就是真实的,摄影师必须用事实的形象说话,真实记录社会现象。一张资讯照片如果失去了真实性,不管画面多么完美,都会失去生命力。资讯摄影必须坚持“三真”原则,真人、真事、真现场。资讯摄影必须是现场纪实,资讯摄影的现场形象纪实性,意味着摄影记者与被摄事件是处于同一时空当中,在每一个重大历史转折时刻,资讯摄影记者都担负着记录人类历史的重托,深入到战争的发生地区,穿行于自然灾害现场,周旋于政治暴力中心。记者的职业正成为当今世界最危险的职业之一。很难想像一个缺乏职业精神的资讯摄影记者会不畏艰辛、锲而不舍,甚至不顾生命危险去拍摄。

历史上很多优秀的纪实摄影家在如何坚持真实,已为我们树立了楷模。美国资讯摄影师尤金史密斯曾冒着生命危险,甚至身负重伤,出入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真实地记录了海上战舰列队布阵、万炮齐鸣轰击日军滩头阵地,以及战士们充满英雄气概的拼杀和他们动人的形象。史密斯高度忠实地信守真实性原则,他说:“我必须等待实际情况发生,在等待的过程中,我把自己隐藏在墙壁里。”假照片问题是历来被资讯界所共同反对的现象,因为它直接影响资讯摄影之一生命的真实性问题。然而,假照片问题却始终没有消失过,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出现摆拍、假拍等问题,追根究底都源于资讯记者的职业操守出现了问题。尤其是数字摄影与传统摄影相比,在后期制作上可以随心所欲。只要使用者操作得当,制作过的照片具有无可比拟的真实感,可以说惟妙惟肖,以假乱真。这种影像处理的优势,为艺术摄影的创作带来了空前的革命,为摄影形式美的营造提供了广阔的自由空间。但在资讯摄影领域,却造成了滥用与异化,给资讯照片的真实性带来前所未有的威胁。资讯摄影是一种特殊的形式,要求实事求是,即便是对图片做出调整也必须要在一定范围内,不能造成视觉信息的改变,不能使视觉符号的相互关系改变,以及不能有任何可能对读者接受信息造成误导的做法,必须要保持真实性。

新媒体时代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媒体责任;传播

一、以守卫公共利益为己任,抢滩热点难点问题的舆论场

“人人都有麦克风”是当今新媒体阶段的显著特点。这一特点,打破了传统媒体拥有自主话语权的地位,体现了民主化的网络文化的信息,公共民主成为了主流思潮。因此,中国几乎所有的大媒体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敢于说出来,而不是表现出沉默。尤其是时时发生的民生热点、难点,这与公共利益的得失有着密切关系。在类似的资讯当中,主要媒体最重要的事不能说错话,更不能拥有话语权而不去说,更应该拿准焦点事件的敏锐性和自主性,剖析事件,说出大众的心声。

之一,当前的舆论场由口口相传发展到互联网中的“民间舆论场”,大家在网上对各种时事进行讨论,对 *** 各职能进行评论,这与电视台、通讯社及报社等组成的“主流媒体舆论场”有很大的区别。第二,微博虽然只有140字的发表限制,但在网络传播中占重要地位,字数少会使表达的意思多元化、带有个人色彩,假如说主流媒体不能够实时的对事件进行全方位、据实、更深入等的分析和播报,多元化及带有个人色彩的网络发表就会对公共利益产生损害,公共决策也会偏离。主流媒体机构应该把握好重大事件的切入点,报道应发挥理性和主动性,媒体公信力融入到媒体报道当中去,正确引导公共舆论,保护公共利益,坚决打击和消灭网络谣言及不当言论。只有这样,才能守护公共利益,抢滩热点难点问题的舆论场。

二、探寻资讯事实的高度化,“提炼”资讯市场中的观点领袖

在新媒体时代的今天,人人都能发表自己的言论,而资讯事实和真实性存在这个开放性的舆论场中,受到了多次质疑,并且公众并不会给这些质疑留很多时间。

“沉默的螺旋”现象表现出观点的两极分化和被埋没的特点,尤其存在于高速传播的新媒体时代。主要媒体必须对舆论进行导向和干涉,重要的是干预能否促进主流价值的建立和公共利益的增强。中国媒体转型期的特点是“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们的言论在其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做好两件事 :一是比谁的音量大,谁是意见领袖,谁能做“中国好声音”;二是构建一个汇集多方面声音的舞台, *** 舆论场中的言语领袖,在不同意见中探寻观点的真实和理性,在各抒己见的环境中找寻碎片化的调节以及社会矛盾的化解。通过意见的融合而形成了真实、客观的资讯,在开发程度高的社会化和媒质化的环境下得到全面的论证和验证,很容易能够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凝聚力,正能量从而产生。在这个新媒体时代,实质上就是一种更高发展程度的资讯事实和资讯客观,从而使情感上的默认与心灵的精华代替了纸上面的冷漠。

三、新媒体时代的专业化媒体构建,展现媒体的专业水平

目前,充斥着网络的“3 秒钟原则”:如果一条资讯在 3 秒钟之内不能吸引注意,资讯就会从受众眼前溜走,所花费的编采工夫等同白费。主流媒体天生的毛病就是对片面化、情感化的“眼球效应”的追捧。传媒业传统的操作方法遭到毁灭性的打击,自媒体资讯的产生的基本标准几乎被抛弃,用户参加资讯生产过程,正在消除媒体的专业化程度。

可是,并不是“人人都有麦克风”就是“人人都是记者”。Neil Henry 教授,这位来自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资讯学院的院长,他对这一观点有这样的解释:记者的任务是非常重要的,处于中立地位,要真实的传达信息,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每一个人都有表达自己的观点,也可以实时发出信息,但是资讯工作者的价值体现在能从背后深挖资讯的真实故事。深入访谈及涉入调查的存在并能引导社会舆论的导向,这就是其重要的价值所在。权威性代表着专业性。加强专业的媒体化操作需要,这是新时代媒体的要求。从事媒体行业的工作者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抓住机会,培养具有专家化、深度化、独立性的高水平采编团队,从根本上实现保护社会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指引社会舆论的方向,发展社会风尚。

新媒体时代的特点是开放、实时、互动、民主,在技术和市场两驾马车的驱动下,传媒市场正在发生变革,新一轮传媒业态随之改变。古人云:“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现代传播体系的快速发展,要想在竞争惨烈的市场中始终处于优势地位,不但要看到媒体社会责任的重要性,而且还要看到竞争中机会,在竞争中求发展,不断壮大,改革创新,充分发挥舆论导向的及时性、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在新的责任下去保持公共理性,保证公共利益,建立新的公共秩序。

【参考文献】

[1]吴清雄.新媒体时代的媒体责任重构[J].青年记者,2012,34:27-28.

[2]李晓静.新媒体时代突发事件舆论引导与媒体责任[D],吉林大学,2011

新媒体时代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央媒 媒体转型直播

2017年2月19日,《人民日报》、新华社和央视三大央媒同时推出了自己的直播产品。一个是由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发起的全国移动直播平台“人民直播”;另一个是央视资讯打造的融媒体资讯平台――央视资讯移动网;还有新华社推出的“现场云”。而三大直播产品上线的时间正逢“2.19”讲话一周年,他在党的资讯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推动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三大央媒选在这个时间节点推出直播产品也是对高层促进媒体融合的一个回应。

事实上,三大央媒试水直播是在传统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不断减弱的情况下的一种自救。因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渠道和媒体形态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媒体面临着用户减少、人才流失、盈利薄弱等困境。根央视市场研究的监测数据,2016年上半年,电视广告收入同比下降了3.8%,报纸广告收入下降了41.4%,期刊广告收入下降了15.6%。①技术冲击下传统媒体的衰弱不仅出现在中国,国外的传统媒体也如此。皮尤《2016美国新媒体研究报告》中提到、、Yahoo、等平台成为了内容分发的主要渠道,将资讯集成它们的产品,这些公司也取代了以往资讯媒体的角色。②在新的传媒生态下,传统媒体亟须做出改变。

此次推出的三大直播产品是在移动化、数字化和社交化背景下媒体的一次变革,无论是在内容生产、渠道分发还是在用户互动和用户体验上都力图有所突破。

一、从传统电视直播到移动视频直播

直播是指在现场伴随着事件的发生、发展进程而同步制作和信息。③直播对于媒体来说不是一个新鲜的词。直播最早始于广播,是音频直播。之后直播进入电视领域,早在1958年北京电视台就曾首次尝试直播,但后来由于技术所限和政治需要,“直播”被“录播”所取代。电视直播在中国真正得到重视是在1997年,中央电视台原台长杨伟光称这一年为“现场直播年”。④特别是1997年香港回归,中央电视台连续进行了72个小时的电视直播,其“真实感”和“画面感”让观众感到电视直播的魅力无穷。

后来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大大提升,直播的技术壁垒减少,直播操作更加简单且成本降低,移动视频直播时代到来。像新生的快手、美拍等直播软件的繁盛,使得只要有网络和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进行直播。

移动视频直播相较于传统媒体时代的电视直播而言,首先是互动性更强,互动手段更加丰富。电视直播还是单维的观看,观众和直播中的人物和事物是割裂的。而在移动视频直播时代,此时的观众已经不仅仅是观众,而是直播内容的消费者、参与者甚至是生产者。

其次,从直播内容上看,电视直播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仪式性电视资讯直播报道,另一种是事件性电视资讯报道。其中仪式性电视资讯直播往往与组织或 *** 的形象传播联系在一起,例如香港回归直播、国庆阅兵直播等。事件性电视资讯直播往往是该事件具有极高的资讯价值和传播价值。无论是仪式性资讯直播还是事件性资讯直播,大多都是聚焦在社会的公共领域中。而在移动视频直播中,虽然仪式性直播和事件性直播仍占了很大的比重,但是直播内容越来越向私人生活领域渗透,模糊公与私的界限。

最后,从直播风格上看,电视直播的风格比较严肃,互动性也很弱。而移动视频直播的风格更加多样,特别是随着快手、一直播、新浪直播等平台的兴起,很多网民加入直播大潮成为主播,直播风格更加娱乐化,也更强调互动。

二、移动视频直播在资讯生产中的应用

(一)内容生产:UGC与专业生产相结合

UGC(User )是指用户生产内容。在新的传播环境下,资讯生产已经不是专业资讯工作者的专利。学者彭兰指出,UGC对于整个内容市场的影响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UGC对专业内容生产的补充作用;二是对平台的流量和用户规模起到拉动作用。⑤

央视资讯移动网搭建了全新的用户交互系统,包括用户上传、用户直播和用户评论区。在突发资讯事件发生的时候,可以通过自有的央视资讯移动网平台、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和电信运营商,利用定位和关键词搜索,找到资讯现场的当事人。经平台认证授权后,用户可以直接向演播室传输现场画面,这是专业记者到达现场前的重要信息源。⑥如今以传统媒体为代表的专业媒体面临的一大挑战就是传播主体的多元化,往往记者还没有到达现场,人们已经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和快手、一直播直播平台把信息传递出来了。专业媒体与UGC合作,可以弥补其在时效性和一手素材上的缺憾。

此外,UGC与专业生产互融互通的关系并不仅仅体现在用户上传的内容对媒体的报道进行补充,还体现在UGC对传统媒体僵化、生硬的话语风格和话语体系的改变。

(二)渠道:打造平台,开放共享

传统媒体一直忧虑的是,为什么有高质量的内容,传播效果却差强人意。这反映了渠道的重要性。央视的资讯移动网、新华社的“现场云”和《人民日报》的“人民直播”希望借助母体的影响力,打造一个内容聚合的平台。目前,已有37家省市级电视台宣布入驻央视移动资讯网;包括中央媒体、地方媒体的102家机构入驻新华社的“现场云”;“人民直播”则与新浪微博和一直播合作,也有百余家媒体机构、 *** 机构、知名自媒体和文体名人加入。

传统媒体的转型应该结合互联网思维,而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就是开放、共享。以央视资讯移动网为例,入驻机构将获得访问央视资讯移动网媒体资源库的权力,获得平台上的海量视频和稿件资源,而央视也将内容资源整合,增加了平台内容的丰富度。有声音认为,央视此举将大大改变电视资讯媒体资源分散、竞争力薄弱的现状,逐步摆脱对商业互联网平台的依赖,在稿源拓展和版权保护上有所发展。⑦

今日头条高级副总裁赵添曾说,传统媒体做直播缺乏两个条件:一个是没有可以快速实现的、可以给每一个记者配备的直播工具;另一个是传统媒体的移动端不具备把采到的视频快速触达用户的渠道。⑧而此次央媒涉水直播就是想在这上面补齐短板。新华社的“现场云”基于“现场资讯”的技术平台,向所有媒体机构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记者只需要一部手机就可以进行素材采集和同步回传,而传回的素材可进行在线编辑,时效性大大增强。

(三)产品思维:个性化服务和用户体验

传统媒体转型中很重要的一步就是抛弃过去单纯做内容的做法,而应该把内容当作产品来运营。此次央媒推出的三大移动视频直播平台运用了产品思维,考虑到用户需求和用户体验,不是进行统一的信息供应,而是个性化的信息服务,这种服务是通过用户数据收集和分析实现的。

央视资讯移动网建立了自己的数据库,可以为入驻的媒体机构提供用户画像功能。通过大数据技术,对用户的使用时长、使用习惯、使用偏好等多维度数据进行搜集,从而描绘出用户的兴趣图谱,再整合平台上的内容进行精准推送。这其实是传统媒体走出的一大步。个性化的服务是千人千面,但是在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同时也避免“信息茧房”。现在有一种声音认为,用算法不断给人们推送让人感兴趣的信息反而让人们更加无知,因为用户失去了对社会整体全面的感知,从而无法作出正确的抉择。

把内容当作产品运营的另一大思维转变就是把传统的受众当作用户服务,注重用户体验。良好的用户体验不仅体现在界面的友好性上,还体现在广告的投放、观看的效果上。在移动直播视频中,央视资讯网通过对用户的追踪,获得了用户观看某一直播节目的时长、互动频率、互动内容等数据,进而科学地定制个人观看方式。此外,观看直播不再是从记者规定好的角度去看,把内容选择的自交由用户。例如在对两会的一场记者会的直播中,用户可以选择从外景、记者席和发言席多个角度进行观看并及时评论。视频直播中新技术的运用也提升了用户体验,比如说AR、VR,使资讯场景真实可感。

(四)从业人员技能升级:全能记者和“网红”主播

移动视频直播中的记者和传统媒体时代的记者相比,所需的技能要多很多,甚至有人提出了“全能型”记者的要求。记者要熟悉多种多媒体技术,对采访、出境、视频剪辑等技能都要熟练。财新的记者曾说过在两会视频直播过程中遇到的不适应之处,采访前准备了充分的采访提纲,但在视频报道中由于现场“堵人”采访时间有限,无法对一个问题进行深入讨论,而这通常是文字记者所习惯的方式。⑨此外,H5、数据资讯、全景地图等多种资讯呈现方式兴起,记者还应掌握多媒体讲故事的技能。

诚然,要求记者掌握多种技能是硬件方面的要求,软件方面是要有互联网思维,对媒体融合背景下全局的把握。现在的资讯生产不是某个部门的单打独斗,而是多部门合作。一线记者采访回的素材要经过多重加工在多平台上分发,这就要求记者对素材有判断能力,什么样的素材适合以什么形式在什么平台上发都应该心里有数。

移动视频直播中的主播和传统电视中的主播所需的技能也不一样。但三家央媒相比较而言,央视更擅长视频领域的制作,从此次两会直播的成功也能看出来。传统电视中的主播与观众的互动有限,直播的视角也是固定的。但是在移动视频直播中,用户可以即时评论,主播可以即时收到反馈,这就要求主播对现场把控和应对能力都非常强。南方报业在2016年提出打造一批具有新媒体采编运营能力的主流“网红”,《法制晚报》也宣布要在2017年重点招募和培养一批在互联网中有影响力的“直播+”记者。做“网红”主播和记者,资讯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仍是之一位,但需要适应用户新的信息消费习惯和新传播生态中的信息传播规律。

三、结语

此次三大央媒在2月19日同时推出直播产品,是传统媒体转型的一次有益尝试。传统媒体想要重生,除了要不断探索类似视频直播这样的新手段外,还需要新的产品思维和用户思维。要融入互联网的开放共享思维,不仅是组织内部的开放共享,还应该整合多种社会资源。此外,还应该积极探索新的盈利模式,挖掘媒体服务的价值。

当然它还有一定的社会价值所在。网络直播在技术和资本的推动下迅速发展,根据艾瑞的《2016年中国在线直播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在线直播行业用户规模达3.12亿。但巨大的市场规模下却乱象丛生,许多主播触碰了道德和法律的底线,三大央媒进入直播市场也是希望能够带去一股正能量的清流。

注释:

①赵曙光.禀赋结构、比较优势与传统媒体转型――基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从业人员的调查数据分析[J]. 资讯记者,2016(9).

②搜狐网:皮尤《2016年美国新媒体研究报告》.http:////.shtml.

③谭天. 在中国,网络直播还能走多远?[J].南方电视学刊,2016(4).

④曾一果. 媒介仪式与大众娱乐――关于现场直播的媒介分析[J]. 当代传播,2010(5).

⑤彭兰. 社会化媒体:媒介融合的深层影响力量[J]. 江淮论坛,2015(1).

⑥德外5号:今日正式上线的央视资讯移动网,不仅仅是一个APP. http://.me/n/24.

⑦传媒大眼:央媒纷纷布局移动直播,人民直播、央视资讯移动网、新华社“现场云”上线. http://.me/n/34.

⑧新榜:今日头条又有哪些对自媒体的重大利好. http:////.

⑨邱嘉秋、吴雨俭.移动资讯直播有望成为媒体转型重要“风口”――以财新传媒视频直播报道为例[J]. 中国记者,2016(8).

作者简介:袁文幻,清华大学资讯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新媒体时代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媒体 微生活 手机广播

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显然对传统媒体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开设官方微博至今不到3年时间,广播与微博之间已经产生物理反应和化学反应,并且上升为节目的重要部分,逐渐地融入到广播节目的血液中。如今微信崛起,“微创新”进一步为广播提供了社交平台和发展机遇。

一、微信、微博和广播的互动

广播作为信息资源汇集的集散地,对于整个社会舆论有着较强的引导能力,其作用和功能的发挥关键在于信息平台的视野和高度。如当前微信自从上市以来,迅速受到高端用户的喜爱,广播可以利用微信展开互动,推动话题。相比传统的信件、网络论坛、电子邮件、短信平台,解决了传统互动平台的缺陷,实现了免费、及时、高质量的互动,且微信与微博一样具有良好的媒体功能和社交功能,据有关数据分析,当前的微信用户已经突破1亿,且多为年轻的高质量用户,这样广播通过开通微信平台,一方面实现语音互动,弥补无法开设热线的缺憾。比如目前一些地方台已经全面应用微信平台,实现广播的微时展。以FM881泉州音乐之声微信公众平台:为例,在短短一个月内,从零到拥有755名粉丝,并对粉丝进行分组管理。每天群消息,预告节目、介绍当天微资讯,实现粉丝与主持人的实时交流,将听众的音频互动实时接入直播间,使电台节目互动更具多样化,拉近了听众与主持人的距离。

拥有5689名(截止到2013年8月底)粉丝的微信“FM881泉州音乐之声”主要介绍各档节目的节目预告,让粉丝对节目的最新动态一目了然,集休闲、娱乐、时尚、生活为一体。仅仅“下班欢乐派”一档栏目在短时间内已拥有2236名微信粉丝,以轻松搞怪为主线,结合节目“下班欢乐派”推出节目预告、当天连线商家等。

二、新广播开创新时代,新媒体创造新生活

阿基米德两千多年前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起地球。”现代广播今天也提出:“给我一个载体,我就可以畅通中国,甚至于世界。”比如近年来智能手机广播的应用,为广播的发展推出一个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并以微信为载体向广大用户提供最新的实时信息,这一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改变了传统资讯信息、广播信息的提供模式,能够在之一时间更有针对性地向用户提供最新节目动态,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广播已经步入了新媒体时代。比如泉州人民广播电台手机互动广播客户端还内置热点资讯、节目预告、微信、微博平台等互动功能,让听众随时随地掌握泉州人民广播电台的一举一动。

近几年伴随着我国汽车市场迅猛发展,全国的交通广播异军突起。据有关数据统计分析,近几年我国交通广播的广告总量增幅一直维持在25%以上,仅一年的广告收益最少达18亿元,可见其收益的可观性。交通广播每天主要提供公路信息、城市路况信息、航运信息、铁路信息、民航信息、气象信息、通讯信息、邮电信息,同时还包括交通管理部门的政策法规和 *** 通告等管理信息,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这些信息对于处在动态之中以车代步的广大群众是十分重要的。比如智能手机、移动电视的投入使用,直播即时路况信息,提供点对点信息服务,使得广播更加贴身化和人性化,这些方式也成为争夺广播听众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方法,并且结合其他数字化技术,实现终端接收的多样化,促进视频与音频的全面融合,为广播开拓更加广阔的前景。FM881泉州音乐之声开设了一档新节目“汽车欢乐派”,主持人和嘉宾一起介绍时下最新最实惠的车款,将交通广播与微信结合起来,听众通过微信参与互动,报路况、咨询车型等。

三、把握微时代的广播机遇

目前微时代的到来对于广播的影响是巨大的,业内人士曾经指出,广播要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必须要找准时机,运用新媒体,提出发展战略,确保自身资源的回归,充分实现广播跨媒体经营的战略性转变,同时,以内容为核心,以移动通讯技术、智能技术、互联网技术和广播技术,加强多种手段的结合,从而为人们提供更为有效的社会服务。这就需要广播把握时代广播的机遇,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丰富节目内容

微时代的到来,推进自媒体时代到来,可以说每个人都是一个媒体,都是一个信息源,甚至于其影响力超过一个传统媒体,不论是动车事故还是男童被挖眼事件,这些都可以让大家认识到微时代的威力和速度,但是单个的微信并没有取代媒体的审核编辑功能,因此,可以从节目的内容入手,通过微信征集资讯和线索,以此来寻找资讯常态,且这些信息多为最新最热的资讯话题,不仅使编辑选题方便高效,而且有利于吸引更多听众,比如FM88.1泉州音乐之声,每天都有新鲜的唱片和CD以及各国重要的排行榜金曲,除了每天的音乐电台节目外,还向听众实时播报天气概况、泉州娱乐消息和全球音乐资讯等,涉及到与泉州人民的生活、娱乐和音乐等各个方面,让音乐跟着生活走。

2、完善节目形态

对于节目的形态主要从互动方式进行改变,比如当下的微博和微信,两者都具有媒体功能和社交功能,为此,FM881泉州音乐之声可以通过开通微信平台吸引车乘人员收听,实现语音互动。

3、拓展传播渠道

据有关统计表明,当下的微电台、网络电台等新媒体形式的收听广播听众比例达到25%以上,这个数据表明其发展趋势,而且与传统的媒体相比,微电台虽然只是微信的副产品,但是却有着鲜明的优点,如可以打破终端限制,可以打破地域和覆盖限制,方便听众的参与互动。比如发展手机新媒体广播,泉州人民广播电台与时俱进,利用手机广播客户端让听众享受到了广播在线收听和网络互动的统一服务。目前,泉州人民广播电台已经在苹果手机和安卓系统的应用端开发了4个客户端,可实现24小时在线收听和节目点播。在应用程序推出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已经有两万多次的下载量,实现了“一人一媒体”,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收听广播,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时点播节目,这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受众选择接收信息的渠道。

4、拓宽受众层次

在当前这个时代,广告客户除了看重广播媒体的受众数量外,还有其受众质量。广告专家认为只有20-40岁的受众才具有较强的购买力,才有转化为消费者的潜力。传统媒体的受众群体老化,影响到媒体的未来发展,因此如何吸引年轻人收听广播,就成为当下的关键问题。为此,微信和微博的出现似乎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渠道,据一项调查报告显示,FM881泉州音乐之声的粉丝年龄段主要集中于20-30岁,40岁以上的则没有,而电台的受众则多数在40岁以上,因此,微电台和微博的应用改变了受众群老化的现象,为广播媒体的发展开拓了市场。

5、提升广播形象

微博的社交功能使得广播更加贴近受众,比如主持人的个人微博、官方微博,这些都可以成为交流的渠道。FM881泉州音乐之声除了一些最新音乐以外,还可以早安、午安音乐、微感悟以及泉州风采等,让受从对FM881泉州音乐之声背后的故事有一个了解,使得广播不再是空洞的名字和声音,而成为真正的有血有肉的人。另外,还可通过主持人微博提高广播的魅力和受众的黏度,充分发挥微博特色。

总而言之,微博、微信这些新媒体作为广播的一个重要窗口,是节目与听众互动的桥梁,它使得传统广播媒体和新媒体得到了很好的结合。

参考文献

①彭玉金,《解析互联网媒体的内容运营和广告营销新模式》[A].《第四届中国智慧思维学术研讨会暨智慧学校创建与创新人才培养高峰论坛论文集》,2012:2

②赵文晶、韩颖,《论公关资讯传播价值的多维取向》[J].《现代传播》,2011(12):70-72

③陈先元,《单一观念和多维取向——试论我国资讯传播价值观念的变化》[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152-153

新媒体时代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 广播 魅力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如潮水般涌来,我们的生活已悄然改变。网络、手机、移动多媒体机等无处不在的新媒体把我们带入到一个新的时代——新媒体时代,从广告收入的增长率就可以一现斑斓。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1-12月我国传统媒体广告收入增长率:电视是1.53%、报纸为负增长,跌幅是6.52%、杂志是7.46%、户外是1.38%,广播以12.9%居传统媒体之首。就如BBC的克里斯·韦斯科特所说:“广播不会因为互联网的出现而死亡,但是会改变”。

一、应对新媒体,传统广播必须与新媒体充分融合才能焕发新的活力、彰显新魅力

从新媒体的出现开始,传统媒体就看到了其巨大的生命力,并迅速走上了融合之路。在国外,许多传统媒体都在尽全力进军新媒体,试图扩充自己的实力。诸如克伦比亚广播公司、迪斯尼等传媒公司都在加强网络资产、开展收购活动。所以广播要发展,就必须看到新媒体的优势,创新广播节目的生产方式,通过高新技术手段,主动与新媒体融合。

1、广播与网络联姻,构建网络广播

广播媒体应该利用新媒体,实现无线广播与网络广播的充分融合,全方位打造网络广播平台,扩大广播的有效覆盖范围,拓展广播的生存空间。现在网上广播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广播节目的在线直播和点播,它与电台广播同步,有很强的时效性; 在国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网络广播发展得比较成熟,八套节目都在网上实现实时广播,还有以往很多节目的在线点播。二是专门的网络电台,如依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国广播网创办的网络电台——银河台,实现了24小时网上播出①。

2、广播与移动终端融合,拓展手机广播

如今,手机技术越来越向着掌上电脑的方向发展。不过,目前手机所带的收音机功能还只是传统的通过中波或调频接收节目的方式,信号不够稳定,所能接收到的电台也很有限。手机广播能否也像如今的手机报等传播方式一样,让他们可以每天通过手机下载等方式收听节目呢?回答是肯定的。这样,不仅听众绝对不会错过自己喜欢的任何一档节目,同时,电台也能潜移默化地融入听友的生活。

3、广播借助新媒体,搭建与听众的即时互动平台

互动环节是能引起受众共鸣的更好渠道,网络是互动相对比较多的媒体,现在的广播人已经开始借助新媒体,利用微博、微信、 *** 等方式对节目内容进行自主宣传、为受众提供互动交流平台,有助于主持人在节目中随时了解受众的意见和要求,并且进行良好的沟通。广播媒体充分开发和利用新媒体技术,扩大了自身的双向互动优势,充实了节目内容,也增加了节目的可听性,并且能够让话题持续更新。如今微博就成了新媒体上最快捷、最方便的沟通平台。2011年2月,揭阳电台综合广播全体主持人集体入驻新浪微博,与他们的“粉丝”频繁互动。除了揭阳电台综合广播频率的官方微博以外,各个栏目也开设自己的微博,这些栏目微博、主持人微博和频率官方微博互相关注、互相转发。

揭阳电台综合广播《娱乐新联盟》节目从今年1月1日开始设置了《揭阳好声音》环节,听友听过新浪微博留言点评,在每期节目结束后,将参赛选手的名单及歌名在微博上公布,从节目结束至晚八点为投票时间,得票最多的为日冠军,日冠军参加周赛……所有获胜的选手名单均在网上公布,可以随意查询票数,体现了公平、公正。听众既是参赛者,又是裁判员,极大的调动了他们参与节目的热情。节目一经推出就在听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从一开始每天只有二三十个听众留言评论,到现在评论数常规都在三四百条左右,有时甚至会超过1000多条,效果非常明显。《娱乐新联盟》收听率也保持我台三个频率之一的位置。在这个节目成长、推广的过程中,与微博听众互动功不可没。

二、应对新媒体,传统媒体广播必须为听众提供个性化的广播产品,才能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众所周知,新媒体有几个非常了得的优势,如可以提供海量信息和个性化服务,互动性强,可以自主、自由传播信息等等。因此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广播要想发展壮大,除了牢牢把握“内容为王”这一基础原则外,广播媒体必须给受众提供个性化的广播产品。

1、新媒体时代,需要把握受众视听特点的变化

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特征主要是人民群众在媒体选择上的自主性。在媒体传播中,群众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传播者,是信息的创造者和主动参与者。在舆论传播中,群众可以自主的选择信息去传播,也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阐述自己的主张和观点①。所以基于新媒体时代,受众视听的特点的变化,我们应该全面的认识到,要想彰显其广播自身的魅力,一定要把握受众视听特点的变化。在通过广播传播信息中,一定要突显受众的主体地位,了解受众的需求,能够让受众在广播中自由的抒发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从而主动的采取广播的形式去获取信息和对信息进行传播。

2、新媒体时代,需要开发多种与听众互动的广播节目

新媒体时代提高媒体的传播力的最关键在于,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和吸引受众进行参与和传播,进而强化受众主动进行参与的行为,达到信息传播人数多和传播范围广的目的②。受众的视听特点,决定了广播传媒对广播的节目形式需要进行创新。必须把握一个原则,就是想方设法的满足听众获取信息和传播信息的需求,从而为听众提供自主的信息传播平台和信息交流平台。要想在节目上有所创新,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创新广播节目的形式。要想办好广播节目,充分的激发大众的参与热情,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创新广播节目的形式。现在一些广播节目主要以主持人为主的聊天节目,从而大大的占据了听众积极参与互动的时间③。因此,要想收获更多的听众,需要创新广播节目的形式,让听众完全的融入到节目中来。例如:一些播放资讯的广播节目,可以通过连线与听众互动等等,不仅能够丰富资讯的内容,还可以开通与听众互动的良好渠道。

(2)尊重听众的个性发展。受众在接收和传播信息的时候可以进行个性的选择,听众个性化的接收和传播信息是当今新媒体时代的一个必然的要求。哪种媒体能够充分的让受众彰显个性,哪个媒体就能更多的吸引受众④。因此,作为广播传播人,需要尊重听众的个性发展,从而提供优质个,在进行节目编排的时候,充分的融入个性发展的元素。广播人应该认真的把握广播节目资源,分析听众的个性要求,准确的为节目进行定位,贯彻落实具有个性化的广播节目,从而让流失掉的听众重新的回归广播节目,让一直忠于广播节目的听众能够找到更多的自己需要的广播信息。

(3)进行热点话题的策划。在广播节目中,需要关心听众的利益和关心社会上的热点话题。听众的切身利益与社会上的热点往往是听众最愿意参与和互动的。广播人应该探寻听众的心理,从听众的最重要的需求出发,寻找节目与听众的更好的结合点。在广播节目中,可以围绕一些社会上的热点话题进行节目的安排。通过设置与听众互动的环节,可以与听众进行沟通和进行感情上的交流。通过社会上一些典型的事例,让听众在交流中能够有的放矢,满足听众想说的欲望。

结语

广播界有句名言:“车轮子和干电池拯救了广播”,说的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广播被电视逼到悬崖边时,车轮子和干电池赋予了广播移动传播的优势,才使广播得以生存下来。广播在40多年前没有离开我们,今天也绝不会被轻易地挤出历史舞台。笔者相信,只要我们善于和新媒体交朋友,为听众提供个性化的广播产品,我们的广播必将迎来又一个发展的春天。

参考文献

①符进叶,《试论广播节目的定位》[N].《中华资讯报》,2004

②汪英,《上海广播与社会生活互动机制研究(1927—1937)》[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③何平、薛峰,《浅析广播在媒体竞争中的优势》[J].《中国广播》,2009(10)

④冯帆,《全球视角下广播的近观及远瞻》[J].《青年记者》,2009(23)

(作者:广东省揭阳广播电视台广播节目中心频率总监)

新媒体时代范文第6篇

从1994年浙江主办中国小百花越剧节到2014年第三届中国越剧节开幕,其间恰好过了20年。20年后的今天,越剧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毫不夸张地说,我们正处于一个新媒体时代。在这个新媒体时代,越剧的传播与生存方式完全不同以往。1984年“小百花”刚刚成立时,报纸和广播是传播信息的最主要途径;1994年中国小百花越剧节举办时,电视已经崛起,成为更具影响力的传播方式;而今天,包括微博、微信在内的更多新兴媒介纷纷涌现,迅速改变着我们的文化生态和日常生活。这些前所未有的传播方式,正在急剧影响和改变着越剧的创作、越剧的观众、演出市场乃至越剧的存在方式。

善用媒体,占领文化制高点

越剧是我们毕生从事的事业,是我们的情感寄托,同时还是我们的生计。面对新媒体时代,越剧当下的兴衰以及越剧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要看我们是否有能力应对时代的变化。戏剧和观众的关系是个永恒的话题,任何时代的戏剧从业人员都必须面对观众,必须解决戏剧和观众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这个关键问题,但是,在今天,我们面对的是全新的市场环境。可能中国戏曲和剧场、观众的关系,已经在我们从业人员不知不觉中发生了根本性的质的变化。就如支付宝在悄无声息的时候就“革了银行的命”。在这个新环境里,新媒体的出现,对今天的戏剧人,既是新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新媒体极大地改变了戏剧的信息传播方式,同时也迅速扩张了观众欣赏戏剧的途径。我们这代越剧演员,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的越剧热潮中进入这个行业的,那个年代万人空巷到电影院看越剧《红楼梦》的景象,至今让人怀念。我们在越剧的黄金时代选择了这个行业,对市场的突变,对越剧的新境遇,完全没有思想准备。在某种程度上,越剧乃至于戏曲界面临的所有困难,源于人们文化消费方式的改变,而消费方式改变的背后,是社会大众对文化的理解,对艺术的理解,对于这个时代我们的精神存在方式的理解。大约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社会对越剧的认知发生了变化,艺术欣赏与选择的价值观和趣味发生了变化,好像到剧场里欣赏越剧是一件很低端很土气的事情,人们觉得,好像钢琴、歌剧才高大上,流行歌曲才时髦,好像只有向西方现代派艺术学习中国的传统艺术才有出路。

我们亲身经历了这个艰难的时代,在各种怀疑、批评甚至歧视的眼光中走了过来,而且就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中,用持续不断的高质量的创作和演出,吸引了不同时代的观众,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敢说我们获得了多么巨大的成功,我只想说,面对困局,在传统艺术最困难的年代,我们至少保持了越剧的尊严。

越剧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首先是因为有前辈艺术家的呵护与哺育,其次是由于始终有一大批热心与痴迷的观众,他们为越剧的魅力所感染,不离不弃,然后还有我们这代越剧人基于对越剧深厚感情的坚守。不过我还想指出一点,那就是,我们始终在运用新媒体传播越剧方面,有独特优势。

在越剧与中国传统艺术领域,在当下的中国文化的整体框架里,我们要做什么,我们能做什么?最直观地说,每个剧团都面临着演出经营问题,我们浙江小百花在演出营销上,有一些成功尝试的经验。但是我并不想在这里笼统地介绍这些经验,只是想透露我们浙江小百花创作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习惯――我们在策划每一部作品时都对营销有思考,并且,更重要的是,我们思考的不只是一台戏的营销,而是站在越剧作为一个剧种的生存发展的角度思考,这样的思考,比个别剧目演出经营的成功与否显得更重要,更宏观。剧团和剧目的演出营销自然很重要,但是,对我们而言,营销的目标不只是一两场演出,它更直接影响着当代人的文化生活和文化消费。当我们把优秀的作品送给观众,让观众因为看了你的戏而喜欢你,进而喜欢越剧,喜欢传统艺术,喜欢中国文化,演出就拥有远超越剧团赢利的价值和意义。所以,成功的营销不仅是让这个戏多卖出几张票,也不仅仅是吸引更多的戏迷,而是为了让越剧,让戏曲在中国当下的文化生态里,在中国人当下的艺术欣赏选择中,获得更多的青睐。

这才是我们这些年真正在做的事情,也是我们这些年最重要的努力。当然,这样做很辛苦,很困难。困难就在于我们面临一个非常不利的文化环境。美学家蒋勋先生在《美,看不见的竞争力》一书中谈到“文化有它的花季,确实,不能不承认,当下的中国正处在一个高速逐利的商业社会里。也许我们不是文化花季里的人,可是,我们可以做文化的垫脚石,为文化还能够形成下一个花季,做一点默默积淀、薪火相传、铺路搭桥的工作。”20世纪90年代以后,传统艺术迅速被边缘化,被打上了落后的标签。进入新世纪之后,社会对于包括越剧在内的传统艺术的认识发生了许多变化,首先我们看到的,就是国家有意识地支持传统艺术的生存发展,国家支持力度加大背后的动力,就在于社会上对传统文化、传统艺术的认识发生了变化,人们开始更客观、冷静地看待不同的艺术门类,对传统艺术有了更多温情和敬意。尽管要从情感上和理智上完全改变一般公众对传统戏曲、对于越剧的歧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们的努力,还是获得了回报。

20世纪90年代前后,社会对越剧的歧视有其复杂的原因,分析这些复杂的原因,是学者们的份内事。我想说的是我们如何努力纠正社会上普遍的歧视。我们不是被动、消极地针对那些具体的观念去做辩论和无望的说服工作,而是把重心放在精心选择有效的传播途径上,尤其是选择有不同文化影响力的重要媒体。这些重要媒体,首先当然是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同时还包括那些在知识界和时尚界有影响的媒体。所以当我们有新的创作和新的重点剧目时,除了要借助官方媒体,同时也很倚重在知识界和时尚界有影响的媒体。所以我们的创作理念和思考,要通过类似《今日先锋》这样的杂志传递给各不同艺术门类的同行,要通过类似《南方周末》这样的报纸传递给公共知识分子群体,要通过类似《外滩画报》这样的刊物传递给追逐都市生活的白领阶层。通过这些特定的媒体,我们试图寻找最有效地改变社会各界对越剧文化认识的通道, 通过这样的一些通道,努力改变越剧被边缘化的现状。在今天这个媒体对人们审美选择的影响日益扩大的时代,越剧的创作和演出,不能只是在报纸文化版不起眼的角落里登一篇小豆腐块。我们要在主流媒体的显著位置和全社会分享我们的创作,我们的思考,我们的立场与观念。

我觉得我们所做的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通过媒体让越剧更受社会关注,同时也让观众改变对越剧的误解,然后,才是通过我们精湛的、代表中国当代舞台艺术水平的创作与演出,让观众接受和喜爱越剧。

然而,在新媒体时代,我们发现以往所做的这些还都不够。因为微博、微信等各种新兴的自媒体的出现,越剧的传播又增添了新的途径与方式,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运用这些传播方式,如果我们的创作与演出不能很好地利用各类新媒体,那么,越剧完全有可能重新被抛到社会的边缘。

在新媒体时代,传统艺术的传播渠道更宽广和多样化,强势媒体的传播效率更强。但是它还有另一面,那就是传播的分众倾向非常明显,简明地说,相对于传统媒体普遍化的传播,新媒体时代的大众被切割成一个又一个“朋友圈”,在“朋友圈”之外的信息传播是无效的。因此,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是,越剧的媒体传播依赖于哪些“朋友圈”,我们应该在哪里出现?对越剧在今天和明天的生存发展而言,这个问题至关重大。因为当大众被切割成无数“朋友圈”时,不同“朋友圈”的文化内涵与辐射力截然不同,而信息通过哪些“朋友圈”传播,在根本的意义上,决定了我们的文化影响力。在这个时代,哪些艺术样式占据着文化的制高点,能够有最有效的最有力的传播,和我们如何运用新媒体,有密切的关系。

这是我们面对的新挑战,但它也是新的机遇。只有自觉地掌握与运用好这些新媒体,越剧才能继续成为当代中国戏曲的领跑者。

重新阐释越剧的文化内涵

越剧是个年轻剧种,在中国文化的整体中,我们既有优势,也有其局限性。不过,对越剧来说,最重要的并不是和京剧、昆曲争一日之短长,而是把越剧放在中国文化这个大格局和大背景中,寻找她的美学定位。

每个时代,每个社会,人们对各种不同艺术样式有着不同的评价。这些评价当然和不同艺术的文化含量有关,但是其背后更关键的影响是对不同艺术门类的文化阐释。社会和公众怎么去阐释我们的艺术,怎样理解和言说越剧,更简明地说,在人们心目中越剧在文化上是什么性质的一门艺术,这些看似离每个具体的剧团和演员很遥远,但它对越剧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另一方面,从我们自身的角度看,我们的创作和演出给公众留下的是什么印象,也决定了社会和公众如何定义越剧。

比如说,我们是不是把自己定义为“传统戏剧”?越剧是不是传统戏剧的组成部分?其实这些都是文化定义上的方式。社会公众经常不自觉地把越剧称为“传统戏剧”,当我们把越剧定义为“传统戏剧”时,会不会很自然地、本能地排斥和拒绝新的艺术元素的加入?在现代社会经济领域的成功经营者们,经常强调品牌标识的重要性。对越剧而言,我们是否愿意和应该把“传统戏曲”当作我们的品牌标识?就在我们成长的那个年代,有多少人只要听说剧场在演出传统戏剧就掉头离开,看到中央电视台的11套就马上换台?

我们深受传统戏剧的滋养,而且毕生从事的就是这个职业。但是“传统戏剧”这个符号,这个品牌,在很多年里不仅没有成为我们传播的推动力,反而增添了我们生存发展的困难。

我们当然始终坚信传统戏剧的价值与魅力,对越剧、尤其是越剧的传统,对培养我们成长的前辈艺术家,都有很深的感情,如果不是这样,那我们不会一直留在这个领域。我曾经想过,这几十年里我对自己最满意的一点,就是我一直在坚持从事越剧事业。这些年我排了几出戏,也有很多演出,做了许多与越剧相关的事情,在我和越剧的关系中,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我坚持下来了。 刚读到国话演员袁泉的一篇题为《别人眼里所谓我的“坚持”》的文章,她这样写道:走进排练场就觉得很踏实,有一种“就是这儿”的亲切感。 怀着这些小小的私心,再来接受大家形容我的“坚守”、“坚持”、“执着”这类高尚的一踏糊涂的词语,我真的会脸红。演戏这件满足了我个人愿望的事,被大家善意地夸大烘托成一种精神,这中间的尴尬真是很难解释啊!

我们这些坚持的同行们都有个共同点,那就是我们深爱舞台,与此同时,还多少都有点理想主义情怀。我无比羡慕袁泉只要演好戏,享受演戏就够了。但是,越剧演员仅仅有理想、有感情还不够,仅仅有一种“就是这儿”的亲切感,仅仅满足个人愿望还不够。越剧要生存,要发展,我们所有越剧人都要考虑生存和发展问题。我们这些怀有对越剧理想情怀的人,同时以不同的方式在探索越剧的生存发展之道,我们浙江小百花,浙江其他数以百计的国营和民营的越剧团,上海越剧院,还有福建、南京等地的越剧同行们,都在用不同的方式,心怀理想,寻找越剧的生存发展之道,越剧才会有今天。我们超越了越剧经历的种种困难,今天,我们可以骄傲地说,在当下中国,越剧是生存发展最健康的剧种之一,我们的市场环境比大多数剧种都更良性。记得前几天和马云聊天,他说,一个追求理想顺便挣点钱的人,和一个为了挣钱顺便实现点理想的人,走到最后,一定是前者挣得比后者还要多。我想表明的是,这段话和在这个时代越剧艺术如何生存发展,正好形成了有趣的对应。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并不只是被动地接受传统戏剧被边缘化的现实,是在坚守,但并不是死守。我常自诩是一老宅子里的长女,“守”是本分,但今天我突然明白,我不能仅仅做到腰上挂着一大串钥匙守着宅子,我企图用宅子开个时下旅游流行的概念――“民宿”。因为胸怀理想,所以我们试图改变,首先就需要思考我们自身是否有可能、有必要改变。我相信越剧是可以变,应该变的。不是要改变越剧最重要的美学原则和精神取向,不是要把越剧改得不像越剧,而是要改变对越剧的文化阐释。

每个时代的文化,都有它势利的一面,我们无法改变这样残酷的现实。但社会的错误见解是可以矫正的,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在越剧依然经受社会不公待遇,她的魅力和价值没有被更多人认识和了解的时代,努力调动媒体的传播效应,让更多人走进剧场,通过对优秀剧目精彩的舞台演绎征服观众,进而让越剧从当代文化的边缘回到中心。

我们多年的努力,就是要改变社会对越剧的文化阐释,改变越剧被边缘化的状态。用优秀的剧目,优秀的表演打动观众只是一方面,但是要做到这一点有个前提,就是要通过媒体将观众吸引进剧场;而要吸引观众,根本的问题是对越剧的文化性质、美学价值的理论总结、归纳和文化阐释。越剧需要这样的总结归纳和阐释,只靠优秀的剧目和表演是不够的,没有文化阐释的能力,再好的剧种、剧目和演出,都很难产生影响。这就是媒体时代面临的新问题。有朋友说,我应该多唱《何文秀》这样的尹派经典剧目,虽然我也能把《何文秀》唱得很好,但是当我演《何文秀》时,我们今天的媒体会知道怎么去评价它吗?用传统的方式演绎传统戏当然是很重要的,但是这个时代的媒体丧失了对它的阐述能力,所以它才会被边缘化。南京大学吕效平教授在《前沿戏剧》发表的《茅威涛对于现代戏曲的意义》一文中写道:茅威涛并不满足于这种古典戏曲剧场的“综合性”,她要追求的是现代剧场的“综合性”,她希望实现“古典戏剧与时尚元素的融合”。把古典的留给古典,把现代的交给现代。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排《孔乙己》,排《藏书之家》,排《二泉映月》,排《江南好人》的原因;就是我们推出《西厢记》封箱,定位“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越剧”的原因;就是30年团庆,定位“三十而立”,推出北上广三大剧院联合祝贺演出,保利院线巡回演出,在30年前起步的香港作收官演出的原因。我们需要给社会、给媒体提供话题,通过这些当代传媒有能力阐释的作品,把越剧带到社会聚光灯的中心位置。

提升越剧的社会能见度

在这个时代,如果要让越剧为更多的人知道、接受和喜欢,首先,是要尽可能完整地继承越剧的本体特色,张扬越剧艺术的魅力,提高创作与演出的艺术水准,这是常识。但我们长期以来比较忽视的,就是如何努力让越剧经常成为社会的关注对象,提升越剧的社会能见度。

当我们初入越剧行业时,这个问题几乎不存在。戏剧是文化部门的重中之重,而媒体只有一种声音,越剧受 *** 高度重视,在媒体上的存在感也一直很强。但是随着社会的多元化,我们的境遇发生了剧变,今天早就已经不是越剧天然地受关注、受重视的年代,假如我们没有精心的策划,不能提供有内涵的话题,就很难实现提升越剧社会能见度这一目标。

所以,我们希望每做一部作品,都能够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我当然知道,业内外对我的评价,茅威涛会折腾,茅威涛永远在制造话题。当我在制造话题的时候,我从来没有忘记艺术的内核,有感染力的表演才能让观众喜欢,才能征服那些走进剧场的观众,但是在这之外,我们还需要想象文化的制高点,站在这样的高度和整个社会对话,站在这样的高度与世界戏剧语境对话。在我心里,越剧观众始终是放在首位的,但是坦诚地说,我的心里不仅仅只有越剧的观众,还有更多没有看过越剧,对越剧不关心、不了解,甚至有误解的大众。只有站在一定的文化高地,才有可能吸引更多人来关心、认识、了解越剧,进而让更多人成为越剧新的爱好者。我觉得在新媒体时代,我的折腾可以让整个越剧界得益。过去,我们不说“折腾”,用的是一个很正面的词,叫“改革”。记得袁雪芬老师曾经对我说,“小茅你知道吗,搞改革,编剧要改革没有用,导演要改革没有用,院长要改革也没有用,文化厅局长要改革也没有用,必须站在舞台中间的那个人想要改革这才有用。”老人家说得精辟。假如我们这些站在舞台中间的人不折腾,越剧就很难兴盛。袁雪芬老师就是一个爱折腾的前辈,而且她所处的时代,越剧的市场那么兴旺。袁雪芬老师和她的姐妹们在一个市场环境很好的时候,把越剧折腾成了具有广泛影响的大剧种,我们处在一个市场环境很糟的时代,我想,如果没有人折腾,那越剧生存发展的空间就只会越来越逼仄,更谈不到光明的前程。

越剧的精髓在舞台上,观众必须在剧场里才能真正体会它的真谛,才能享受到它真正的魅力。最有价值的创作必须体现在演出的过程中。所有媒体都只能间接地传播有关越剧的信息和话题,都不能充分传递越剧的美好与感动。但是假如我们善用媒体,在这个新媒体时代,善用各种不同的传播手段和渠道吸引观众、培养观众,越剧的道路就有可能走得更好。

在新媒体时代,越剧如何完成自己新的美学阐释和文化定位,如何拥有文化高度?我希望可以通过浙江小百花和我个人这个模板做一些解剖。尽管我们最初更多的是无意识的和本能的探索,我们并不是为了适应新媒体而做越剧的,很可能最初我们想的只不过是为了剧团的基本生存,但是二十年以后,互联网把世界和艺术引入一个全新的环境。在这个新媒体时代,或许我们离蒋勋先生所说的“文化花季”又近了一步。我们只要充分运用各类新媒体,就有可能用更低的成本做更好的推广,让更多人知道越剧的好,越剧的美。这就是我们这些年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

新媒体时代范文第7篇

我个人认为,对于媒体和媒体人来说,这是一个更好的时代,任何时候,也不曾掌握如此大的话语权;这又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不论个人还是平台,不创新毋宁死。“人未老,报先亡”,并非一句谶语。

这是一个重塑话语权的时代,呼唤新的游戏规则。

但,情况,可能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悲观。就比如我们进入了汽车时代,但自行车行业找到自己的另一个定位,它成了人们骑行、休闲、健身的好工具,身价更胜往昔。同样受益于汽车时代到来的,还有被视为传统媒体的传统媒体――广播,在电视的冲击下,日渐式微的广播,却因私家车的大量进入家庭,而迎来了第二春。

我们缺乏的,也许只是坚守的勇气。

2005年,《汽车财经》刚创刊时,我们做了东风日产任勇总的封面。将近9年了,任勇总还在东风日产,我也还在做《汽车财经》。只不过,现今的东风日产已是日系车在中国市场的领跑者,而《汽车财经》,也在去年落户中国汽车重镇安亭之后,重装起航。

同样在2005年,杨嵩踏进了东风日产的大门。9年之后,他被任命为日产汽车北美区的营销负责人。这是之一位由中国本土汽车业培养的国际汽车品牌中国籍高管,他将打破日产全球人事任命制度的格局。

去年初,在杨嵩的办公室,我曾与他探讨“东风日产现象”。在许多人眼中,东风日产今日的成功,有些意料之外,其实仔细剖析,尽在情理之中。依托“技术日产”丰富产品线的强大专业支撑,融合东风日产营销团队对创新的不懈追求,加之处于激情澎湃的中国市场,最终成就了东风日产的中国传奇。

而在东风日产辉煌的背后,其实还有着许许多多个任勇、杨嵩……,因为他们的坚守与顽强,铸成了企业的钢铁脊梁。

长江前浪推后浪,对于传媒业来说,移动互联网时代,也是一个伤别离的时代,对于传统媒体,一家纸媒的关停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对于门户(网站)等新媒体来说,也犯不着五十步笑百步,移动互联网大潮袭来,或许用不了多久,倒下一个巨人。

新媒体时代范文第8篇

一件售价17.99美元的“!(失败)”的T衫竟然卖得很火爆。如果老牌的CNN“废”了的话,谁又会“火”了呢?由于在伊朗大选上的缓慢报道,CNN遭到不少攻击。有人说:“亲爱的CNN,请您们到上找资讯吧,看看人家是怎么报道伊朗的”。还有断言说:“真正的媒体革命就在这个周末上演了,人们的选择给CNN有力地一击!”“是新时代的CNN!”“CNN对什么是资讯不再有决定权,什么是资讯将由说了算!”

在伊朗 *** 控制互联网的同时,民众依然通过,获取关于伊朗大选以及后续事件的相关信息。关于伊朗大选的 *** 甚至直接被外界称为“革命”。在这次事件的传播上,已经打败了所有传统媒体:比它快的没有它范围广,比它范围广的没有它快。由于上面很少假消息的清白出身,此次的消息显得非常可信。

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已然成为新媒体时代的一个新型报道工具。除了报道硬资讯,还有着无比强大的“串联”功能。2009年7月19号,在中国大连人民体育场,孙楠2009不见不散公益演唱会活动,首次利用了这种微博客,通过手机短信/彩信、IM聊天工具、登录web页面等多种留言方式,将歌迷留言内容及时展示在现场大屏幕,一种全新的“互动”在社会的方方面面展开了。

以为代表的微博客、微内容将新媒体发展带入了一个搏“微”时代,最近新浪网重拳推出了“新浪微博”,都表明了这一领域有着潜在的需求与发展空间。新媒体的“微”时代有四个特点。

微生产

微生产在很大程度上是WEB2.0时代新技术的一种内容生产模式及消费形态。Web2.0的信息传播是以微内容为基础,通过聚合、管理、分享、迁移这些微内容,进一步组合成各种个性化的应用及消费。微内容最近一年来最突显的应用就是以为代表的“微博客”,后现代的媒体消费呈现出一种碎片化景象,人们用以消费媒体的时间越来越支离破碎,而媒体的种类、媒介的形态越来越多元化,这使得每个媒体消费主体――人,对于媒介内容的消费无论主观与客观上都呈现了一种“微小、精悍、迅速”的需求,宏大的叙事已不是这个时代媒体生产与消费的主旋律,相反,真相在一个个事实的碎片拼接中得以完型,而观点则在不断地对微内容的消费中形成与修正。

微表达

微表达是媒体“微”时代的另一个图景,我们会在、开心网等社交网站中经常会看到“某某‘动’了你一下”,某某“冲你微笑”,某某“向你眨眼”等等“微”动作与微表达,网友们以此来交流情感,建立并强化关系,这是社交网络最常有的应用之一。这是比E-MAIL、比IM(网络即时通讯)还更经常更容易做的一种联络情感、进行人际交往的方式。

微表达的另一种形态是在新浪等各大主要网站的资讯后面出现的一种微情绪,比如“您阅读了这条资讯的心情是?”请选择:1)高兴;2)难过;3)没什么感觉;4)感动;5)惊讶等等。受众只需在自己的情绪前轻点鼠标,就可以用1秒钟将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数据显示,网站此类项目的PV值通常很高。

微表达更多应运于投票、选举、测试等栏目中,除此之外IM(即时通讯)工具也常常会推出一些微表达的功能,比如去年的家乐福事件中,MSN用户只需输入几个符码,自己的签名前就可以多出一颗“红心”,爱国的表达可通过这样一个微动作瞬间完成。此外,网络上还有一些“献花墙”、“签名板”等等都是微表达的多样形式。

微支付

在9月10日谷歌向美国报业协会(NAA)提交的一封回复函显示,他们打算开发一个“微支付”平台。将在明年把旗下的各项服务引入这一-“微支付”平台,此外,还将提供给美国各大报业集团和其他外部机构使用。

微支付平台的目的是营造一种全新的“收费内容环境”,以解决报纸网站的收费问题,普通网民只需通过该微支付平台交纳少许费用后,就可获得网站定内容的访问权。微支付的出现被看作是解救纸媒之死的最后一剂良方,建立“一种界面极为简单的‘一键式’支付系统,让读者产生购买报纸的冲动”。网络报纸“需要某种像数字硬币或快易通(E-ZPass)数字钱包那样的东西”。即对所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只收取小额费用,更好是能够小到“无关痛痒”,让你举手间就能做出支付决策。这样就解决了为报纸付费的问题。

微支付同时也是一些网站实现营利的一种全新支付模式。如果用户想下载一段音乐、一个视频片段或者试用版软件等,则通过网站为用户提供的搜索服务,找到自己需求的产品,支付很少的费用,往往只要几分钱、几元钱或几十元钱,就可以如愿以偿。宏大的叙事与高昂的收费与融媒体是格格不入的,媒体要想新生,转身是之一步。

微娱乐

娱乐也越来越“微”型化,以游戏为例,从前的单机版或者MUD游戏将逐渐被一种全新的“迷你社交网络游戏”所替代。 Game是近两年来出现在SNS平台上的新游戏形式,它们操作简单,题材有趣,主要依赖人际网络运转和传播,强调好友之间的互动,用户利用碎片化时间来操作。自出现以来它发展迅速,国外等平台上的一些“迷你社交网络游戏”有着上百万的“粉丝”。而国内的同类游戏“五分钟”公司研发的《开心农场》进入后两个月内已经冲进排行前30,它贡献的收入已经占到公司收入的30~40%。《开心农场》的用户群比整个上海的人口还多,而另一款“迷你社交网络游戏”《阳光牧场》的用户群也比北京的人口数还多。

这一情形在日本更为显著,日本的“迷你社交网络游戏”与中国、美国不同,他们的用户主要通过手机而非PC方式访问,目前已有72%的用户依靠手机到达。日本更受欢迎的社交网络游戏依托的是移动平台。

媒体进入搏“微”时代,搏“微”时代媒体要想胜出,意味着需在以下三方面努力。

一是搏“微”即搏“快”:“微生产、“微表达”等等无论从内容还是形态上都适合之一时间,因此,“即时”是媒体胜出的关键,比如关于央视大楼失火、迈克尔-杰克逊病逝消息的全球之一时间都使它赢得了媒体先机,许多媒介研究者认为,如果CNN在报道上面不能做到原有的“快速”的话,它的时代将被终结,取而代之的将是王者“!”。

二是搏“微”即搏“圈子”:“微内容”、“微娱乐”等等都适合运营一个有着共同联系的人际圈子,话题在这个圈子中得以交流,观点在这个圈子中得以交换,情绪在这个圈子中得以传染等等,圈子是形成媒体“粘性”与“忠诚度”最为重要的关系纽带。

新媒体时代范文第9篇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全面成熟并进一步的前行,不但原有的传统纸张媒体,就连那些新兴的传媒也开始逐渐地成为了动漫的一个重要的传播管道。新媒体下的动漫统统归于手机动漫或者互联的网络以及3G时代和一系列的电子读物等等。在这里我们可以将新媒体形式下的动漫产业产生的深远影响做深入的分析和解读。 1.手机动漫 说到手机动漫,我们就有必要谈一下现在大家所熟知的智能手机。 我国每年智能手机销售数量大幅度的增加,依据相关的统计数据表明,从去年的之一季度开始,我们国家的智能手机的销售数量已经达到了惊人的1000万部之多,其增长率高达50%,到了去年的二季度更是有了明显的增长,而且这个数量还不包含那些通过各种非法渠道流入国内的手机。 现在这些智能手机的大幅度增加,就充分地表明了很多新媒体的终端也开始了迅速地发展壮大,并迅速地开发了系列的产品,来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人群的需要。这充分地说明了我们现在的阶段就是新媒体全面发展的一个难得的黄金时间。依照有关日本的数据说明,在智能手机全面投入使用之前的三年之内是全面推行新媒体动漫的关键时期,如苹果的大量投放市场就全面地引爆了最新一代手持终端的有效发展。动漫在这些不用品牌的智能手机中传播内容的主要的方式可以分别表现为彩信以及WAP、客户端的阅读还有一些其他的表现方式。

这些相互不同的表现方式能够形成一种立体交叉的综合表现,可以是优势上的相互补充,能够让智能手机的持有者带来较为贴切的感受以及视觉和听觉方面的不同享受。在这些方面,湖南省的拓维信息有限公司所创建的介乎于动漫以及传媒之间的不同的平台就是一个极为明显的成功的典型例子。这个公司依赖于其对于新媒体的有效把握以及其对于今后手机内容的不同看法,其仅用了短短的数年时间就已经成长为一家知名的上市公司,而且这些年以来,该公司通过举办各类型的手机动漫比赛,不但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同时还引导了更多的有才之士加入手机动漫的队伍,为手机动漫今后的全面发展做好了人才的储备工作。 2.互联网动漫 说到我们的互联网络,现在的情况是网络已经与以往的电影还有电视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格局,网络上面的内容极为丰富,很多各种资源纷纷来源于不同的网站,而且现在网络的高速发展更是全面地带动了动漫事业的高速成长,而且现在的主要问题是监管而不是网络动漫以及游戏是否能够得到较为有效的普及。日本国的动漫在其国内较为严苛的动画保护政策之下还是大面积的流行,大家不论年纪大小都非常喜爱看动漫,这就充分地说明网络这一工具的巨大作用。目前国内也出现了诸如“小破孩”、“绿豆蛙”等动漫形象,但是这些还是处于起步的初级阶段,如果能够有效地把握好成长的时间与机会,利用好互联网其内在的互动性以及传播性等各种特点,让动漫来借助与网络实现自己的全面发展是有明显的作用的。

3.3G动漫 三网相互的融合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3G时代的动漫产业让许多原本无法有效表现的艺术形式能够在短时间之内就可以有效地发挥出来,以往难于表达的东西有了良好的表达渠道,这也就正是动漫的内在魅力,也就是动漫能够有效地发挥其内在的空间。我们现在可以肯定的是,在今后3G时代完全到来的时候,动漫将会在各个屏幕上见到。说到有关的电子读物,日本的更大电子书店现在已经开始提供了PC端的阅读机以及智能手机的出租业务。早在08年日本电子书的市场份额就已经高达330亿日元。 4.新媒体时代动漫发展的反思 在动漫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缺乏人们达到共识的内容与样式,缺乏有效的营销推广渠道,缺乏品牌意识及相关运行经验等问题。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在动漫内容方面,要充分了解新媒体用户主流群体的兴趣点,不断创新内容与表现样式,力求有所突破。近年来,随着国际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未来动漫产业也要跟上时展的脚步,积极借鉴国际化的表现元素,融入其他国家文化的精髓。 (2)在产业创新方面,要树立创新的意识,不仅在内容组织上有所创新,还要在形象设计、剧情设计、表现形式等方面进一步创新,甚至还涵盖了动漫产业整个开发、营销、售后环节。 (3)在传播渠道方面,要灵活运用多种传播渠道,尽可能将好的产品推向市场。 (4)在 *** 扶持方面,动漫产业的 *** 主管部门要以战略的眼光看待动漫产业的发展问题,大力建设符合新媒体下动漫产业发展要求的基础设施,提升信息技术水平,为传统动漫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新媒体时代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文化养老;新媒体;图书;网络;老年大学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10-0239-02

从1999年起,我国开始逐步迈入老龄化社会。有消息指出,中国人口老龄化将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到203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更高的国家。尤其是近年来,“中国大妈”这一名词不时见诸于报端:如2013年4月因黄金价格下跌,造成中国大妈争相奔赴各大商场乃至美国纽约扫金;2014年5月,中国大妈在青岛海滨浴场游泳时自主创制的“脸基尼”开始为欧洲女性模仿;每到晚间,伴着收录机传出的欢快民乐,全国各地由诸多大妈领衔担纲的广场舞更是让人叹为观止……这些现象,让我们在看到当代老年人生活形态丰富多彩之余,更多地是多了一种感慨――他们的生活方式更多地还是停留在物质和享乐的表象之上,似乎并没有建立起一种主动的、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或者说,在短暂的欢闹背后,缺乏以文化作为土壤去根植生活的幸福之花。

如果深入去分析这一现象的根由,我们又会觉得,若过多地以指责的语气来看待这些事件,是很不客观的。当代社会中,男60岁(女55岁)以上的老龄化退休人口大都成长于特定的历史时期,经历过“三年自然灾荒”“反右”“”等特殊阶段,时代在他们身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因此,他们的审美情趣和生活追求可能和当代社会的主流方向存在一定的偏差。在他们当中,很多人并没有接受过系统与完整的教育,因而文化素质总体并不算高,一些“高大上”的、具有鲜明文化特质的娱乐方式他们也接受不了。在他们的生活圈里,更喜欢一些简单化、快餐式的娱乐方式,类似麻将,健身舞,掼蛋,钓鱼,养宠物,看电视,听广播,甚至干脆没有娱乐生活,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帮子女抚养第三代的事宜上,等等。

对于此,常有人大声疾呼,说中国社会是一个没文化、没追求、没品位的社会,他们会说:“你看看那些退休的老人整天都在干些什么事,有一点档次吗?”这种说法,我颇觉得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甚至有杞人忧天哗众取宠的感受。社会的进步需要时间去沉淀,甚至历经几代人的净化之后才可能展现出一个全新的形态。他们作为曾经奋发有为的一代人,已经完成了自身的历史使命开始安享晚年,不论他们的追求与爱好如何,我们作为晚辈,都没有资格去一味地盲目指责。我相信掌握了先进知识与良好礼仪的青年一代,当若干年后自身也已老去,迈入现在“他们”的阶段时,一定会做得更好。但是,我们仍然有义务和责任去帮助和引导他们,用文化养老的方式,让他们的生活尽可能多地迈入文化的土壤,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在夕阳的光辉下欣赏到这个世界落日前的更多精彩迷人之处。

关于文化养老这项行动,其实也不是没有人去做,各地文化馆乃至老年大学都已经开展了很多这样的工作,这些活动普遍具有规模较小、反响不大、推广渠道狭窄的问题,每年各地看似举办得轰轰烈烈,实则难以产生规模化的社会效益。究其原委,我觉得主要还是忽视了当代社会的时代特质导致。新媒体时代下,文化养老如何更健康更有序的发展,我大概思考了以下三个方面:

一、加大对城市社区图书服务的投入,努力建立社区图书馆

很多人抱怨老年人没有读书看报的习惯,这里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文化素质的原因,有身体健康的掣肘,有经济状况的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恐怕还是来自经济状况的因素。如果在经济允许的条件下,他们还是有读书看报甚至上网的意愿的。我国的城市公共图书馆从2012年起已经全部实行免费制度,仅需要缴纳一定的押金就可以免费借书,这无疑是国家重视文化事业发展,积极与世界接轨所推出的一项重大举措,具有非常深远的进步意义。但必须指出,城市的图书阅读资源主要集结于公共图书馆领域,让整个城市的老人都去唯一的一家图书馆来读书看报是不现实的,而社区图书馆建设目前几乎是零,甚至落后于近年来兴起的农家书屋。而国外的社区图书馆却非常发达。以法国巴黎为例,每个社区都有一个至少中等规模的图书馆,全市图书馆可通还通借,而且具有完善的网络系统。市民可以在网上搜索书籍,预约至自己附近的图书馆,有些社区图书馆甚至提供送书到家服务。在公共图书资源服务领域上,这条与国外对比后所呈现的巨大鸿沟,在未来必须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未来的十年中,至少在一部分大城市中应当不再呈现空白。

笔者的思考是,如果完全从无到有地建立全新的图书馆,是不具备现实的可操作性的,实际上,城市地区的图书馆并不缺,关键是如何利用的问题,现今的大学、中小学都有完善的图书馆设施,可以考虑以适当的方式向所在社区居民加以开放,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区内公共图书资源的不足现状,可以有效地让老年人业余时有去处,得到有益的文化熏陶。

二、在内容提供方面,可开通针对老年人的专题频道(尤指网络)

在线视频播放已成为当下人们观看影视作品的主流方式,而可承载移动互联网的智能手机的普及,又进一步拓宽了人们学习与娱乐的途径。不可否认,如今能够熟练掌握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已不在少数,然而这样的新兴媒体所展现的内容更多是为年轻人而服务,尤其在首页上更是集中展示一些新潮、猎奇、充满感官刺激的图片或文字。无形之中,也让很多老年人心生反感,会想“都是些什么玩意!”从而片面地排斥本可以带给他们诸多欢乐,为其提供精神食粮的优质媒体。

在这方面,我国中央电视台起步较早,很早就开通了“夕阳红”节目,并有针对性地推出了很多内容,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然而相对于中央电视台整体的节目量而言,单靠一个“夕阳红”节目仍然显得有些单薄,但如果为此而单独开通一个频道,又显得资金、人力、资源上的不足。而网络的出现,恰恰很好地解决了这方面的问题,现有网络上,与老人有关的节目内容(文字、视频、音频)很多,所缺的是如何进行管理的问题。但也不难,既然各大门户网站都能开通育儿频道、女性频道,开通一个老人频道不算难,尤其是一些在线视频网站,其上已经包含有大量的信息,只需有人稍作整理,即可成型。但是,很多老年人对新媒体、网络的不熟悉也是我们不容忽视的现象,而解决方法除了儿女的悉心指导外,还有我下面要提到的学习乐园――老年大学。

三、老年文化大学,为老年群体提供更多学习和交流展示平台

老年大学已经是当下老年人首选的生活娱乐基地。老年大学以低学费高服务,旨在满足老年群体的精神文化需要而越来越受到老年朋友的喜爱和追崇。可喜的是,我们看到大部分老年大学都呈现一派兴兴向荣的气象。老年朋友在退休后,通过专业老师的教学,有的圆了自己年轻时没有时间学习琴棋书画的遗憾,有的则将之前的爱好再有生之年得到更好的升华。特别是很多从事艺术专业的人员退休后,又重新反哺于老年大学的讲台,既充实了老年大学的教师队伍,又激起他们更多的教学热情。

笔者所在的单位就有附属的江苏省老年文化大学,它是由江苏省文化厅主管、江苏省文化馆主办的以文化艺术教育为主要学科的综合性老年大学。学校以“校园、乐园、家园”为办学理念,在遵循老年教育的特殊规律下,体现“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为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重点突出“文化教育,技能技术教育,科学保健教育,文化艺术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教育重点,采取“灵活、多样、实际”的教育方法,做到“学、乐、为、教”相结合,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发展已经形成一套“全方位、多层次、多学制”的开放式教育教学体系,精心为中老年朋友们营造了一个求知、求美、求乐的宽松和谐环境。自办学以来,学校一直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社会公益服务为主,经济效益为辅的办学方针,坚持为老服务的宗旨,遵循因地制宜、因需设课、因人施教的指导思想,以老年学员乐意、在意、满意为工作标准,以用爱心、细心、耐心为教师的必备条件,热心、真心、诚心为老年朋友服务。几年来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师资力量雄厚、设施设备齐全、管理严谨有序,服务质量也与时提升。全年在校生5000多人,开设十几专业,138个班级,为数万人进行了学习、培训服务、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果和社会效益。

创校十年来,一直致力于老年文化艺术教育的教学与研究。在抓好教学的基础上成立了“春之声”合唱团等八个老年艺术团队,经常组织团队开展“送健康、送文化进社区”公益演出活动,团队多次参加国际、全国、省级的大型比赛、演出活动,均取得良好的成绩与好评,同时,还组织国际、省际中老年文化交流活动,为广大老年朋友们融入群体、服务社会提供了一个广阔平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特殊贡献。这些活动的举办,为广大老年朋友们提供了一个展示个人风采、发挥睿智才能的平台,帮他们圆了歌唱梦、舞蹈梦、演员梦、绘画梦、书法梦……此外,学校还不忘紧跟时代潮流,开创了如电脑班、摄影班、养生班、特色乐器等新课程,让老年朋友也时髦的融入进网络新媒体时代。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