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神途资讯 > 9岁男童玩手机游戏充值一万多元!游戏实名认证信息让家长傻眼!【资讯三剑客】

9岁男童玩手机游戏充值一万多元!游戏实名认证信息让家长傻眼!【资讯三剑客】

发布于:2024-12-30 作者:admin 阅读:11

点击图片报料资讯

“我的孩子通过小米游戏中心账号登陆了一款捕鱼游戏,充值一万多元!可是小米游戏中心上的实名认证信息,我们都不认识啊!”最近,莆田听友陈先生向福建资讯广播“资讯三剑客”反映,自己9岁的孩子在手机游戏中充值,而小米公司却只愿意退一半费用,这违反了《民法典》的规定。

孩子偷偷充值,小米只愿退一半

陈先生称,今年1月31日,自己突然收到了扣款信息,显示在一款名叫《迷你世界》的游戏中充值了300元,经过询问,这笔钱是自己9岁的儿子充值的。可是让他没想到的是,这已经不是孩子之一次在游戏中充值人民币了。

【游戏截图】

经过检查,从1月10日到1月18日这几天时间内,儿子一直都在偷偷使用母亲的小米品牌手机,玩一款名叫《捕鱼炸翻天》的游戏,并且在这款游戏中他已经通过支付宝、余额宝、银行卡等不同途径充值人民币一万三千多元,而自己和爱人竟然始终都没有发现。

【其中一笔付款截图,收款方为“小米游戏”】

陈先生称,孩子充值游戏的行为自己和爱人完全不知情,这种情况下,按照我国《民法典》的规定是可以退还的。按照交易记录信息,收款方为“小米游戏”,于是他就拨打了小米游戏客服 *** ,但是客服并未同意退款,经过反复与客服沟通,最终得到的答复是只能退一半费用。而陈先生的诉求是13701元全额退款。

实名认证信息竟是陌生人的?

陈先生之所以向小米公司追讨这笔费用,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收款方是“小米游戏”;其次,“小米游戏中心”这个软件是小米手机自带的,根本无法删除,这为未成年人充值提供了可能;再次,孩子之所以能够完成充值,是因为在《捕鱼炸翻天》这款游戏中可以使用小米账号登陆,然而,在孩子玩游戏使用的母亲的小米品牌手机上,“小米游戏中心”里的实名认证信息,却不属于陈先生及其家人中的任何一人,而是由一个陈先生他们完全不认识的陌生人的“护照号码”认证的。

【陌生的实名注册信息】

“如果没有这个实名认证,是不能充值的,并且游戏只能玩‘游客模式’。”陈先生对“小米游戏中心”的实名认证提出了质疑。

那么,“小米游戏中心”里的这个实名认证信息究竟是谁的?又是如何认证到陈先生爱人的这部手机里的?认证信息时,小米公司是否与机主进行了核实?陈先生说,在最初与小米方面的沟通中,上述问题并未获得解释。

【家长演示“小米游戏无法删除”】

孩子如何获取手机支付密码?

陈先生解释说,孩子通过手机的解锁密码创建了一个指纹,而这个指纹可以直接用来启动手机支付,并启用家长绑定的支付宝或者银行卡来付款。陈先生质疑这是小米手机的问题,但是他也称,目前自己没有证据能够证明小米手机存在这样的漏洞。

【家长演示“游戏可直接用小米账号登陆”】

小米回应:存在错误,全额退款

2月19日晚,“资讯三剑客”接到小米方面的回复。一位负责人刘先生称,在得知这一情况后,他们积极与家长陈先生沟通,双方达成一致,已经在为陈先生办理全额退款手续,预计48小时之内退款可以到账。

对于手机中的陌生人护照实名认证资料,刘先生解释说,因认证信息为护照,小米方面也在与国家监管部门进行审核的接入和测试,这涉及到国内外用户信息比对的问题,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信息的缺失或者比对的错误,导致出现陈先生这样的情况。

【陈先生小米手机中的“游戏中心”】

刘先生表示,小米方面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监管部门要求,会继续加大人工审核的力度,对校验信息的比对性进行优化和提升。

2月20日上午,家长陈先生反馈,他已经收到了全额14011元退款,包括《捕鱼炸翻天》游戏充值的13701元,《迷你世界》游戏充值的310元。

《民法典》:8岁以上充值打赏需法定代理人同意

《民法典》第十九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民法典》之一百四十五条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

也就是说,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因此其参与网络游戏所花费的支出,一律应该退还。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参与网络付费游戏或者网络直播平台过程中,通过充值、“打赏”等方式支出的款项如果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则该付款行为属于效力待定的行为,需要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才能发生效力,如果法定代理人不同意或不予追认,则该行为无效。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

“资讯三剑客”提醒,对于未成年人网络充值、“打赏”,即便是明确了“可以返还”,但也只是事后的补救。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家长的监护责任不能忽视,应该加强教导孩子如何利用网络,传递合理的消费观,为未成年人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