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神途资讯 > 张一鸣退出了,但这篇文章还可以看一看

张一鸣退出了,但这篇文章还可以看一看

发布于:2024-12-29 作者:admin 阅读:13

回望过去5年的中国互联网,张一鸣可能是最勤勉、更具成长性的一位创业者了。他认为“勤奋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心理状态:享受挑战极限的过程,保持热情和好奇心,坚持不懈”。

2021年3月30日,字节跳动9周年庆上,张一鸣给全球十万多同事们推荐了3个产品: Earth、儿童编程工具以及一种UGC沙盒游戏。

这些都是张一鸣亲自体验和研究过的产品,他觉得这些产品非常有想象力。很显然,对于这位精进好学、追求自我迭代的CEO来说,虽然抖音和已经足够流行,但还可以更好。

回望过去5年的中国互联网,张一鸣可能是最勤勉、更具成长性的一位创业者了。翻开他的微博,多次提到了“勤奋”和“学习”:

“昨天公司内部做时间管理的交流,是我推动大家的。不过说实话惭愧,最近两三周我自己时间管理的目标下降了。惰性是万恶之源。从今天开始又有意识地加强了。”

“今天早点睡,明天早上起来看书。本周的学习计划快完不成了。创业过程中不断地学习又能尝试是感觉很好的体验。”

“关于勤奋,就我所知,罕有成功者不是工作时间极长的:通用电气的CEO每周工作一百小时,坚持了至少十年。巴菲特为了最早看到次日的华尔街日报,经常在凌晨四点去取报纸。勤奋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心理状态:享受挑战极限的过程,保持热情和好奇心,坚持不懈。”

“哈佛有一个著名的理论: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而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于晚8点到10点之间。每晚抽出2个小时的时间用来阅读、进修、思考或参加有益的演讲、讨论,你会发现,你的人生正在发生改变,坚持数年之后,成功会向你招手。”

在行动上,张一鸣的勤奋也是有目共睹。2019年,在确定全球化之后,他花了近三分之二的时间去了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2020年初,张一鸣开始积极招纳全球化人才。但突如其来的案把这位37岁的年轻企业家置身世界舆论中心。

在紧张的地缘政治之外,张一鸣还不得不提防扎克伯格借助非市场手段狙击。的确,在过去的2年中,已经动到了社交巨头的蛋糕,张一鸣和扎克伯格也走到了兵戎相见时刻。

如果说过往考验张一鸣的是他在产品开发、人才选聘等方面的能力,那2020年考验他的则是在公司综合治理和应对全球化风险的能力。即便泰山压顶,张一鸣还是挺了下来。他的坚持为争取了更多的可能性,确保了的暂时安全,再次向世界证明了他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今,字节跳动的产品和员工遍布世界各地。截至2019年底,字节跳动旗下产品全球月活跃用户数超过15亿,业务覆盖150个国家和地区、75个语种,办公地点从最初的锦秋家园居民楼遍布到全球30个国家、180多个城市,员工超过6万人。

精进好学,加上过往日积月累的经历和思考,塑造了当下的张一鸣,让他穿越喧嚣成为更强大的自己。

01

做事不设边界

张一鸣能取得现在的成就,不得不提到他的勤勉踏实、一心解决问题以及不自我设限。

2005年,张一鸣从南开大学毕业后加入了酷讯,他也是这家公司最早期的一批员工。勤奋的张一鸣成长非常快,工作第二年就在公司管理四五十人的团队,负责所有后端技术,同时也负责很多产品相关的工作。

当时,张一鸣虽然在做后端技术,但工作中遇到任何问题,他都会积极参与解决,前端有问题他也去参与,产品有问题他也会到场,销售有问题他也会和同事一起想办法。在他看来,不要受自我设定的限制,这些解决问题的经验都是很有帮助的。

张一鸣曾自述,他不是技术更好的,也不是最有经验的,但他发现自己两个重要的特质:

之一,工作时不分哪些是自己该做的,哪些是自己不该做的,只要同事请求帮忙都会答应,因此他了解了公司底层架构的大部分代码;

第二,做事不设边界。虽然当时张一鸣负责技术,但遇到产品上有问题,也会积极地参与讨论,这对他后来创业转型做产品有很大帮助。而当时跟销售总监一起去见客户的经历,也让他知道好销售是如何炼成的。

这些经历为张一鸣在创业初期搭建团队时提供了参考,即便某些岗位和职务看似陌生,但他也不至于一无所知。

在张一鸣看来,很多人毕业后的目标就变成了解决北京户口和买房,把精力都花在这上面,那工作就会受到很大影响,不愿意冒风险,甚至很多人为了尽早凑首付开始做一些 *** ,这些人“看上去赚了,其实是亏了”。

他告诫年轻人,不要试图追求安全感,特别是年轻的时候,周遭环境从来都不会有绝对的安全感,如果你觉得安全了,很可能是暗藏危机。

敬业的张一鸣认为,真正的安全感,来自你对自己的信心,是你每个阶段性目标的实现,而真正的归属感,在于你的内心深处对自己命运的把控,因为你更大的对手永远是自己。

02

“不会,可以学”

从9年前的今日头条,到今天字节跳动这个巨大的APP工厂,张一鸣从来没有放弃对产品的思考。

即便是放假,张一鸣也鼓励公司所有员工回家跟五个亲朋好友交流,看他们手机上都使用什么软件,问他们为什么使用,用平常心去接触生活和真实的用户需求,避免被各种方法论绑架,做出反直觉的产品。

在今日头条还非常简陋、信息非常少的时候,张一鸣就想象着头条的feed信息流连着一根智能的天线,天线连着无边的信息海洋,用户每一次上下滑动,就会从海洋取回此时此刻此地他最感兴趣的信息。

但当时,对于一家创业公司来说,做推荐引擎技术的难度并不小,失败的很多。今日头条团队也都没有这方面的技术基因,担心会做不好。对此,张一鸣的态度是:“推荐引擎我们不会,但是我们可以学!”

随后,张一鸣就找到了《推荐系统实践》这本书的作者,当时这本书还没有出版,他请求对方发一份电子版给他看看,对方拒绝了他的请求。张一鸣就靠着网络上搜集到的学习资料,完成了今日头条的之一版推荐引擎。

在张一鸣看来,“如果不自己做推荐引擎,产品只是做些微创新,也许能拿到一些移动互联网的红利,但不可能取得根本的突破,不能真正的创造价值。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努力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神奇的是,《推荐系统实践》的作者后来加入了字节跳动。

03

始终创业,大胆尝试

字节跳动每一个新业务的诞生,都有张一鸣细致的观察和思考在内。

2016年有一段时间,张一鸣发现公司好多优秀的算法人才都来自上海交大ACM班,于是他特地去拜访了上海交大ACM班的俞勇老师。后来他又去美国创新性大学 进行调研。

这些经历让他直接认识到教育对激发人的潜力非常关键,以及教育本身也有巨大的潜力,加之自己一直坚持学习英语,于是过去3年字节跳动一直积极布局在线教育。

在张一鸣看来,虽然字节跳动已经壮大,但要保持始终创业状态,不断孵化新的业务。“对于已有成功业务的公司来说,启动新业务是不容易的,有惯性也有惰性。在新的领域大胆的尝试,是始终创业的重要标志。”张一鸣称。

积极出海,寻求全球互联网的发展,就是张一鸣一直坚信和积极推动的。

过去的几年里,为了更好地做好各个区域的本地化,张一鸣不得不把更多精力放在对各国文化的理解了。除了了解公司业务,张一鸣还跟很多当地的同事和朋友交流,他去德里迪利哈特市集做用户调研,去巴黎朋友家做客,去各地博物馆了解历史,这让他对世界的丰富性和文明的演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们在全球多个国家有业务有用户,要更认真思考和外部世界的关系,对外部世界的贡献。”这是张一鸣内心的期许。

2020年,面对风波,张一鸣重压在身还不忘提醒字节跳动的员工们,要保持平常心,即便外部波澜起伏,内心也要平静如常。

张一鸣对一切精确计算,包括情绪,他甚至很少发火。在他的人生算法里,更佳的状态就是“在轻度喜悦和轻度沮丧之间,不太激动,也不太郁闷”。

而这样的思维习惯也让他不断强大。从今日头条到抖音,从智能推荐到搜索引擎,从机器流量到用户社交,从国内到海外,字节跳动的业务似乎没有边界。

截至目前,在资讯资讯、短视频、直播带货、教育、游戏、搜索引擎、办公协作等领域,均能看到字节跳动的身影。与此同时,张一鸣还在不断将过往实践成功的经验一步步复制到可以触达的领域。

张一鸣喜欢在抖音上看在大海中航行的视频。

“不是说大家的工作或者生活真有惊涛骇浪般的困难,我想比喻一种心境,不论个人工作和生活中有什么挑战,有什么困难,这些都是外部的。自己能够做到的是外部波澜起伏,内心平静如常。”

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一个观点深深影响了我,也是我创立“之一性原理”这门课的理论来源。

他说:“任何一个系统都有自己的之一性原理,这是一个根基性的命题或假设,它不能被缺省,也不能被违反。”

我把用之一性原理思维的创新方式称为破界创新,也称为“一”战略、立本战略。

“一”战略有灵魂三问:之一,什么是“一”?第二,如何击穿?第三,怎么进化?

什么是今日头条的“一”战略?

我想以张一鸣创立今日头条为例,用“一”战略的方式拆解这个案例,借假修真。

今日头条是字节跳动的之一款产品,字节跳动目前的文化、价值观、底层算法其实都体现在这款产品里。所以我们要用“一”战略的灵魂三问去拷问。

之一问,什么是今日头条的“一”?为理解这一点,我们要回到2012年今日头条刚上线时,当时四大门户都做了资讯客户端,也都达成了千万日活。

而张一鸣的团队当时只有几十人,融资非常难,几乎没人相信他能成功。张一鸣说,有一个月他见了30多个投资人,结果因为说话太多而失声。

移动互联网时代,四大门户对这类产品的定义还是“资讯客户端”, 把PC互联网的资讯模式直接照搬过来。内容产生方式和PC门户时期完全一样,由主编、编辑人为推荐。

没人意识到具象经验的不可迁移性。所以客户端产品做到4000万日活就遇到了瓶颈。

张一鸣早就一再解释,今日头条不是客户端。他把今日头条定义成“信息分发平台”。“信息分发”的重点不是信息而是“分发”。分发比信息更重要,这是一次全新的定义。

然而,信息分发也只是表象,对张一鸣而言,有一个至深的信念,甚至可以作为他的之一性原理。他说:“信息的流动本身对社会有非常深远的影响,我甚至觉得它可能是各种其它效率的基础。”

“信息流动的效率比信息本身更重要。”这句话换一种表述方式:“节点之间的连接比节点本身更重要。”你会发现,这已经属于网络科学理论,上升到了三楼哲科思维。

所以,今日头条的本质绝不是一个信息分发平台,而是信息流动网络。

张一鸣认为“提升信息分发效率是今日头条的使命,而一切能够让分发效率变得更高的内容缝隙,都应该成为今日头条覆盖的领域。”

他说过最令人血脉偾张的一句话是“百度之搜索,腾讯之社交,阿里之电商,本质上都是一种信息分发方式。”

第二问,如何击穿?如果今日头条的“一”是信息流网络,从哪一点来击穿呢?

答案是改变人和信息之间的关系。

门户时代的信息分发方式是“人找信息”,而张一鸣至少在2006年时就已经在做“信息找人”的尝试了。

当时他在酷讯工作,有一次过年回家想买火车票,买火车票非常难,他就写了一个软件,让软件自动搜索,如果有火车票出来就通知他。半小时以后,他收到信息,已下单买到火车票了。

“不是让人找信息,而是让信息找人。”2006年张一鸣就有了这种影响未来互联网行业发展的颠覆性洞见。

提高信息流动的效率,让信息找人,这是张一鸣的两大洞见。

什么产品才能同时满足这两点?张一鸣一直在等待一个契机,他要做的事情国内没人做过,美国也没人做过。

2012年,他读完《推荐系统实践》一书,发现推荐算法就是自己一直等待的屠龙宝刀。

当时今日头条已经上线,但还不具有推荐算法这一引擎。张一鸣当即决定,要做这件事。

张一鸣跟上一代有完全不同的创业观。绝大多数人的创业观,可以称为归纳法创业,就是要抢占新风口,互相比拼战斗力、效率、融资能力,这几乎是我们今天主流的创业方法。

张一鸣这类创业者我称之为高认知创业,或叫演绎法创业,是在做“理论上成立,现实中还未发生的事情”。

历史上有一位著名的天文学家叫第谷,他二十年如一日地观察行星的运转轨迹,但致死都没总结出规律。

他把观察材料都留给了弟子开普勒,开普勒经验远不如老师,但他居然只用火星的运转数据,就提出了开普勒三大定律。原因只有一个,第谷顽固地相信地心说,而开普勒坚信日心说,他把火星的材料按照日心说模型重新计算,得出行星三大定律,成了“天空立法者”。

你对一件事情的本质认知就是你在这件事情上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是你的边界。但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自己对所做事情的认知是什么,就形成了一种从众效应。

第三问,如何进化。这与张一鸣的认知经历有关。

张一鸣最熟悉的两个基础学科是生命科学和软件工程。2018年,与钱颖一对话时他是这样说的:

“为什么报考生物系?……生物从细胞到生态,物种丰富多样,但背后的规律却非常简洁优雅,这对于你设计系统活着看到企业经济系统,都会有很多可类比的地方。”

“为什么从微电子转到软件工程?……学计算机有一个好处,只要有电脑,能上网,就可以自己获取学习资源。”

生命科学这个学科最重要的关键词是:进化。软件工程最重要的关键词是:算法。

这两个关键词也揭示了今日头条这款产品真正的可怕之处——今日头条的迭代速度比张一鸣团队试图迭代它的速度还快,几乎是它在自发推动团队前进。

张一鸣有哪些远超他人的认知?

字节跳动曾经有过三次“大力出奇迹”。源码投资创始人曹毅说,张一鸣对稀有的大东西有一种必须拿下的意志,会全力以赴,投入所有精力和资源,然后大力出奇迹。

但这只是表象,大力出奇迹需要你对某一个领域有超越他人的认知。

三次“大力出奇迹”是建立在三次远超他人认知的基础上,是本质认知在三个场景里的应用,是对“一”的三次击穿。

之一次是在2012年,张一鸣力主开发个性化推荐引擎。

在2016年公司成立4周年年会上,张一鸣回忆说:“当时非常多的人担心我们没有基因和能力,纷纷表示担心。我说,推荐我们不会,但可以学啊。于是我找到《推荐系统实践》这本书的作者,问他要电子版看看。他说书还没出版,不肯给我,严重耽误了我们公司推荐能力的进度。我只能网上找资料,自己想象着写出了之一版的推荐引擎。”

张一鸣对这件事的认知超他人。

在当时做推荐引擎对创业公司来讲难度很高,张一鸣说:“如果不解决个性化的问题,我们的产品只是做些微创新,也许能拿到一些移动互联网的红利,但不可能取得根本性的突破,不能真正的创造价值。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努力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第二次在2016年,张一鸣力主进军短视频领域。

2016年第三次讨论是否上线短视频产品时,字节跳动还只有今日头条一款产品,而且公司尚未盈利。但是他有一个清晰的洞见,“如果我不做短视频,我将退出历史舞台”,因为当时视频的播放量大概已经是文字的二三十倍。

2016年5月,张一鸣把今日头条视频独立成一个APP,对标,叫西瓜视频。

2016年9月,上线了抖音,对标.ly。

2016年12月,上线火山对标快手。

几个产品前九个月数据都非常糟糕,但新生代的张一鸣团队在这个重大关头,相信了理性和逻辑,理性思维之美再次呈现。

他说了这样一句话,“逻辑上正确的事情一定是对的,况且还有别人已经验证过了,我们数据差是我们自己没做好。”

这是顶级CEO在关键时刻基于深刻洞见做出的决策,随后张一鸣把头条一半以上的资源都投入到视频领域。

最后,成功的产品是抖音。

抖音直到2017年底前都不被重视,但它有一个巨大的优势,留存高。看到抖音留存率后,张一鸣做了一个胆大包天的决定,不惜重金、不计成本地猛砸抖音,在春节期间进行了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结果大力出奇迹,短短2018年春节假期期间,抖音DAU从3000万冲到7000万。

2018年4月,今日头条和抖音实现了曲线交接,抖音超过了今日头条。

如果没有抖音,字节跳动将于2018年陷入巨大困境。

第三次“远超他人的认知”体现在2017年张一鸣力主收购.ly。

2018年钱颖一对话张一鸣时,张一鸣说:“互联网是互联互通的,将来一定是全球竞争,现在的中国公司已经和美国公司一样,是‘Born to be ’的,如果你不能做到全球配置,那你就不能运用全球的规模效益,包括市场、组织、人力资源等等。”

张一鸣创业之一年的时候就想着要国际化,创业第三年就启动了国际化。

2015年,全球化之一步,推出海外版今日头条;

2016年,投资了印度资讯应用;

2017年,收购美国公司;

2017年,推出抖音海外版。

在国际化这条路上,字节跳动可以说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但失败的时刻,才是领导力担当的时刻。

字节跳动国际化最关键的转折点是2017年11月花10亿美元重金收购了.ly,.ly是一家位于上海的短视频公司,2015年全力在美国发展。

许多美国人都不知道它是中国人做的,60%的美国青少年在玩.ly,2016年5月,其估值达到5亿美元。

事实上当时有三家公司都在谈收购,一是,二是快手,三是张一鸣。

张一鸣能拿下,中间有一个人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傅盛,傅盛是.ly的天使投资人,拥有一票否决权。

傅盛说“当时张一鸣多决绝啊。他家在北边,我在东边,每次跑到我家楼下咖啡馆就聊,自己专门跑过来聊。连续聊了两三次。”傅盛提了很多条件,张一鸣都答应了,张一鸣的魄力令人震惊。

.ly的创始人也回答过为什么要把公司卖给张一鸣。

他说他和张一鸣的境界差着指数级,张一鸣能够用数学模型算出公司未来是什么样子,他完全做不到。

2017年字节跳动全年的广告收入是160亿,张一鸣当年跟他说,到2020年公司广告收入会到2000亿,后来我们看到实际达到了2300亿。

人和人是有算力差别的,当你算力达到足够高的时候,连艺术都可以是精确的,只是因为你的算力不够高才求模糊解。

.ly的创始人心甘情愿地把公司卖给了张一鸣,然后在张一鸣身边做了6个月的贴身助理。他说在这里待了4年,就像上了4年商学院。

张一鸣代表移动互联网时代新一代的创业家领袖,以这个产品,之一次在美国战胜了美国本土竞争对手。2020年4月份,全球下载量突破20亿。

张一鸣本人的“一”战略是什么?

像张一鸣这样量级的企业家,应该说是“人剑合一”的,所以我不只研究了今日头条的“一”战略,还研究了张一鸣本人的“一”战略,我发现它们之间有惊人的同构性。

张一鸣本人的“一”是什么?换句话说,张一鸣认为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在张一鸣的人生意义构造中,经历、体验和创造占了很重要的位置。

张一鸣早年受王兴的推荐,看了稻盛和夫的《活法》。书中有稻盛和夫最著名的一句话:“我希望我走的时候,我的灵魂能比我来的时候纯净一点”,这就是“修炼自己的灵魂”。

年轻的张一鸣觉得这句话太虚了。直到看到稻盛和夫说,努力工作、精进就是一种修行方式,他才感到由衷地认可,工作就是修行。

他说:“我认同德鲁克的说法,对于公司内部而言,公司存在的意义是通过公司这个方式实现人们的创造力。我会再加上一句——让每个人有更丰富更有意义的经历和体验。”

有一句评价对他的经历做了清晰的概括:“对信息的热爱贯穿了他一辈子”。从旅游搜索网站酷讯、王兴创办的饭否,再到房产搜索引擎“九九房”。最后今日头条满足了他个人对信息的需求。他用自己对信息的追求,改变了整个社会的信息流动模式。

他的“有兴趣且能做到更好的事”等同于蔡志忠所说的“人生的之一把刷子”,对比别人很难,但对你很容易的事情,你喜欢,你擅长。

“一个人更大的幸福莫过于,在人生的中途、富有创造力的壮年,发现自己此生的使命。”

——茨维格《人类群星闪耀时》

作为一个高认知型创业者,张一鸣追求“做有挑战性的事,体验更丰富的人生”。那么,对张一鸣而言,何以破局击穿呢?

答案之一是认知。

“你对事情的认知,就是你在这件事情上的竞争力。”他认为想实现人生体验和创造的目的,根本解决方案是提升自己的认知。王兴评价张一鸣,他更大的特点是理性。

2016 年,新经济 100 人的李志刚问张一鸣:“三年多,你做了哪些关键决策,让今日头条从一亿美金,做到了百亿美金?”

张一鸣回答说:“我觉得,大部分重要决策,我在创业之初头三个月就基本做完了。”

投资人童士豪说过这样一句话,“抖音的崛起不是平白无故的,张一鸣砸钱比谁砸得都多,挖人也挖最牛的人,他在短视频里所展现出来的气势和格局比我们任何人想象的都大。”气势的背后是逻辑、理性和认知。

后来的张一鸣更关注事物的本质和未来的走向。用底层认知来构建对事物的态度。他经常问:“这个事情的本质是什么?”“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比如,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员工吃饭的问题?最后自建食堂。食堂虽然暂时成本很高,但根本上解决了问题。

答案之二是算法。

张一鸣有极强的算力。算法可以产生模型,并且算法本身还要迭代,这套算法体系是他的另一个利器。

极客公园张鹏评价张一鸣: “张一鸣的思维处理能力极强,就像是自带了一套强大且稳定的运算法则。”输入信息、打通路径、平稳运转,这是算法,也是张一鸣和他的公司的状态。

张一鸣有一套独特且硬核的自我管理方式,像算法一样调试自己。

“他试着将一天的时间切割成小块,精准地完成时间表中的每一项计划。经过反复试验……他得出了有效结论,更好的状态是‘在极度喜悦和极轻度沮丧之间’,不太激动,也不太郁闷,而且睡眠充足。”

——2015年6月,《人物》封面故事

他经过这样的算法调试自己,每时每刻保持冷静、专注。他的同事说他很少发脾气,最坏情况他顶多会说:“这事怎么这样呢?”

他的一位高管感觉张一鸣“挺恐怖”,“他真的像机器一样在工作。”

他还着重训练自己从沮丧当中恢复到正常状态的方法,他从一本书里看到了一些原则:

一、面对它,二、修正它,三、从中学习,四、忘掉它。最后一条是张一鸣自己加的,他要像算法一样,拥有快速复原能力。

他相信所有的判断分析决策都是有模型的。不同于一般的用之一性原理决策方式,张一鸣不仅用算法来调试自己的决策,还不停地调试算法本身。他似乎把自己活成了“一个自动运转的算法引擎”。

字节跳动有大敌当前的竞争态势,从国内的百度、腾讯,到国外的,对手越来越大。字节跳动也有迫在眉睫的危机时刻,比如版权危机、美国 *** 的禁令。

经历过大风大浪的张一鸣,在疫情之后发生了一些改变。他开始从世界转向内心,开始从对大脑理性智慧的追求转向对心性的追求。

2021年,张一鸣在公司9周年的演讲中提到一个关键词:“平常心”。

他以前都是把外在事物的节奏作为自己的节奏,现在他有了自己的节奏。以前他用公司来定义自己,现在他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个体。

5月20日上午,他宣布卸任CEO的角色,放下日常管理工作。之一时间看到这个消息我很悲伤。一个38岁的少年,38岁的企业家就要退休了。对于这个企业不是什么好事,但是我相信对张一鸣本人是一件好事。

我想长远而言,他只有从字节跳动这个网络中跳出来,他才有机会像那个少年黑客一样把光芒照进字节跳动里。他还年轻,他才38岁。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