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神途礼包 > 汉剧《翦伯赞》的舞台形象之我见

汉剧《翦伯赞》的舞台形象之我见

发布于:2024-12-20 作者:admin 阅读:25

常瑞芳( 湖南省艺术研究院)

历史从来是更好的教科书。今年是建党百年,湖南是新中国红色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回首中国 *** 在峥嵘岁月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模人物,又创造了无数的奇迹。统一战线是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常德桃源县 *** 依据本土历史文化,统筹策划了大型汉剧《翦伯赞》,首先亮相于常德市艺术节,又搬上了湖南省第七届艺术节的大舞台,于12月31日下午在浏阳欧阳予倩大剧场倾情演出。该剧采用多点聚焦的戏剧结构形式,描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翦伯赞同志运用“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方式,推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故事。反映了 *** 人在历史潮流中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家国情怀和丰富的情感经历。编剧汪荡平、孙海云充分利用戏剧情景,再现重大历史事件与历史情景,以事件带人,以情感写人,栩栩如生刻画了翦伯赞和冯玉祥这两个历史人物,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翦伯赞,生于十八世纪末八国联军侵华的前一年,成长于中国近代变革时期。当时,各种思潮在社会上风起云涌,中国向何处去?这是当时每个热血青年都思考的问题。翦伯赞赴美国学习经济学,可在时局动荡,生活穷困的环境下,哪里放得下一张安稳的书桌?每个有着热血的中国男儿无一不在黑暗中摸索,寻求光明之路。他于1937年加入中国 *** ,后来转为研究中国历史,成为了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和教育家,与郭沫若、范文澜、吕振羽、侯外庐并称为马列主义新史学“五名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黑格尔说:“艺术的最重要的一方面从来就是寻找引人入胜的情景,就是寻找可以显现心灵方面的深刻而重要的旨趣和真正意蕴的那种情景。”写历史人物,首先要确定历史人物的时代背景,把他放到当时所处的环境以及历史背景中进行纵向比较与综合考察,即历史人物活动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之间的关系。常德汉剧《翦伯赞》主要撷取了发生在近代史上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常德会战、重庆谈判几个重要界点展开,注重写翦伯赞和冯玉祥在此时期的思想交锋与情感脉动,通过细节化处理来揭示事件真相,让现代观众看到"倒戈将军"冯玉祥在翦伯赞的帮助和教育下,寻找救国之路的心路历程,从他所处的年代、历史背景出发,多角度客观地去分析他的行为和心理,从而看出他是一个率真务实寻求真理的人,不然就会有失偏颇。

我们纵观历史,不难发现历史主要是写政治,政治是历史的脊梁,而写党的历史,不得不说说中国近代历史上两个更大党派 *** 和 *** 之间的路线斗争。上世纪四十年代初,针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可耻行为的新方针, *** 确立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政策,此时的爱国将军冯玉祥被罢了兵权,需要一位资深学者讲授历史知识。时任 *** 中央南方局的书记周恩来举荐了翦伯赞为冯玉祥的历史老师。

桃源汉剧《翦伯赞》开幕,舞美设计了两个石狮来象征两大党派,因为之一幕戏是冯大将军的府第,石狮也可以是高门前的雕塑;用时钟的滴答声来转换时间的进程,也可以是人物心理或矛盾或纠结等外化演绎;半空中悬挂的是“还我河山”说明故事发生在日本侵华战争之后。“周恩来要我搞统战,去给军阀当教员。莫笑儒生著战袍,报国寸心似铁坚!” 翦伯赞上场开宗明义,简洁明快表明了此行的目的与个人的政治主张。编剧从抗日统一战线角度,以“家是国之本,国是千万家”为精神内核,成功塑造了一个热血文人的爱国情怀与鲜明的个性。

这个戏的核心是“统战”。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联合一切可能联合的阶级、阶层,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并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把绝大多数人团结在 *** 周围,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我党历来的政治主张,它不仅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基本特点,也是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一大特色。以统战思维模式来宣传我党的政策方针,在以往的影视剧中可见一斑,在湖南戏剧史上,却是开宗明义之一部。

任何艺术作品都是客观事物和主观意图相结合的产物,没有鲜明、突出的戏剧主题思想的作品,不可能成为一部好的戏剧艺术作品。剧本的主题,正如李渔所言“作者立言之本意也。” 编剧在接受这个人物的戏剧写作时,没有简单地描写一个文化学者在近代历史社会大动荡年代个人命运之坎坷,或是着墨在旧中国众多党派中如何选择做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而是运用重大历史事件的情景再现法,巧妙采用反弹琵琶的逆向思维模式,另辟蹊径,侧面开拓,从统战角度出发,写一个 *** 高级将领的浴火重生,以舞台艺术形象,多角度反映特定历史事件中的历史人物其鲜明个性与政治抉择,以点概面、断崖式的戏剧情景展现了中国 *** 的政治理念,如何在动荡惨烈艰辛的社会环境中赢得人心,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中国 *** ,其意义深远,对于我们坚定信仰具有教育作用。

该剧主要有主辅两条线相互交叉来展开,主要是写翦伯赞与冯玉祥两个人之间的纠葛为主线,另有一条辅助线何冰(周恩来的秘书)和冯玉祥的副官郑军。故事开始,翦伯赞由民主人士加入 *** 的时间不久,是地下 *** 员,与冯玉祥互不熟悉;何冰是受周恩来委派,协助翦伯赞的工作,她与郑军是同乡,自小相识,却是巧遇。两条线互为辅助,有选择性的开展统战工作与无意识的潜移默化影响,最终以何冰被特务杀害,同室相戈,剧情发展至 *** 。

编剧注重戏剧场面的谋划,在特定的时间、环境、人物,以点概面来呈现翦伯赞和冯玉祥这两个人物的思想行为与独特的个性。

首先,编剧在人物设置上采用的是对比手法,该剧的主要人物翦伯赞和冯玉祥无疑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一个是学富五车、儒雅文人型的地下 *** ,一个是纵横战场、为人豪爽的 *** 高级将领;一文一武,分属于不同的政治阵地,他们之间的关系将如何发展?最终俩人之间的友情又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文人有文化人的气节与傲骨,武将有武将的张扬与跋扈。开幕之一场,编剧独具匠心选取了翦伯赞与冯玉祥的之一次别有深意的见面。一个是当时占主导地位的 *** 高级将领,虽然暂时被罢免职务,但他仍是蒋介石的拜把子兄弟,在国内颇有声誉。另一个明面上是学识渊博的历史学家,私底却是地下 *** 员。一个是粗线条手握枪枝的军阀,一个是儒雅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两个持不同政治主张的人相遇,不同的世界观和不同的思想,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们会碰撞出什么样的意外呢?深入虎穴,他们的关系可不是杨子荣与座山雕,是老师与学生,这个戏核是“统战”。

翦伯赞受组织委托、接受冯大将军聘请,担纲历史老师,刚到冯大将军官邸,不料俩人还未曾面见,翦伯赞意外受到了一队手持刀枪进行演练士兵的威武欢迎,场面的热闹,“他是个威风凛凛的大将军,我是个文文弱弱的穷书生” 一文一武,鲜明对比。其实,此时的冯玉祥幕后故事是已经被他的结拜兄弟蒋介石革了兵权,但输人不能输阵,在威风凛凛的列队士兵面前,冯大将军非常正规地向翦伯赞行了个军礼。他认为自己用了最隆重的欢迎仪式,但即是高规格,也是下马威,这是冯玉祥内心世界很微妙的外在表现,毕竟当下为乱世,枪杆子为老大;若先生是胆小鼠辈,自然难有浩然正气,难以称为启智解惑的先生。如此盛大的欢迎仪式,翦伯赞没有心悦,反而表现为不喜。简单两句话,冯玉祥立马醒悟过来,对老师应该行夫子之道而不是军武之规。随即改变策略,撤除士兵队伍,他自己则脱下军装,换上土布大褂,毕恭毕敬递上拜师帖子。这里既表现了冯大将军一心求教,希望得到老师的传道解惑,也充分展现了翦伯赞的机智和投石问路的试探之意。两人至此开始了一段不寻常的友谊。

“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运用的是对比手法,张扬与内敛,两人完全不同的个性,在这一场戏里,编剧充分采用特定场景的矛盾冲突来表现人物性格,用心理外化的戏剧动作来表现人物性格,使舞台上主要人物形象生动又有画面冲击感。

其次,编剧善于用戏剧三一律传统手法特定的戏剧情景来塑造人物个性。戏剧主要通过一个界定的戏剧事件中写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翦伯赞》没有正面展开战争,以闻名中外的历史事件为背景纵向延伸,写剧中人物对该事件的思想看法,内心冲突的波澜壮阔,同时,运用辅线何冰被特务追踪,郑副官巧周旋,白色恐怖笼罩山城, *** 的将军府暗潮汹涌。在动荡年代何冰与青梅竹马的郑副官巧遇,何冰虽然感到惊喜,但顾忌到两党相对,道不同不相为谋,对相逢十分冷静。翦伯赞却用玩笑八分口吻劝导“统战无处不在”,巧妙点题。这里,我窃以为,编剧写何冰被特务时时地跟踪,隐蔽的暗指冯玉祥住宅被特务监视。在之一幕戏中,有蒋介石的画外音:“焕章啊——”这不是画蛇添足之笔,而是诸多的潜意识流手法,一暗指冯玉祥与蒋介石的结拜兄弟,二暗指蒋介石对冯玉祥结交翦伯赞的怀疑,三是翦伯赞的 *** 包含了翦伯赞对蒋介石的态度,又刻画了翦伯赞不畏权势、不阿谀奉承的文人风骨。

确定了历史人物的阶级属性,且看历史人物在历史事件中的行为与态度,从而彰显特定人物的独特个性。“皖南事变”是抗日期间 *** 顽固派制造的同室操戈围剿新四军的恶性事件。翦伯赞虽然不是受害亲历者,但他借此事件真相,以史明鉴,与冯玉祥来了一场思辨,针对蒋委员长的“攘外必先安内”方针,翦伯赞一针见血:“排除异己,大开杀戒,这叫安内?是乱内!自废武功!”语重心长唱道:“自古家国乱与治,从来系人不系天。外患起因皆内乱,因果颠倒国不全。屠民独夫怎御敌?异己暴政怎求安?”紧接着,他又例举明史,福王 *** 因屠杀致内乱瞬间灰飞烟灭,借古喻今,针砭时弊,层层叠进。编剧在这一幕并没有简单的以时弊言论来说明冯玉祥的思想转变,而是从一出场,冯玉祥对翦伯赞的史论知识的折服,甘为学生埋下伏笔,到第二场将一份 *** 文件递给翦,两人的关系显然已经非同寻常,不然,纵使翦伯赞说得天花乱坠,观念不改变,思想上不认同,决不会有冯玉祥披战袍“ *** 上峨嵋”迈出的关键一步。至此,两人的关系已经悄然发生了改变。

翦伯赞是湖南常德桃源县人,写家乡常德是必不可少的戏码。日本侵华战争,常德沦陷后,历史学家翦伯赞曾慷慨檄文。编剧用戏剧舞台人物的语言行动诠释他的家国情怀。第三幕“家国共情怀,危难见同心”,得知家乡正遭受日寇蹂躏,他慨叹常德热血男儿拼死抵抗、浴血奋战,此声戏多纵向辐射,一写了不屈不挠的常德英雄,二写翦伯赞等人的家国情怀,三写当时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反响与反思,四写翦伯赞与冯玉祥的关系日益融和,至此,两人在统战这条线上达成了共识。天儿因为战乱失学,逃回重庆的父母家,翦伯赞得知日本已经入侵常德,他不仅催促儿子上前线,自己也以身作则收拾文稿回常德保家卫国。

这里,我不得不佩服编剧汪荡平、孙海云的深厚笔力,以及舞台的把控能力。此幕戏既是剧情发展的需要,也为后面重庆谈判,共商国策埋下伏笔:冯玉祥要架起机枪与戴苙对着干,也要保护爱国进步人士的安危。该剧达到 *** ,冯的改变业已完成,也让观众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敢作为,不一样的冯大将军。

在翦伯赞与冯玉祥的个性刻画上,我仔细回味了剧情,有些细节与伏笔颇有意思,如剧中的二次试探,之一次是见面时,翦与冯的互为试探,发现两个人的性情相异,但趣味相投;二次是冯在翦的手心写字,两人打的是心理战,翦以史论述,针砭时弊,“殊途同归写乾坤”。二次相劝:之一次常德沦陷,是冯玉祥巧劝翦伯赞,他掏出手枪递给翦,要教他打枪。

这一场戏,翦伯赞这个湖南人骨子里的倔强、霸蛮,通过演员的肢体动作与语气态势表现得淋漓尽致。冯玉祥的机智与谋略也完美展现舞台上。另外一次相劝,翦伯赞劝阻拔枪冲动的冯玉祥,因为事发突然,加上来的宾客皆是 *** 政界和同情 *** 的民主人士,翦伯赞同样也失去了平日的温文尔雅,他气愤中不失冷静:“叫一声冯焕章(冯将军字)给我仔细听,大是大非,不得和你讲斯文,你连开三枪,爽爽爽!战端重开,岂不要葬送国家前程?” 表现人物更好的方法就是设置强有力的障碍。两个人一文一武,个性泾渭分明。

我们评价历史人物时,要确定历史人物的思想脉络和阶级属性以及在历史上的作用,主要看他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这一戏剧情景的描写充分利用史料,在真实的基础上合理想象,既符合历史,又透过事件的外在冲突与人物的内在冲突来推动情节的发展,使之人物形象鲜活生动,真实可信。

汉剧《翦伯赞》由桃源县汉剧团倾情演出,除主创团队外,全部演职员皆为桃源本土演员。据说,作为县级剧团,因多种原因,至1949年建国以来,该剧团距今有42年没有创排过原创大戏,在中国 *** 建党100周年之即,桃源县为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宣传本地英杰人物,同时为了培养演员,丰富当地文化生活,一举创排此剧。

该剧导演是剧协主席王阳娟,她是桃源县人,这是她离开家乡并在盛名之后的一次华丽转身与新的尝试。该剧她付出了真诚的汗水与心血,对演员的舞台形象表演与个性细微把握等方面作了耐心而细致的指导,而且在汉剧高腔的音乐设计上,她动员自己的高龄父亲亲自谱曲,根据桃源话自身的特点设计创作音律,其音乐具有浓郁的武陵地域文化特色。

值得一提的是,该剧在欧阳予倩大剧院演出结束后,有广播说主演——翦伯赞的扮演者肖昌明是位74岁高龄的老人,让正在鼓掌的观众不敢相信。肖老师不仅是扮相清雅脱俗,而且英俊爽朗,在剧中,作为主演是戏份最多,他吐词清晰,唱腔字正腔圆,尤其是对翦伯赞这个人物个性的表达上,做到了非常好的把控,翦伯赞这个人时而风趣,时而引古喻今,时而激情满怀,又或是生气动怒,将一个热血文人的风骨与鲜明个性塑造得栩栩如生。剧中另一个主角冯玉祥的扮演者郑鹏在剧中的表演同样非常精彩。当然,一个剧目的成功离不开全体演职员的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桃源县剧团或将以此剧为契机,以老一辈艺人的传帮带,将进入一个全新的传承发展时期,更上一层楼。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