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神途资讯 > 算法杀死了门户网站?新浪搜狐网易腾讯,四大互联网初代目巨头二十年纷争史

算法杀死了门户网站?新浪搜狐网易腾讯,四大互联网初代目巨头二十年纷争史

发布于:2024-06-04 作者:admin 阅读:122

因为这个小小的功能,到奥运会结束后,腾讯网的流量已经冲到了全国第四。迷你首页也沉淀为 *** 的固定功能,一亿 *** 用户直接被导流到门户,成了门户的受众。

迷你首页,可能是腾讯创业史中最被低估的产品之一。

前面我们提到入口型产品时,举了门户的例子,但腾讯反其道而行之,让 *** 成为了门户的入口,依托庞大的流量池,直接将腾讯网这个新生儿迅速催熟。

这几乎成为了后来腾讯建立帝国的指导思想。

借由 *** 的流量,腾讯在00年代后期几乎开(抄)发(袭)了一切能开发的产品形态:游戏、电商、搜索、邮箱、门户……确立了「导流艺术家」的地位。

通过迷你首页的成功,腾讯身体力行告诉全行业,谁说只有门户才能当入口,只要有流量,任何产品都能是入口!

三位老大哥此时有苦说不出啊,谁能想到,当年求着他们买下的 *** ,如今成了最可怕的对手。

顺便挖个坑,其实很多互联网大佬,早年都有被拒绝,被否定的故事。我想找个机会,专门做一期互联网拒绝史。

话说回来,最后一闷棍,也是最重要的一闷棍,来自百度。

互联网发展到00年代中期,几乎可以用「浩瀚无垠」来形容了。

相比之下,分类搜索和它衍生出来的门户就太小了,小得像个局域网,哪怕你用精良的资讯,丰富的产品把用户服务得妥妥帖帖,用户的心也是关不住的。

此时,百度、谷歌为代表的的搜索引擎进入了市场。

搜索引擎解决了海量信息如何呈现给用户的问题,也解决了搜集信息效率的问题。正是搜索技术的飞速发展,门户开始逐渐式微。

说个八卦,2004年,新浪和百度一起入驻了中关村的理想国际大厦,彼时新浪如日中天,百度只是一个几百人的中型公司。新浪把logo挂在了大楼的顶端,成为海淀区地标之一,这让李彦宏非常不爽。

05年,世界就变了,百度纳斯达克上市当晚股价涨幅350.85%,那天晚上理想国际12层的百度办公室诞生了8个亿万富翁,50个千万富翁,和200多个百万富翁。

而楼上19层的新浪员工只能酸溜溜的开玩笑:世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百度在楼下欢庆上市,你在楼上报道百度上市。

当然,老三剑客也没有傻傻地坐以待毙。

尤其是财大气粗的搜狐和资讯专业度更高的新浪两家,打的最凶。

2003年,搜狐一口气收购了游戏门户网站和房地产网站「焦点网」,用来补足相对新浪弱势的内容,同一年签约了姚明。

接下来又拿下了06年世界杯视频版权,成为了NBA中国官方合作伙伴和08年奥运会官方合作伙伴,运作了攀登珠峰直播等一系列市场营销活动。

张朝阳甚至亲自上阵,半裸登上《时尚健康》杂志,在天安门滑轮拍照片,发明自己的舞步,为网站造势。

而另一边,新浪则是祭出了优质内容的大旗。

新浪总编辑陈彤写过一本《新浪之道》,总结了新浪网的打法:快速、准确、海量。当年新浪的资讯质量和数量,在行业内都无出其右。

就连各大门户纷纷采用的24小时滚动资讯,也是新浪的首创。在挖人方面,新浪从不手软,引来众多传统媒体的记者纷纷跳槽。

2005年,新浪博客上线,依靠名人策略,新浪博客迅速崛起。「韩寒白烨之争」、「故宫星巴克之争」等事件更是让新浪博客迅速成为新浪各个频道中的顶流,补充了门户的内容厚度。

多年来,新浪都是当之无愧的之一门户。

为了和新浪别苗头,搜狐等各家纷纷推出博客搬家工具,和新浪争抢用户。搜狐还专门把自己的年度十大资讯评选盛会放在新浪的十大资讯评选的第二天,用来压新浪的声势。

最让搜狐不爽的事情,发生在2008年。

搜狐拿下北京奥运会赞助权,那年北京的公共交通上全是「看奥运,上搜狐」的广告,出尽了风头。但奥运期间,凭借着扎实的内容运营经验和体育领域的深耕,新浪硬是成为了奥运期间流量更大的门户。

搜狐花了大钱,实惠全被新浪占了。

那网易呢?

也许是丁磊早早地看到了门户终将衰落的结局,或者只是因为他性格太佛系不愿加入门户间的竞争,他之一个开始寻找门户之外的核心业务。

丁磊是个赚钱嗅觉特别敏锐的人。互联网泡沫破灭后,他率先进入了短信业务,赚得盆满钵满后,在短信业务爆雷前夕,果断砍掉了这块业务,转型游戏。

靠着《大话西游2》和《梦幻西游》的爆火,网易抓到了游戏这条现金牛。

在充足的现金流保证下,网易几乎可以避开各条赛道的正面竞争,一心一意打磨产品。

网易门户虽然在四大门户里,常年坐四望三,但也打磨出了「网易评论多淫才」、「黄易」为代表的跟帖文化。

可以说四大门户里只有网易把自己做成了一个社区。

真正让门户死了个明明白白的,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手机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网络终端,被消灭的不是某种产品形态,而是整个基于PC和网页浏览的基础生态。

当时代变迁,战场都消失了以后,无论你当年战得轰轰烈烈,或是佛得一塌糊涂,都免不了消逝的命运。

移动互联网的更大特征,是封闭。

时代借着乔布斯的手,把原本互联互通的网络切割成了一个个局域网。本来在网页上呈现的信息,被打包装进了一个个App的孤岛。

这些孤岛上的信息在搜索引擎上不可见,也不存在于门户网站的超链接里,要获取它,就要在手机里下载对应的APP。

一批移动互联网原生产品也诞生了,它们完全基于手机打造,根本不做PC网页版,和门户还有搜索引擎彻底割裂开来。

门户网站的存在意义,一下子就没有了。每个产品都是独立的入口,再也不需要门户这样大而全的分发方式了。

在这个时代,门户再也不适合承载大量业务了。原先门户的功能和频道被逐个剥离出来,视频、论坛、教育、汽车、体育、股票都有了自己的独立App,甚至是独立业务线。

命根子没了,几家公司的焦虑一下子爆发了出来,它们疯狂地寻找一款移动端的杀手级入口产品,来避免被时代彻底淘汰的厄运。

毕竟门户可以死,公司不能垮。

网易先不管,丁磊这个时候正沉迷养猪无法自拔。

搜狐分家比较早,此前就剥离出了搜索业务的搜狗、游戏业务的畅游和视频业务的搜狐视频。

但搜狗一直被百度压着打,畅游出了《天龙八部》之后再无爆款。

至于搜狐视频更没戏,要知道,爱优腾和B站到今天都还没盈利呢,败家子业务,怎么可能帮搜狐翻盘。

而腾讯这边, *** 背着沉重的PC时代包袱、功能复杂,始终没能打磨出更好的移动端版本。

虽然预见到的新的风暴已经出现,马化腾也不想停滞不前,但手里始终缺一张通往新大陆的船票。

至于新浪,它是最焦虑的,因为它只有门户。而它又是幸运的,因为率先做出了新浪微博。

可以说,微博这个产品形态,同时具备了内容属性和适合移动端的轻量化特征,难怪四大门户一致认为,这就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杀手级应用。

他们判断的没错,围绕微博,几大门户展开了一场混战。

微博大战的过程我就不叙述了,简要概括就是新浪09年更先出手,打出名堂,腾讯、搜狐、网易纷纷投入资源加入战争。

张朝阳亲自上阵抓微博业务,亲自下场邀请明星入驻。腾讯则动用了4个业务部门联合开发运营腾讯微博,邀请了众多明星名人入驻, *** 导流就更不用说了。

在此之前,四大门户之间从来没有过一次如此全面的战争。

结果呢,搜狐微博在新浪微博面前走不过五个回合,就败下阵来。

丁磊口嗨了一下,表示要亲自督战微博业务,一转眼又回去养猪了。只有腾讯,给新浪制造了一点麻烦,

那为什么又是新浪赢了呢?还是靠总编辑陈彤。

陈彤对这个产品非常明确,这不是什么社交软件,而是一个舆论场,一个前所未有的公共话题空间。

在这个指导思想下,陈彤发动自己的编辑团队,近乎疯狂地拉人,搜罗各种意见领袖或者可能成为意见领袖的人,通过郭美美事件、「我爸是李刚」事件、药家鑫事件、动车事故等等,都成为了引爆微博的话题。

陈彤创造了微博的之一个巅峰时代——「围观改变中国」时代。只花了一年,新浪微博注册用户数就超过了一亿。

可以说,打法最老派的陈彤,却无意中为新浪抢到了通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二等舱船票。

但更大的获利者是马化腾。

腾讯在微博大战中,骑驴找马,开发出了微信。

吴晓波的《腾讯传》一开篇,就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吴晓波采访马化腾,采访结束后,马化腾手把手教吴晓波下载微信,并且告诉他:因为微信,微博的战争结束了。

腾讯打破了头,发现自己手上,多了一张一等舱的VIP船票。

四大门户到了这个阶段,只剩下苦苦支撑的几个资讯App,还在坚守着当年的尊严。

然后,张一鸣就带着今日头条和他的算法,革了资讯行业的命,给四大门户的棺材钉上了钉子。

我的朋友金老师有一篇《互联网信息分发简明史》,他把互联网信息分发模式大致划分成四个时代:分类索引-门户时代;搜索引擎-搜索时代;订阅关注-SNS时代;推荐算法-Feed时代;

每个时代,信息分发的速度、精度、量级都要远超前一个时代。

回顾四大门户发展到如今,深刻印证了一条俗语:先胖不算胖,后胖压塌炕。

搜狐抓住了门户时代,靠着搜狗在搜索时代也吃到了红利,但最终倒在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前夜。

如今,搜狐早已没落,只能靠张朝阳的四小时睡眠法才能吸引一点关注。看着从前的部下,爱奇艺龚宇和优酷古永锵纵横捭阖,不知查尔斯心里作何感想。

如果搜狐的游戏业务更成功一点,也许张朝阳会和现在的丁磊一样。

比起张朝阳,丁磊活得轻松很多,门户起家,又用游戏养活了整个公司。网易长期没有KPI,也没有严格的管理,可以任由中层团队发挥创意。反而诞生出云音乐,严选、有道这些丰富的业态。

只能说丁磊的脸比张朝阳大,可能更有福气一点。

新浪很幸运,在SNS时代得到了微博这样的大杀器。

但陈彤离开后,这家公司再也没有找回自己的内容属性,微博逐渐成为资本的斗兽场和饭圈的名利场。如今新浪所持有的微博市值,已经超过了新浪本身的市值。门户,终究成了新浪的负资产。

至于最晚入场的腾讯,只能说,有一个社交App,真的是可以为所欲为的。

互联网诞生至今,业态花样百出,但究其根本,仍然是信息的创造和传递。

谁能更高效便捷地传递信息,谁就能掌握财富密码,成为下一个版本之子。

即使推荐算法已经能知道你的喜好、习惯、消费力,它也并不是信息传递的最终形态。谁知道未来的我们,会不会用上脑机接口,那时的信息又会以如何的方式,流向我们的大脑?

正因为如此,门户时代的故事才更显得可贵。

它是中文互联网的婴儿初啼,提醒我们,我们曾经有一个时代,我们需要自己动手寻找信息,需要自己树立知识的脉络,而不是像如今,任由算法把信息喂到我们的眼前。

科技就是这样,无论走得多远,永远不要忘记我们如何来到了现代。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