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神途礼包 > 大四无实习经历,是先找实习还是秋招?

大四无实习经历,是先找实习还是秋招?

发布于:2024-04-24 作者:admin 阅读:42

校招可能是你职场生涯中最后一次不看经验只看能力的机会

接下来答主就详细分析一波。

校招 VS 社招

先对比下两者的招聘要求,这是华为校招的:

而华为社招同样的工种:

相信也能看得出来,校招时企业更看重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至于有没有经验无所谓,所以招人的门槛相对松,和你竞争的是同样没有经验的应届毕业生,比起社招更具公平性。而社招就看重经历+专业业务能力。比起有经验的职场人士,当然不会选一个什么也不会还要培训的应届生。

除此之外,校招的优点还有:

校招企业都是因为学校的合作关系,所以企业愿意接纳,正常情况下只要面试表现良好,拿到 Offer 问题不大,而社招走后门的,hr 不当人等情况太多了,风险更大;

很多校招企业已经连续多年在大学里招人,所以从辅导员学长学姐处能及时快速打听到相关情报,准确性也比较高,一是能避开喜欢毁约的黑心企业,二来能及时获取最新岗位放出的信息,快速占坑;

校招需要耗费企业很多精力,也要消耗很多资源,甚至很多大公司是把校招外包给别人当成一个项目在做的,所以校招的公司一般都是大公司,有底子有实力,稳定性相对 OK。而社招就鱼龙混杂,也见过还没入职结果公司黄了情况,稳定性无法保证。

接下来,答主就从招聘方的角度,和大家详细地谈谈应届生如何准备 23 届校招。

校招时间线

一个完整的校招周期会从 22 年春季(大三下)持续到 23 年春季(大四下),分 5 个大阶段:暑假实习、提前批、秋招正式批、秋招补录、春招补录。

提前批

提前批是各大公司对于「优秀毕业生」的定向招募活动。公司希望通过更早开启一些岗位的招录来争取到优秀应届同学的加入。对于提前批来说,比较省心力的点在于所有岗位都无需笔试的筛选,可以直接进入面试的环节。此外,在提前批里也非常容易产出 Offer。设想一下,如果你在暑期的提前批里就已经锁定胜局,那么接下来就可以踏踏实实的度过一整个新学年了。

秋招正式批+补录

大概持续 5-6 个月,其中 9-10 月为黄金期,次年 6 月入职,部分毕业回国的留学生也可提前入职。也是规模更大、岗位最全、质量更高的时期,基本所有行业、企业都会开启招聘。但互联网会比其他行业更早开始秋招,一般在 7、8 月份就会开启。

比如,字节跳动 2022 年校园招聘在 8 月 12 日-10 月 31 日启动网申/内推,8 月下旬进入笔试阶段。腾讯 2022 年校招在 8 月 5 日-9 月 27 日提前批面试和网申启动,10 月 8 日进入常规批面试。

而一般在 11 月底-次年 1 月左右。由于不同岗位投递量有差别,加之一些同学签约后毁约等因素,导致一些岗位离完成招聘目标仍有一定差距。因而在秋招进行一半时,部分公司会发布补录岗位,这些一般也是处理速度较快,较容易拿 offer 的岗位。

春招补录

如果拿到的 Offer 不满意、之前的 Offer 因为各种原因被毁约,都可以利用春招进行抢救。春招可看作是秋招的补充,时间大概在 3 月初-5 月底,行业相对较少、岗位数量/质量都不如秋招,招聘流程短,基本没有笔试,直接进入面试发 Offer 环节。互联网、四大、银行等有招聘环节,但咨询、券商等行业基本没有春招。

要注意的是,秋招比春招开放的岗位更多、质量更好。因为在秋招中,岗位没有招满、或者是招到的人不理想的情况下,才会在春招中继续放出岗位。这也就是我们常常看到,春招中开放的 85% 的岗位都是技术型岗位的原因,选择也相对少很多。

校招流程

一般来说,校招的流程比社招复杂,公司越大、越正规,招聘流程就越复杂。校招的流程通常是:网申→宣讲会→笔试→一面→二面→终面→发放 offer→签订三方协议。具体流程内容会根据企业略有调整,就我知道的几个大厂来说:

华为:简历投递(网申/内推/发邮件/现场自荐)----性格测试(希望要稳定的、加班的、团队精神、外向、奉献精神)----群面(自我介绍、案例分析、辩论、点评)-----专业面试(同事面试你,体现自己的逻辑性)-----综合面试(上级面试你,可能会有压力测试)英语面试(听力、朗诵、口述)-----审批录用(需要提供本科的成绩排名)

腾讯:简历投递(网申)------性格测试+智力测试(时间偏紧张,不同的岗位侧重不同,题目网上有)-----群面(不同岗位的侧重考察点不同,但逻辑思考能力、团队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是一定有的)-----组长、部门经理、总监面试-----HR 面试

字节:简历投递----笔试-----面试(三面)----与 HR 进行 offer 沟通——入职。PS:字节不支持多个岗位同时进校招,但一般笔试的题目在网上都可以找到,可以提前刷刷题,了解笔试题型。

这里再补充几个小 tips:

关于网申投简历:一般大厂网申因为数量太多了,如果不是突出的话比较容易被刷下来,其实刷与不刷只在 hr 的一念之间,所以对于网申来说,个人经历以及一份漂亮优秀的简历就显得尤其重要。除了网申外,还有一些其他的途径,比如内部推荐、直接给 HR 发邮件、现场自荐等,社牛会更有优势。

笔试大多是考察面试者的性格和基础智商,性格测试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填;也可以根据所面试的岗位适当贴近,但还是要以自己的之一想法为主,因为测试题中可能出现测谎题,可能是同一问题的不同说法;智力测试是根据题目来填写答案,不同企业的题目不太一样,可以去企业官网/公众号/微博等搜下。

关于群面:我参加过两次群面面试,主要形式是由 5-8 个人一组,讨论给定的问题,并做出决策,也称为「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官会在旁边旁观并根据表现进行打分。

首先,群面基本上不会太考业务,更多的是考个人素质,比如组织协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辩论的说服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是否达到拟任岗位的要求,以及自信程度、进取心、情绪稳定性、反应灵活性等个性特点是否符合拟任岗位的团体气氛。

其次,群面不会因为每个人担任的角色有差别就差别对待。但会看担任相关职务的人是否能要做好职务内相应的工作。如领导者要掌控小组讨论方向、协调成员间的意见等;记录员要记录有价值的讨论内容并总结好等等。所以不建议过于社牛抢别人的话,会让面试官觉得过于强势不利于团队合作,也不能社恐全程木讷,不说话,这样是肯定会被刷掉的。

面试经验不足的学生娃娃一定要针对性的准备面试。

如何准备 23 届校招1. 做好规划,把握应届生身份

一般来说,校园招聘都非常看重学生的「应届毕业生」的身份,应届毕业生分为以下两种:

即将毕业但还没拿到毕业证,处于实习或待业状态的

已经拿到毕业证,但拿到毕业证的时间在择业期内

虽然说毕业两年内都是应届毕业生,但其实「应届生」与「应届生」也有区别。

举个栗子:比如在 2022 年 9 月秋招时,只有 2022 年还在校的大四学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应届生」。 此时,2022 年 6 月已经毕业的同学,就已经不是了。所以在实际招聘过程中,你是不是应届生,被不被认为是应届生,是由招聘单位决定的。

留学生更惨,毕业时间五花八门,所以更要提前确认做好规划。要想清楚自己是回自己家乡发展,还是北上广发展?你的家庭有什么样的顾忌?你的经历对你在哪方面好处更大?你真正想要的生活到底是什么?等等。把这些疑虑都提前规划处理好了,你才不会反反复复后悔和折腾。

总的来说,更好的校招求职路径是:大一大二积累 1-2 段实习,大三下 1 月份准备简历+项目经历,然后找到一份合适的暑期实习并转正。大四上根据实习情况,决定直接躺平还是参与提前批/秋招,尽量不要拖到春招,最终斩获心仪 offer。大四下就盘完论文等着毕业。

2. 简历一定要上心打造

就说几点建议,有空了再细讲:

简历能否通过筛选的因素权重如下:

【学校学历=之前实习/项目经历】>【推荐】>【运气】>【逻辑分析能力=表达能力】>【成绩=英语=学校其他经历】>【外貌=简历制作水平】>【鸡汤文里面讲到的其他细节(比如走之前捡了一片纸扔进了垃圾桶)】

2. 不要拿着一份简历海投

海投的结果往往就是销售,客服等劳动密集型岗位会找上门。拿互联网公司举例子,业务需求+行业不同,京东和知乎对新媒体岗位要求也不同:前者主要是带货转化,后者是涨粉提升曝光。这就要求简历上需要和岗位 JD 能匹配得上。更好的方法就是先把实习经历等核心部分写好,再根据 JD 调整占比和侧重,让面试官觉得你的能力和岗位匹配度高就完事儿;

3. 简化社团、班级运动会、寝室获得的各种奖励,和岗位需求匹配关联度不大,简历不是越长越好,不能加分的东西就会减分;

4. 简历就是你的门面,不要出现错别字,格式不统一等细节问题,会很减印象分;

5. 模板用简单大方的就好,突出重点信息。比如公司招聘的是新媒体运营,那简历中一定要有这些关键词,如:新媒体、微信、文案、运营等等,如果没有,尽量向关键词靠近;

6. 邮件发送简历,更好发 PDF 版本。因为 Word 版本有可能会出现排版错乱,但是一般 PDF 不会。

3. 多练面试技巧

比起简历的纸上功夫,面试更看重你的临场发挥能力和综合实力。

如果你想面试时更有底气,发挥更自如,在面试前就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就像高考前无限循环刷题一样,只有对知识点掌握得滚瓜烂熟,进行多次的模拟考试,在真正的考场上,我们才能发挥我们应有的水平。

面试前,你可以做哪些准备,有时间的话,也不妨看看我以前写的回答,对你应对秋招面试有益无害。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