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神途礼包 > 如果你有一个架空王朝,你怎么设定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的庙号、年号以及朝代名?

如果你有一个架空王朝,你怎么设定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的庙号、年号以及朝代名?

发布于:2024-04-23 作者:admin 阅读:47

昌朝(308年–––546年)是继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十四帝,享国二百三十九年。

291年晋朝爆发八王之乱,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各路诸王互相攻伐,306年,昌吴侯柳策先起草伐晋令,在桂阴起兵,308年攻陷京都洛阳,建立昌朝,定都长安,随后陆续消灭了各割据政权,初期与匈奴鲜卑各胡族处于敌对,后创新改革,休养生息,昌初实行轻徭薄赋,奖励农桑,发展商业,国力得到迅速恢复,328年,昌武帝继位,对内整肃吏治,改革内政及国家政策,任用贤臣,发展军事实力及经济,增重刑法,查籍户口,安顿百姓,加强中央集权,劝课农桑,发展农业,废除盐铁官营,改为私人经营,推行私税策,户亩制,商两税,修建大运河,修造水渠道,并在全国建筑各大书院等措施,对外昌武帝采取对外扩张政策,攻灭交趾,挹楼,乌孙,契丹,攻打鲜卑,匈奴,羌胡,征服东北,使为之臣服,收服西域,设立西使都护府,交趾行司郡以及辽州府,收复失土,武帝时期昌朝国力达到鼎盛,国土面积达到更大,史称昌武盛世, 但因连年征战而大为消耗国力民力 , 昌武帝去世后,昌章帝继位,在位期间减轻赋税及徭役,免除租税,发展教育,注重发展农业及商业,兴修水利,奖励百姓农桑,安置流民,停止用兵,与民休息,废除重刑律法,社会经济逐渐得到恢复,对其他民族采取怀柔政策,允许跟外族通商,与昌肃帝一同开创了章肃之治,而后国力逐渐衰退,各地爆发起义,昌德帝时期爆发了王谨之乱,这使得昌朝由盛转衰,后期昌朝经历昌明帝延贞中兴,昌宣帝乾武之治,昌朝为之中兴, 国势复振 但昌成帝时期,西域众国反昌,几次征讨失败,导致西使都护府被撤消,西域独立,而交趾叛乱不止,至此昌朝丧失了西域领土,各地爆发大规模起义,昌毅帝时期,交趾行司郡独立,辽东呈现割据,晚昌因政治腐败以及党争不断,导致各地起义频繁,532年爆发陈伟起义,537年发生九镇之乱(参考北魏六镇之乱,),昌朝由此分裂,546年,叛军攻入长安,昌朝灭亡。

昌朝农业经济和商业经济繁荣昌盛,疆土广阔,军事实力扩强,人口庞大,同时采取发展儒家文化及鼓励文人政策,昌朝文化得到很大发展,对藩属国礼遇恩待,实行宗主朝贡制度,同时对臣属的国家实行友好政策,另外,昌朝和汉唐一样实行陪葬制度。

(昌武帝统治时期的疆域,西域为西使都护府,东北是羁縻统治少数民族所设置的辽州府,西南是西南夷,设郡分治,在交趾设立(越南)设立交趾行司郡)

昌朝皇帝纪表

太祖高皇帝:柳策先(308年——316年)

(平武)昌高帝

柳策先原是晋朝的将军,后因作战英勇被晋武帝授予昌吴侯,后来晋朝爆发八王之乱,因柳策先镇守边关,并未受战乱波及,而晋朝因八王之乱,军阀并起,各地割据,306年,柳策先起草伐晋令,起兵反晋(参考李渊之事,),308年攻破京师,登基称帝,国号为昌,在位八年,期间消灭了中原各割据势力,修养生息,轻摇赋税,316年去世,在位8年,传位于第二子柳植生,庙号:太祖,谥号:高帝,

昌高帝

太宗文皇帝:柳植生(316年——329年)(景兴)昌文帝(昌高帝第二子)

昌高帝第二子,年少时随父兄征战,深受宠爱,昌高帝称帝后,封为平王,随后跟随父亲和兄长柳萧柏征战四方,314年,太子柳萧柏病逝,高帝便立柳植生为储君,316年高帝驾崩,皇三子齐王起兵讨伐柳植生夺取皇位,柳植生亲征,大败齐王军队,俘获齐王,废齐王为庶人,正式即位,随后平定了云南和四川的割据势力,攻占辽东以及河西走廊,基本统一了全国,又陆续击败了鲜卑和匈奴的入侵,后因高句丽频繁侵扰辽东,柳植生率军亲征击败高句丽,基本保证了辽东的安定,对于经济采取轻摇赋税,改革内政,任用贤才,重视农业发展,329年病逝,在位13年,传位于嫡子柳承风,庙号:太宗,谥号:文帝

昌文帝

世祖武皇帝:柳承风(329年——371年)盛宁)昌武帝(昌武盛世)(昌文帝嫡子)

昌文帝嫡子,318年被封为太子,329年即位,在位期间励精图治,重用能臣,改革国政以及经济制度,重农抑商,开拓大运河,查籍户口,对外采取扩张政策,在位期间出兵收复了西域和交趾,征服东北,挹楼,契丹,多次攻伐匈奴,鲜卑以及羌胡各部。并设立了西使都护府(西域),交趾行司郡(越南)辽州府实行羁糜统治(东北小部分),371年驾崩,在位42年,嫡长子柳明绍即位,庙号:世祖,谥号:武帝,

昌武帝

睿宗章皇帝:柳明绍(371年——385年)( 甘康)

昌章帝(章肃之治)(昌武帝嫡长子,

昌武帝嫡长子,母为敬贤皇后段子萱,332年被封为太子,为太子时经常受任监国,深受昌武帝信任,然武帝晚年逐渐多疑猜忌,柳明绍不得已只能默默行事以自保,371年昌武帝驾崩,柳明绍即位为帝,即位之后,实行休养生息国策,减轻赋税,免除百姓拖欠的佃租,安置流民,扶恤灾民,注重兴修水利,在位期间社会安稳,百姓安居乐业,对外停止大规模军事行动,与外族和好,允许通商,为章肃之治打下坚实的基础,385年病逝,传位于长子柳秉贤,在位14年,庙号:睿宗,谥号:章帝

昌章帝

高宗肃皇帝:柳秉贤(385年——404年)

(鸿圣)昌肃帝(章肃之治)(昌章帝嫡长子)

昌章帝嫡长子,母为景昭皇后段氏,371年封为太子,为人孝顺聪慧,为大臣所赞曰,385年,章帝去世,即位为帝,即位之后,柳秉贤延续了父亲的多项治国政策,政治上,重用人才,完善法制,经济上,减轻徭税,注重农业发展,开垦荒地,实行移民,抑制土地兼并,打击 *** ,实行均税制,疏通各地灌溉渠道,军事上,平定了益州白族叛乱,三次出兵攻伐北方鲜卑和匈奴,出兵攻灭辽州府首领撒木儿,维护了辽东的统治,因为高句丽与昌朝的辽州府勾结,柳秉贤大怒,395年柳秉贤发兵辽东七万军队攻打高句丽,击败高句丽,高句丽向昌朝遣使谢罪,外交上迫使高句丽臣服昌朝,404年柳秉贤病逝,四子柳志平继位,在位十九年,与其父一同开创了章肃之治,庙号:高宗,谥号:肃帝,

昌肃帝

穆宗康皇帝:柳志平(404年——413年)

(嘉节)昌康帝(昌肃帝第四子)

昌肃帝第四子,嫡次子,母为文肃皇后曲氏,早年被封为临州王,同母兄柳正思为太子,402年,柳正思病逝,昌肃帝便立柳志平为太子,404年昌肃帝病逝,登基为帝,柳志平在位之初,勤于政事,延续了先朝轻徭薄赋,鼓励生产的政策,多次免除租税,纳谏良言,在位期间平定诸多起义,抵御西羌,鲜卑的进犯,在位末期宠信宦官,荒戾多行,不问政事,国势逐衰,最终爆发了中宫之变(禁军将领发动政变),虽然被平定,但也严重打击了昌朝的皇权,嘉节九年(413年),柳志平去世,嫡长子柳远锦即位,在位九年,庙号:穆宗,谥号:康帝

昌康帝

安宗简皇帝:柳远锦(413年——435年)(建寿)昌简帝(昌康帝嫡长子)

昌康帝嫡长子,生母魏皇后,生性柔弱,八岁即位,前半生由母族外戚主政,后来亲自理政,但任然受外戚干涉,在位期间实施仁政,平定了各地流民起义,对外采取防御鲜卑与匈奴主要,434年病重,大将军王瑾因不满外戚干政,起兵清君侧,柳远锦恐主少国疑,故而传位于皇弟柳昊辉,435年病逝,在位22年,庙号:安宗,谥号:简帝

昌简帝

世宗德皇帝:柳昊辉(435年——456年)

(皇元)昌德帝(昌简帝同母弟)

昌简帝之弟,母为魏皇后,简帝即位后,受封至王,434年简帝病重,遗诏传位于柳昊辉,令其平定王瑾叛乱,柳昊辉继位后立即派遣大军讨伐王瑾,历经四年终于平定了王瑾之乱,平定叛乱后,宗室介王起兵叛乱,被朝廷军队击败,介王兵败自杀,柳昊辉为了平定叛乱而从西域抽调了驻扎军队来平叛,削弱了昌朝在西域的统治,虽然平定了国乱,但也重创了昌朝,中原大地死尸骨成堆,火烧遍天,家破人亡,死伤者百万,家破人亡者更不计其数,这也是昌朝由盛转衰的时期,柳昊辉屠灭王瑾以及叛军将领的家族,夷灭三族,同时大肆抓捕可疑者,牵连者多达两千人,这件事也被称为皇元之祸,这之后,昌朝国力衰弱,人民苦不堪言,柳昊辉为挽回这一现状而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柳昊辉实行安民,休养生息政策,收回铁盐特权,整顿军备,收回兵权,实行屯军和屯田制度,免除灾民的赋税和租税,鼓励加大生育,奖允百姓生产,修改税法,减少大量的冗官,解放奴婢,对外抵抗鲜卑,高句丽入侵,讨平交趾起义,平定介王叛乱,使得局势有所回转,社会经济开始恢复,昌朝国势好转,为昌明帝延贞中兴创造了较为有利的基础,被百姓称为昌之平匠,挽救了昌朝,但后期却沉迷享乐,纵酒 *** ,赏罚无度,宠信宦官,防范宗室,导致国势开始衰退,456年,柳昊辉病逝,在位21年,庙号:世宗,谥号:德帝

昌德帝

显宗明皇帝:柳综泽(456年——466年)

(延贞)昌明帝(延贞中兴)(昌德帝嫡长子)

柳综泽是昌徳帝柳昊辉和刘皇后的长子,自小刚毅而大度,柳昊辉继位后,便立柳综泽为太子,但昌德帝不喜欢刘皇后和太子,常常冷落母子二人,更喜爱惠妃儿子柳横,甚至有改嫡的意思,但是怕百官反对,况且太子没有犯大错,所以才罢休,而柳综泽性格刚毅,常常上奏社会和朝堂的隐患问题,因此昌德帝也大为愤怒,责罚了太子,456年,昌德帝病逝,柳综泽继位,此时的昌朝内忧外患,内有奸人当道,外有鲜卑匈奴羌人虎视眈眈, 柳综泽继位第三天就以迅雷手段处死和逮捕了德帝时期的宦官和奸逆官员,肃整朝堂,将惠妃之子柳横派封为王,不得留京,此时昌朝民生衰微,军力减弱,柳综泽在位初年便重用贤臣,清除奸佞,扭改弊政,禁止宦官从政,整顿军备,为了增加国库税财,柳综泽加收酒税,茶税,躬行节俭,令查库粮,安稳百姓生产,制定惠税法,同时打击豪强抑制,军事上对鲜卑匈奴进行两次攻伐,第二次伐胡之战失败,便转为防守战略,延贞六年出兵援助西使都护府的单山国击退柔然入侵,征讨青海地区的羌人,使昌朝的威严扩强,在位期间社会安定,百姓生活安乐,史称延贞中兴,为昌宣帝乾武之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延贞六年,发生了南刺案,使柳综泽名声受损,466年, 逝世于文鸳殿,,在位10年,庙号:显宗,谥号:明帝。

昌明帝

景宗宣皇帝 :柳启文(466年——491年)

(乾武)昌宣帝(乾武之治)(昌明帝嫡长子)

昌明帝嫡长子,母为杨皇后,457年被封为太子,466年,昌明帝病逝,柳启文即位,执政期间对政治,经济,军事,社会这些方面上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史称乾武改革,政治上,改进选举官员制度,设置政查使,细查冤案,修编昌律二法,经济上,控制粮物价格,改革漕运,查实隐户,严惩贪污,为了能在灾荒年间备粮,柳启文在全国各地建储粮仓储粮,量查田地,同时致力于治理河患,实行官税土法,抑制佛教发展,鼓励农业生产,多次免税,改进商税法,并于乾武三年新发钱币,军事上创立轻武军,收编流民为兵,改府兵制为募兵制,实行以胡制胡政策,三次出兵征伐柔然和鲜卑,离间鲜卑政权导致鲜卑分解,471年联合高句丽击败东北羌胡部落,羌胡分溃,被昌朝收编为民,出兵平定云南蛮族叛乱,483年应藩属国蓬国请求救援出兵讨伐东南掸国,将其打败,外交上,大昌与萨珊波斯帝国展开外交交流,萨珊波斯多次向大昌遣使朝贡,柳启文也遣使波斯帝国,互相来往,柳启文在位期间,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安稳发展,商业繁荣,国力日渐强盛,这段时期被称为乾武之治,因而后人称昌宣帝为昌鹰天子,但后期出现党争未能制止,导致党争加剧,491年,柳启文驾崩,在位25年,庙号:景宗,谥号:宣帝

昌宣帝

中宗昭皇帝:柳玄(491年——493年)

(衡义)昌昭帝(昌宣帝第二子)

昌宣帝第二子,恭哀皇后虞氏之子,

469年被封为皇太子,柳玄性格优柔仁懦,缺乏坚毅,宣帝因此不太喜欢这个儿子,常常严格教导他,柳玄也一直小心谨慎,不让宣帝看到自己的过错,491年,宣帝去世,柳玄继承皇位,免除宣帝时期拖欠的所有赋税,重视边境安防,对柔然和鲜卑实行和平政策,虚心纳谏,然而柳玄为人优柔寡断, *** 极色,喜好炼丹,而宣帝末期的党政激烈,柳玄放任纵容,导致党争扩大,493年,柳玄因泄欲过度而驾崩,在位仅两年,庙号:中宗,谥号:昭帝。

昌昭帝

兴宗成皇帝:柳继廷(493年——521年)

(隆熙)昌成帝(昌昭帝异母弟)

昌宣帝第三子,母为李妃,昌昭帝异母弟,

昌宣帝第三子,母为李妃,昌昭帝异母弟,被其父宣帝封为平阳王,后升封为燕王,昭帝时期加封300户,493年昭帝驾崩,因为没有子嗣,昭帝便遗命柳继廷继位,群臣为此迎立柳继廷继承皇位,在位前中期较为开明,开放了海运贸易,改化郡制,大兴文学发展,禁止宗室圈吞田土,实行清亩政策和平籍制,509年西域众国反叛昌朝,柳继廷因而发动三次征西域之战,均以失败告终,自此西域完全脱离昌朝的统治,纵容辽州府契丹首领突剌模壮大,雁门之战中被突厥击溃,面对强大的突厥,柳继廷为此设立十二座军镇防御北方突厥,并设立军节使统领军镇,却为日后的九镇之乱埋下了祸根,交趾行司郡叛乱不止,柳继廷多次派兵平剿,收效甚微,在位后期宠信奸宦纵容干涉朝政,导致国势衰败不堪,朝政黑暗,党争激烈,各地起义不断,昌王朝的统治根基遭到动摇,而又听信奸宦的谗言废掉太子柳智明,更加剧了各派的斗争,521年,柳继廷驾崩,在位28年,庙号:兴宗,谥号:成帝。

昌成帝

烈宗毅皇帝:柳镇源(521年——534年)

(载佑)昌毅帝(昌成帝第五子)

昌成帝第六子,少时仪表英凌,备受昌成帝喜爱,被封为广阳王,在封地期间安分守己,广施仁善,昌成帝大为赞善,皇子信平王和陈州王联合宦官对太子柳智明散布谣言而使成帝废掉太子柳智明,柳智明忧郁而死,成帝也看透了二王的心思,于是立柳镇源为皇太子,521年,昌成帝逝世,柳镇源继位为帝,恢复了其兄柳智明太子称号,平定信平王和陈州王的叛乱,废二人为庶人,面对衰败至极的昌朝,柳镇源决心振兴,即位之后肃整军备,整顿吏治,厉清腐败,增收盐税,重视农业发展,军事上采取北重南轻政策,从叛乱不断的交趾行司郡撤兵,承认交趾独立,笼络南中蛮族,为增强军镇权力,增强军节使权力,对外出兵打败辽州府首领突剌模,保证了昌朝在辽东的统治,而后又击败高句丽的入侵,528年击败突厥的入侵,然而因柳镇源后期滥用大量物力民力,大兴土木,而使百姓苦不堪言,百姓大量破产成为流民,以至于后期爆发了陈伟起义,席卷全国,因久久不能平定,柳镇源忧郁苦闷,经常酗酒解闷,鞭打侍人,最终因酗酒过度而于534年病逝,在位12年,庙号:烈宗,谥号:毅帝。

昌毅帝

惠宗顺皇帝:柳萧之(534——546年)

(和初)昌顺帝(昌成帝第二子,昌朝末代皇帝)

昌毅帝第二子,521年被封为太子,534年昌毅帝驾崩,柳萧之即位,在位之初,昌朝各地起义不断,饥荒蔓延遍地,537年,因为不满朝廷的压制,北边九镇军节使起兵叛乱,屡次打败朝廷军队,九镇的叛乱导致各地割据分裂,昌朝名存实亡,546年,叛军攻入京师,逼迫柳萧之禅位,昌朝灭亡。

昌顺帝

南昌哀帝:柳琦(546年——549年)

(德圣)昌哀帝(南昌开国皇帝,在位三年被杀)

昌朝宗室,受群臣推举称帝,建立南昌,在位三年被侯景所杀,(没错,就是那位宇宙大将军)

大昌宗室列表:(随便写的,毕竟是架空历史,没那么真实和严谨)

太祖:

柳策兼:太祖二弟,随太祖起兵立业,大昌建国后封为衡阳王,随太祖攻伐割据政权,文帝时期,卸解兵权,文帝礼待之,薨,其子继王位。

柳策宏:太祖三弟,大昌建国后封为宣成王,太祖出征,常令柳策宏协助太子监国,文帝时期,解除朝中职务,去往就藩封地,薨,其子继王位。

柳策湛:太祖四弟,大昌建国后封为临川王,随太祖出征屡立战功,文帝时期,让其兵权归于朝廷,就藩封地,薨,无子,文帝以宣城王其子过继给临川王,继承临川王位。

柳策融:太祖五弟,大昌建国后封为长沙王,平武六年,薨,其子继承王位。

柳策延:太祖六弟,早亡,太祖称帝后追封为南平王。

文帝:

柳萧伯:太祖长子,文帝同母兄,性格仁厚,太祖称帝后被封为太子,时常跟随太祖出征,太祖外出征战时,常让柳萧伯监国,314年,柳萧伯病逝,文帝继位后,赐封谥号为昭文太子,诸子皆被文帝封为王。

柳济欢:太祖第三子,文帝同母弟,随太祖起兵,大昌立国后被封为齐王,太祖每当外出征战时,柳济欢都冲在前锋,神勇无比,太子病逝后,柳济欢与文帝争夺储位,使文帝厌恶,文帝继位后,柳济欢起兵叛乱,文帝亲征大败之,废柳济欢为庶人,幽禁宗府。

柳誉思:太祖第四子,文帝之弟,大昌立国后封为秦王,跟随太祖出征,又随文帝平定齐王之乱,平定地方叛乱,后让出兵权,文帝赐加俸禄,田庄,就藩封地,薨,其子继承王位。

柳喧卿:太祖第五子,文帝之弟,大昌立国被封为魏王,文帝继位后,改封为景王,就藩封地,薨,其子继位。

柳弘毅:太祖第六子,文帝之弟,大昌立国被封为肃王,文帝时就藩,生活奢侈,常做不法之事,文帝批责之,薨,其子继位。

柳忠敏:太祖第七子,文帝之弟,大昌立国被封为荣王,就藩封地,薨,其子继位。

柳槐崔:太祖第八子,文帝之弟,大昌立国被封为颍王,就藩,文帝继位后,常上书奏言社会弊端,文帝下诏嘉奖颍王,薨,其子继位。

柳江祁:太祖第九子,文帝之弟,因其年幼,长居宫中,文帝景兴十年,封为丰王,就藩,薨,其子继位。

武帝:

柳翊林:文帝庶长子,武帝异母兄,生母陈贵妃曾让柳翊林与武帝争夺储位,武帝甚为痛恨柳翊林,后被文帝封为定王,武帝继位后,因念及手足故不清算,令其就藩封地,薨,其子继位。

柳彦德:文帝第三子,武帝之弟,武帝时期封为建王,就藩封地,曾向武帝奏请增加俸禄和食邑,武帝皆准之,薨,其子继承王位。

柳子清:文帝第四子,武帝之弟,武帝时期封为彭王,盛宁四年就藩封地,薨,其子继位王位。

柳元骏:文帝第五子,武帝之弟,武帝时期封为绛王,盛宁六年就藩封地,薨,其子继承王位。

柳悰意:文帝第六子,武帝之弟,早亡,谥号:顺,武帝时期追封为南康王。

柳贞博:文帝第七子,武帝之弟,武帝时期封为平阳郡王,后封为重王,因其年幼,居于京城,盛宁九年就藩封地,就藩之后,生活糜烂,整天沉迷酒色,纵色过度,薨,无子,王除。

章帝(帝成里面的皇子):

柳明志:武帝第二子,章帝异母弟,其才能与能力与章帝不相上下,因此武帝也很宠爱柳明志,武帝封柳明志为陈王,就藩封地,但武帝时常召柳明志入京,多加封赏,章帝继位后,也是对柳明志礼遇隆恩,后有官吏弹劾柳明志有谋反之举,章帝亦不加问罪,柳明志上表自证清白,章帝抚慰之,薨,其子继位王位。

柳明菖:武帝第三子,章帝之弟,武帝时期封为桂王,就藩封地,章帝继位后加其赏钱和珍宝,薨,其子继位。

柳明胜:武帝第四子,章帝同母弟,段皇后所出,武帝时期封为益王,章帝为太子时,柳明胜行事多有犯错,武帝为之恼怒,章帝时常为柳明胜求情,盛宁十七年就藩,章帝继位后,升赏封地三郡,薨,其子继位。

柳明武:武帝第五子,章帝之弟,武帝时期封为越王,就藩封地,为人勇武,不喜读书,喜好练武,章帝时徙封封地,薨,其子继位。

柳明岩:武帝第六子,章帝之弟,神目俊美,武帝时期封为淮王,就藩封地,就藩期间爱好写诗,文采妙笔,曾进京朝见章帝,宴会时为章帝写诗,章帝甚喜,对其赏赐金钱和珍宝,薨,其子继位。

柳明宏:武帝第七子,章帝之弟,武帝时期封为瑞王,就藩封地,柳明宏常拿出自己的钱财救济穷苦百姓,章帝下诏嘉奖,薨,其子继位。

柳明顺:武帝第八子,章帝同母弟,段皇后所出,封为郑王,就藩封地,章帝时期常行不法之事,贪污钱财,不高兴就打死百姓,官吏上报朝廷,章帝下诏规劝,才稍微改变,薨,其子继位。

柳明梁:武帝第九子,章帝之弟,武帝时期封为赵王,就藩封地,薨,其子继位。

柳明勇:武帝第十子,章帝之弟,武帝时期封为安王,就藩封地,章帝时加封一百户,肃帝继位后,柳明勇因私吞百姓田土,肃帝削罚俸禄,以示告诫,薨,其子继位。

柳明榕:武帝十一子,章帝之弟,封为常王,就藩封地,薨,其子继位。

柳明启:武帝十二子,章帝之弟,盛宁二十一年,因为私制龙袍,暗地增加卫队人数,行事悖逆,被廷尉举报,武帝大怒,将其废为庶人,圈禁宗府,柳明启惊恐忧郁而死,章帝继位后加谥为:卫恭王,其子封为郡王。

柳明致:武帝十三子,章帝之弟,武帝时期封为宣王,就藩封地,薨,其子继位。

柳明俊:武帝十四子,章帝之弟,武帝时期封为江王,就藩封地,薨,无子,王除。

柳明河:武帝十五子,章帝之弟,早亡,武帝悲惜矣,赐封谥号为:庐哀王。

柳明震:武帝十六子,章帝之弟,武帝时期封为章王,就藩封地,后因私行谋反而被肃帝赐死,诸子皆被废为庶人。

柳明慧:武帝十七子,章帝之弟,武帝时期封为鲁王,薨,其子继位。

柳明泰:武帝十八子,章帝之弟,武帝时期封为誉王,薨,其子继位。

柳明思:武帝十九子,章帝之弟,武帝时期封为翼王,薨,其子继位。

柳明弘:武帝二十子,章帝之弟,武帝时期封为始王,就藩封地,肃帝时期向肃帝索要田庄,肃帝以朝廷归收为由拒绝,薨,其子继位。

柳明兴:武帝二十一子,章帝之弟,武帝时期封为隆王,薨,其子继位。

柳明泽:武帝二十二子,章帝之弟,武帝时期封为熙王,薨,其子继位。

柳明益:武帝二十四子,章帝之弟,武帝时期封为元王,无子,王除。

柳明漮:武帝二十五子,章帝之弟,武帝时期封为庆王,章帝甘康八年就藩,薨,其子继位。

肃帝 :

柳秉盛:章帝第二子,肃帝异母弟,章帝时期封为充王,就藩封地,肃帝继位后赐加食邑,后又赐其庄田,薨,其子继位。

柳秉力:章帝第三子,肃帝之弟,章帝时期封为安陆郡王,肃帝初期封为临王,柳秉力就藩之后常为百姓施舍粮食和钱财,肃帝下诏嘉奖,薨,其子继位王位。

柳秉言:章帝第四子,肃帝之弟,章帝时期封为封为凤王,就藩封地,薨,其子继位。

柳秉置:章帝第五子,肃帝同母弟,章帝时期封为新安郡王,肃帝继位后封为嘉王,很受肃帝宠爱,准允居于京师,直到鸿圣七年才就藩,薨,其子继位。

柳秉伦:章帝第六子,肃帝之弟,章帝时期封为建安王,就藩封地,肃帝时期因为欺压百姓和抢占百姓房屋及私吞田地,肃帝下诏谴责柳秉伦,并令其归还抢占百姓的资产,并下令减少柳秉伦食邑,薨,其子继位

柳秉源:章帝第七子,肃帝之弟,章帝时期封,为宜阳王,就藩封地,薨,其子继位。

柳秉茂:章帝第八子,肃帝之弟,章帝时期封为海陵王,就藩封地,鸿圣十六年因为在封地枉法而遭肃帝批责,薨,无子,王除。

柳秉业:章帝第九子,肃帝之弟,章帝时期封为鄱阳王,就藩封地,薨,其子继位。

柳秉亭:章帝第十子,肃帝之弟,章帝时期封为山阳王,就藩封地,鸿圣六年请求赐加庄田,肃帝准允,薨,其子继位。

柳秉铭:章帝第十一子,肃帝之弟,章帝时期封为南安王,就藩封地,肃帝鸿圣十二年赐增食邑,薨,其子继位。

柳秉余:章帝十二子,肃帝之弟,早亡,谥号为:顺,

柳秉谭:章帝十三子,肃帝之弟,肃帝时期封为广川王,因为年幼而居于宫中,鸿圣十三年就藩,薨,其子继位。

康帝:

柳正思:肃帝嫡长子,康帝同母兄,肃帝继位后封为太子,曾多次受任监国,为肃帝处理了许多政务,深受肃帝信任和宠爱,又对弟弟们仁爱,每当弟弟们犯错时,柳整思都从中调和,402年,柳正思病逝,肃帝悲痛不已,追封柳正思为:孝德太子,康帝继位后,加封圣景孝德太子,诸子皆封为郡王。

柳羡群:肃帝第二子,康帝异母兄,为人宽厚仁善,肃帝时期封为襄王,曾协助太子处理过政务,与太子手足情深,康帝继位后,对柳羡群恩宠殊荣,增加俸禄,赐予官职,又让柳羡群参与朝政,柳羡群委婉拒绝,又请求就藩,康帝准允,康帝对于这位兄长也是恩宠有加,时常召柳羡群入京赴宴,赐与金钱,薨,其子继位。

柳光祐:肃帝第三子,康帝异母兄,肃帝时期封为和王,就藩封地,康帝时随襄王一同进京朝见康帝,向康帝进献了许多美女和奇珍异宝,康帝大喜,增加柳光祐食邑,与康帝一同狩猎,同坐一车,后柳光祐又请求多居住京城一段时间,群臣进谏康帝不应让柳光祐居留京城,康帝无奈,只能让柳光祐回到封地,薨,其子继位,

柳复绪:肃帝第五子,康帝之弟,肃帝时期封为凯王,就藩封地,肃帝继位后,柳复绪上表请求将封地附近田庄归于自己,康帝以国政刚立,朝基不稳为由拒绝,薨,其子继位。

柳任郢:肃帝第六子,康帝之弟,肃帝时期封为密王,就藩封地,薨,其子继位。

柳秦嵩:肃帝第七子,康帝之弟,肃帝时期封为均王,就藩封地,康帝时期增加食邑,后因私藏朝廷禁物被揭发,群臣一众要求严惩柳秦嵩,柳秦嵩惶恐不已,康帝没有深究,对待柳秦嵩如初,薨,其子继位。

柳谨建:肃帝第八子,康帝之弟,康帝继位便病逝,康帝追封为郡王。

简帝:

柳昊辉:康帝第二子,简帝同母弟,魏皇后所出,刚出生几年父亲康帝便去世了,兄长简帝继位,封柳昊晖为至王,简帝对柳昊晖这个弟弟多加宠爱,434年,简帝病重,传位于柳昊晖,令其平定王瑾叛乱。435年,简帝病逝,柳昊辉正式即位,是为昌德帝。

柳协胜:康帝第三子,简帝之弟,简帝时期封为介王,就藩封地,王瑾叛乱时柳协胜一直暗地联络王瑾,并一直为王瑾送去粮食和钱饷,王瑾兵败后,起兵叛乱朝廷,德帝派遣军队讨伐,打败柳协胜,柳协胜兵败自杀,被废为逆人,柳协胜诸子皆被杀。

柳升:康帝第四子,简帝之弟,简帝继位后封为宜王,王瑾叛乱时叛军临近柳升封地,柳升逃去京城,在平定了王瑾叛乱后,才回到封地,而德帝却一直猜忌柳升,认为他有异志,柳升惶恐不安,忧郁而死,无子,王除。

明帝:

柳璟勋:德帝第二子,明帝异母弟,德帝时期封为梁王,为人精明英武,本应到了就藩的年纪,德帝却让他留在宫中,德帝因为宠爱小儿子而冷落太子,令柳璟勋不快,默默支持太子,后来太子继位,是为明帝,密谋将德帝身边的宦官杀死,便跟柳璟勋商量,柳璟勋于是协助明帝一同诛杀宦官,事成之后,明帝嘉奖其忠,柳璟勋请求就藩,明帝准允,就藩封地,后来明帝时常召柳璟勋入京,一同赴宴,兄弟之情盛复,宣帝继位后,念及柳璟勋的功劳,赐予田庄和俸禄,薨,其子继位。

柳征孝:德帝第三子,明帝之弟,德帝时期封为广王,就藩封地,明帝继位后,请求改封封地,明帝准允,薨,其子继位

柳皓义:德帝第四子,明帝之弟,德帝时期封为唐王,就藩封地,明帝继位增加田庄,薨,其子继位。

柳方沅:德帝第五子,明帝之弟,德帝时期封为滕王,为人阴险,猜戾骄侈,明帝为太子时,常向德帝诬陷明帝,令明帝厌恶,明帝继位后,柳方沅怕明帝清算自己,于是暗地招募卫队,打造兵器,地方官吏察觉后上报朝廷,明帝下令削减柳方沅封地,减少俸禄,并杀死柳方沅府人两百人,以示警告,柳方沅不满,欲图谋反,明帝派遣官员捉捕柳方沅回京定罪,明帝厉声责问道:你是想当下一个介王吗?并将柳方沅幽禁宗府,而柳方沅被幽禁后又想谋反,明帝得知后大怒,以屡次不思悔过为由将其赐死,诸子皆被废为庶人。

柳通晊:德帝第六子,明帝之弟,德帝时期封为荆王,就藩封地,曾向明帝举报过柳方沅谋反,明帝下诏嘉奖,并赐增食邑,薨,其子继位。

柳偲:德帝第七子,明帝之弟,德帝时期封为新城王,就藩封地,薨,无子,国除。

柳逾:德帝第八子,明帝之弟,明帝继位后封为汉安王,延贞六年就藩,薨,其子继位。

柳横:德帝第九子,明帝之弟,惠妃之子,德帝极其宠爱柳横,惠妃为了让自己儿子能当上储君,在德帝面前诽谤太子,德帝因此也有了易储的想法,但太子是嫡长子,而且百官也支持太子,德帝只能放弃,德帝驾崩,太子继位,是为明帝,大臣们提及惠妃和柳横争嫡的事情,请求严惩惠妃和柳横,明帝念及柳横年幼,不知争嫡之事,所以没有答应,只是封柳横为河原王,就藩封地,惠妃一同前往,薨,其子继位。

柳节:德帝第十子,明帝之弟,早亡,明帝继位后追封为郡王。

柳敏:德帝第十一子,明帝之弟,明帝继位封为顺南王,居于宫中,宣帝乾武三年就藩,薨,无子,王除。

宣帝:

柳栎文:明帝第二子,宣帝同母弟,明帝时期封为洛王,宣帝继位后对这个弟弟倍加宠爱,恩赐居于京城,无须就藩,虽然大臣上谏祖制不可废,但宣帝也让柳栎文在京城居住了十几年,直到乾武十三年才就藩封地,柳栎文依靠着兄长的恩宠日益娇纵,常做非法之事,私收别人贿赂,卫队和王府豪华规模也是超过皇宫,但宣帝也没有过问和问罪,后来柳栎文病重,宣帝接他入宫,亲自来看望他,柳栎文病逝,宣帝悲痛不已,亲自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其子继位。

柳福全:明帝第三子,宣帝之弟,明帝时期封为康王,就藩封地,宣帝继位后,柳福全上表请求经营封地商业事务,宣帝回复到:皇室祖制不可经商,此例一开,其余皇室必然会纷纷效仿,不准,薨,其子继位。

昭帝:

柳中:宣帝长子,早折,昭帝继位后追封为郡王。

柳继廷:宣帝第三子,昭帝异母弟,宣帝时期封为广阳王,后封为燕王,昭帝继位后赐加食邑,柳继廷在封地上实行仁政,昭帝下诏嘉奖德行,后来昭帝病重,因为没有子嗣,便传位于柳继廷,是为成帝。

柳度居:宣帝第四子,昭帝之弟,宣帝时期封为威王,就藩封地,成帝继位后,对于柳度居恩宠甚多,柳度居便越来越向成帝索取田庄和俸禄,成帝也不满于此,后来逐渐冷落柳度居,不再对柳度居许与恩宠,柳度居也不敢再放肆,薨,后来其子因为谋反而被赐死,王除。

柳柴亮:宣帝第五子,昭帝之弟,宣帝时期封为青王,就藩封地,昭帝继位后,赐其田地,后来被别人诬陷参与蕲王谋反案,被成帝猜忌,虽然没有问题,但是柳柴亮也整天惶恐不已,后来忧郁而亡,其子继位。后来成帝将柳柴亮的儿子全部降为郡王。

柳缙陆:宣帝第六子,昭帝之弟,宣帝时期封为黎城王,就藩封地,薨,其子继位。

柳道元:宣帝第七子,昭帝之弟,宣帝时期封为蕲王,就藩封地,后来因不满成帝,企图谋反,被成帝赐死,诸子全部贬为庶人。

柳恪如:宣帝第八子,昭帝之弟,昭帝继位封为封为浚县王,成帝继位后就藩封地,后来因为同母兄柳道元谋反而受牵连,被远徒封地,薨,无子,王除。

毅帝:

柳智明:成帝长子,毅帝异母兄,成帝继位后封为太子,为人宽仁,博学多才,然而却遭到了皇三子新平王和皇四子陈州王的记恨,二人联合宦官一同诬陷柳智明结党营私,欲图谋反,成帝信以为真,废掉了太子之位,柳智明上表为自己辩解,却被成帝囚禁,最后忧郁而死,柳智明诸子也被成帝囚禁,毅帝继位后,下诏为柳智明昭雪,赐其太子封号为景明太子,并封柳智明诸子为郡王。

柳修禀:成帝第二子,毅帝异母兄,成帝时期封为建安王,但不受成帝所喜爱,再加上身体有残疾,所以并未卷入夺嫡之争,早早就藩封地,毅帝继位后,柳修禀上奏朝廷新平王和陈州王有谋反之举,二王果然叛乱,平定叛乱,毅帝下诏嘉奖柳修禀,增加俸禄,田庄,薨,其子继位。

柳崇权:成帝第三子,成帝时期封为新平王,很受成帝的宠爱,为人阴险,野心很大,为达到目的不知手段,在朝中结党营私,多次诬陷太子,成帝也放任不管,后来联合皇四子柳康维和宦官诬陷太子欲图谋反,导致成帝废掉太子,但之后成帝却立了第六子为太子,是为毅帝,并令二王就藩,柳崇权心有不甘,毅帝即位后,柳崇权联合柳康维以及地方官吏发动叛乱,毅帝派兵镇压,柳崇权和柳康维大败,被朝廷军队生擒,毅帝将其废为庶人,随后将二人赐死,诸子皆被弑杀。

柳康维:成帝第四子,成帝时期封为陈州王,联合柳崇权诬陷太子,导致太子被废,后又和柳崇权发动叛乱,被朝廷军队镇压,毅帝将其废为庶人,又赐死二人,诸子皆被杀。

柳世方:成帝第五子,毅帝异母兄,成帝时期封为乐陵王,就藩封地,毅帝继位后,赐其俸禄和珍宝,薨,其子继位。

顺帝:

柳萧安:毅帝长子,早亡,

柳萧城:毅帝第三子,顺帝之弟,毅帝时期封为衡山王,就藩封地,顺帝时期,九镇军节使叛乱,叛军攻进柳萧城封地,柳萧城被杀。

柳萧槿:毅帝第四子,顺帝之弟,毅帝时期封为南乡王,就藩封地,顺帝时期叛军攻进长安杀死顺帝后,柳萧槿起兵攻打长安,被叛军打败,后又被起义军围攻,柳萧槿被杀。

柳萧候:毅帝第五子,顺帝之弟,毅帝时期封为新野王,就藩封地,昌朝灭亡后,前往南方与群臣拥立柳琦为帝,后来与柳琦一同被杀。

皇帝纪事:

太祖:

柳策先的家族是晋朝世家大族,父亲是北方边防将领,在父亲去世后,柳策先接替父亲的官职和爵位,驻守北方,曾多次击败羌人的入侵,功劳甚大,因此被晋武帝封为昌吴侯,爆发八王之乱时,司马诸王都想拉拢柳策先,柳策先皆以北方羌胡寇边频繁不能放任为由婉拒,后来有人诬陷柳策先欲图谋反,柳策先上表自辩,因此才没有被定罪,朝廷又暗派人监督柳策先,被柳策先察觉,柳策先知道朝廷已经开始对他猜忌,于是决定在未来起兵反晋,鉴于当时的情况,柳策先不得不忍辱负重,低调行事,暗中积蓄力量,最终在公元306年发布伐晋令,公布了晋朝和八王的昏庸和残暴,正式起兵反晋,他任用底下的将领,儿子以及兄弟出征,此时的晋朝早已四方分裂,各地战火,经过两年的战争,柳策先于308年攻下了洛阳,后在百官的拥护下,于长安登基称帝,之后他并没有因此松懈,而是率军亲征讨伐周围的政权,并让将领和自己的儿子及兄弟们分调配合作战,逐个攻灭割据政权,除此之外,柳策先笼络当地世家大族,善待功臣和将领,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免除经历过战火百姓的赋税,鼓励农业发展,曾亲自下地耕种过,颇有汉高祖之遗风,晚年的他节俭朴素,不行奢侈之风,然而在家事上他却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起兵之时,柳策先将给兵权儿子和自己的兄弟们,而到了晚年的他想收回兵权,却又觉得不合适,因此没有收回,这也导致了宗室权力过大,危害皇权,而在柳策先统治末期,又发生了一件事,柳策先的太子柳萧柏在314年病逝,因此立谁为继承人就成为了更大的问题,柳萧柏和平王柳植生及齐王柳济欢是柳策先的嫡子,柳萧柏为嫡长子,在柳策先称帝后,便立了柳萧柏为太子,然而太子却在313年开始病重,这也导致了平王和齐王开始争夺储位,在太子病逝之后,二王争储更加激烈,柳策先因此心生烦忧,平王在随父征伐中作战英勇,爱护百姓和将士,常常与将士们同吃同住,从不屠戮百姓,严禁将士抢夺百姓,纪律严明,相反齐王,性格暴戾,时常纵容底下将士抢掠和屠杀百姓,因此争议很大,柳策先常责备齐王,数次处罚齐王和底下将士,经过多次思考,最后决定立平王为太子,在他病逝时,中原未能统一,因此只能留给下一代去完成。

文帝:

柳植生是柳策先的次子,少时英勇神凌,十四岁就跟随父亲和兄长柳萧柏外出征战,柳策先对于这个儿子很是看重,时常带他历练,后来柳策先反晋时,柳植生又为父亲领兵征战,柳策先攻破洛阳,在长安称帝之后,封柳植生为平王,跟随柳策先四处征战,劳苦功高,虽然如此,但是柳植生从不娇纵跋扈,柳植生优待百姓和将士,敬重太子,礼贤下士,因此名声很好,314年,太子柳萧柏病逝,因此导致了柳植生的弟弟齐王柳济欢与自己争夺储位,夺储之争愈发激烈,二王争储让朝堂上的朝政不稳,柳策先经过多重思考,最后决定立柳植生为太子,316年,柳策先病逝,就在皇帝丧礼之时,齐王起兵叛乱,此时的柳植生尚未登基,人心浮动,国政不稳,柳植生便率军亲征讨伐齐王,最终大败齐王的军队,俘获齐王,随后登基称帝,百官纷纷请求诛杀齐王以正国法,柳植生以齐王是自己兄弟为由留情,仅是废为庶人,幽禁宗府,柳植生又利用这次叛乱事件,采取怀柔政策,剥夺了自己兄弟和皇叔们的全部兵权,赐予恩待,保证了国政和宗室的稳定,即位之后,柳植生便率军攻灭了占据着云南和四川的割据政权,景兴九年,柳植生率军攻取河西走廊,在甘州大败河西鲜卑部族,歼敌两万余人,昌军乘胜追击,多次击败鲜卑军队,一举收复了河西走廊,柳植生在河西设立五郡,两年后,又出兵占领辽东地区,完全统一了中原,不过在北方,匈奴和鲜卑频繁入侵边境,边防压力很重,柳植生派遣将领多次击退他们的入侵,在辽东,高句丽多次入侵辽东,杀害辽东百姓,柳植生又率军亲征辽东,大败高句丽军队,从此辽东安定,对于经济,柳植生延续太祖时期的休养生息政策,减免赋税,重视农业,奖励百姓生产,减少劳役,政治方面,柳植生改革内政制度,任用贤臣治理国家,国家经济逐渐恢复。

武帝:

柳承风是文帝柳植生的嫡子及次子,其母是当朝皇后,柳承风幼时聪慧机智,明毅果断,柳植生外出征战时,曾让柳承风监国,柳承风随后又在担任尚书令的舅舅和母后的帮助下,扳倒了大皇子柳翊林和丞相,成功争得储位,被立为太子,几年后,柳植生驾崩,柳承风即位为帝,随即将丞相罢官返乡,又将柳翊林封地迁去江南,柳承风又对于夺储之事深恶痛绝,于是坚持实行嫡长制度,将年仅两岁的嫡长子柳明绍立为太子,此时的大昌百废待兴,文帝刚统一中原汉地,民生凋敝,鲜卑和匈奴又频繁入寇,形势不明,因此柳承风在位初期便注重于国家建设和治理,政治方面做出了很多调整,柳承风整顿吏治,严格制定选拔官员的标准,改组内政,分化大臣权力,加强皇权和中央集权,柳承风又进一步对律法做出改编,加大律法刑法程度,以达到国家对制度的掌控,柳承风对农业发展极为重视,即位之后制定了一系列利于农业生产的制度,鼓励农业生产,劝课农桑,推行户亩制,由 *** 分配给无地农民土地耕种,将田地核实在无地农民户籍上,三年内,每年所交的赋税从少到多,三年后便可将田地变为农民永久田地,这些措施对农业生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时柳承风对于财政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先后实行私税制,商两税等制度,加大对商业的税收,多次搜查全国漏隐户籍,将隐户改为民籍,缴纳赋税,将盐和铁的买卖改为世家大族和富豪商人经营,不再官营,但同时经营盐和铁者必须交更多的赋税给朝廷,以获得对盐铁的经营,这些措施都有利于财政的收入,在近十年的建设和治理后,柳承风开始了对外的征伐,盛宁十一年,柳承风出兵攻灭交趾,在交趾地区设立交趾行司郡,发兵征服西南夷,南夷各族皆降服,柳承风复设永昌郡,将缅北地区纳入版图,盛宁十四年,柳承风发兵二十万攻打鲜卑,击败鲜卑军队,盛宁十七年,攻打匈奴,俘获匈奴单于及众部,多次出兵讨伐胡虏,在清扫了北方胡虏的威胁后,柳承风得以能开凿西域通道,盛宁二十一年,柳承风派兵收复西域众国,在西域地区设立西使都护府,派兵驻军西域,随后又攻打东北地区的羌人,挹楼,契丹等部族,众部族首领向昌朝臣服,柳承风在东北地区设立辽州府,册封当地部落首领,赐予官职,颁发官印,按期上供马匹和牲畜给朝廷,同时朝廷也准许开放互市给辽州府管辖内的部族进行贸易,定期遣使朝贡,实行羁縻统治,在柳承风统治时期,昌朝疆域版图达到了鼎盛,国力强盛,周边国家纷纷臣服纳贡,然而到了晚年时,柳承风逐渐怠政享乐,国家政事大多没有处理,连年对外征伐,使得国力民力消耗甚多,因此也对国家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章帝:

柳明绍是武帝柳承风和段皇后的嫡长子,出生于盛宁二年,柳承风大喜,在两年之后将其立为太子,这时的柳明绍才仅仅两岁,柳承风因为柳明绍是自己的嫡长子,所以很期望他将来能做一名合格的明君,为此很努力的培养柳明绍,七岁时便选了一群儒家文臣来教育和辅导太子,还让太子学习儒学军务之书,其母段皇后有时也对柳明绍多加教导,柳明绍也不辜负众人的期望,政务和文学都很出色,武帝柳承风曾问柳明绍治国之事,柳明绍都一一对答如流,柳承风很是高兴,十六岁时,柳承风为柳明绍举行婚礼,将段皇后的族女段希册封为柳明绍的太子妃,两年后,柳明绍与段希的长子柳秉贤出生,柳承风大为欢喜,举办大型宴会来庆祝自己之一个皇孙的降临,柳承风之后也时常让柳明绍参与朝政,南巡时也让其监国,柳明绍处理政事很是熟练,遇到不解的便上奏武帝柳承风,因此深受武帝信任,而对于武帝的国策,柳明绍也是坚定的支持,柳明绍对于政治方面都是低调处事,什么事都听从武帝的安排,柳明绍在当了多年太子后也开始逐渐懈怠,其母段皇后经常劝导柳明绍,柳明绍这才重新振作,武帝统治后期逐渐沉迷享乐怠政,常常让柳明绍监国,所以招惹到其他人的嫉妒和仇恨,身边的一些小人向武帝诬陷太子谋反,武帝不信太子会如此,召柳明绍前来询问此事,柳明绍扣头自证清白,后来宫中流传出武帝即将废黜太子和段皇后的流言,柳明绍和段皇后也因为这些流言而极度不安,武帝召来丞相问起流言之事,丞相以汉朝汉武帝听信小人而害死太子刘据和卫皇后招致国家遭受灾难的事情来警示武帝,如果不加以制止,前朝之事必将重演,武帝听后恍然大悟,派人抓捕传出流言者,皆以处死,又宽慰太子和皇后,此事才得以解决,经历此事之后,段皇后病重,几个月后去世,对于母后的去世,柳明绍悲痛不已,武帝亲自安慰太子,并让太子监国,两年后,武帝病逝,当了近四十年太子的柳明绍即位为帝,册封太子妃段希为皇后,立嫡长子柳秉贤为太子,即位之后,柳明绍实行了一系列安民息国的政策,首先平定了流民起义,随后派遣官员救济各地流民,分发粮食和发放衣物等等,安置好各地流民和灾民,柳明绍在位期间,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免各地租税,减轻徭役和赋税,减轻了百姓的压力,兴修水利,派遣官员治理河灾,疏通河道,奖励农桑生产,鼓励百姓农业生产,为其提供种子和耕具给农民,一改武帝时期的严刑制度,废除严苛刑法,采用轻法制度,废除肉刑,禁止官员私用酷刑,对于罪案,要一再三审,以免造成冤案。军事上,柳明绍停止了武帝晚年的对外征讨和军事行动,采用怀柔政策安抚鲜卑和匈奴,准许与外族通商,为此国家太平了十几年,柳明绍在位十四年,社会安定,百姓富足,国家经济和国力逐渐恢复,开创了章肃之治。

肃帝:

柳秉贤是柳明绍的嫡长子,母为太子妃段希,出生于东宫,祖父柳承风知道后十分高兴,下令大赦天下,并在宫中举办宴会宴请皇室和大臣,以庆祝自己的之一个皇长孙,柳秉贤自幼天资聪慧,独立自行,因此深受祖父柳承风的喜爱,七岁时祖父柳承风便让名门世族的伴读和有名的仁儒大臣来教导柳秉贤,巡游江南时也带着柳秉贤一同前往,让其察看民情,十六岁成人礼时,柳承风亲自为柳秉贤纳选了世家大臣的长女曲氏为皇孙妃,又赏赐丝绸,珍宝以及鼓吹给柳秉贤,无比恩宠,盛宁四十二年,武帝柳承风驾崩,太子柳明绍继位,是为章帝,立柳秉贤为太子,甘康五年,柳明绍派柳秉贤去处理赈灾,救济灾民,柳秉贤到了灾区后,便立刻打开粮仓给灾民,同时安抚灾民,处理得当,柳明绍知道后大为赞赏,甘康十年,柳明绍因身体不适令柳秉贤监国,四个月后,结束监国,甘康十四年,柳明绍病逝,柳秉贤继位,尊其母段希皇后为太后,立太子妃曲氏为皇后,继位后,柳秉贤延续了章帝治国的一些政策和措施,柳秉贤重用武帝和章帝时期的贤臣,在武帝和章帝的基础上,修改法制和进一步完善政治制度,并发展经济和农业,严禁官员 *** ,对于贪污私惠的官员都严刑重惩,严格考察官员业绩,对于不合格的都降职或者革职,业绩表现突出的给予升职和奖赏,柳秉贤统治期间,体恤民情,多次下诏减免赋税徭役,令官吏劝督农桑,治理病虫害;并以公田赐与或赋与贫民,柳秉贤对于国内农业政策基本延续其父章帝的重农政策,减免农民赋税,令各郡守官员不得烦扰百姓做农,对于无地的农民,让官府分发田亩给予农民耕种,又分配耕具,种子,一律由官府自费,使得那些无地的农民重新编入户籍,每当收成不好时,柳秉贤便减免百姓赋税和佃租,又从国库和各地粮仓中把储粮供给底层穷苦的百姓。

为了应付荒灾的到来,柳秉贤制定了严密的措施,将收获之余外的粮食存入所修建的粮仓,以便在灾荒之时以便赈济灾民,除此之外,柳秉贤为了弥补西北和北方人口的缺少,于是通过几次移民来补充人口,让各郡的百姓分调一小部分前往迁移,为了在实行迁移百姓的过程中不引起大的动荡,柳秉贤令迁移百姓经过州郡的官员必须妥善安置,并且要提供粮食和房屋居住,不得有任何差落,到达北方和西北后,柳秉贤又分置房屋和田亩以及耕具种子给百姓,三年内不收取迁徙百姓的赋税和佃租,实行屯田和养民政策,柳秉贤又增加三万昌军驻防边境,使得关西北方的人口逐渐稳定,昌朝北方边防得到了实质性的增强。柳秉贤统治中期,土地兼地问题并开始显露出来,因荒灾旱灾的发生,百姓们无粮可种,又没粮食储存,不得不把田地卖给地主富豪,因此一些百姓沦落为佃户,土地兼并日益严重,柳秉贤重视起了这一现状,为了控制土地兼并,鸿圣七年,柳秉贤开始在全国查籍户口,为了能知道全国佃户,柳秉贤为加势打击地主豪强阶级,对于被豪强侵吞都土地田亩,柳秉贤下令收归朝廷,在重新发分配给无地的农民,又免除一年赋税,对于一些佃户柳秉贤也将他们的户籍归为民籍,赐规土地耕种,同时由官府供给种子和牛畜,因此,土地兼并的问题也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昌朝建国初期,便一直因为战乱以及战争不断,而导致一些土地荒废,没有人耕种,虽然武帝和章帝都一直鼓励开垦荒地,但因为种种原因而效果不大,柳秉贤采纳了丞相积极开荒和定制查验全国田亩的建议,便开始实行开垦荒地,柳秉贤派官员丈量全国土地,又查验各地为开垦的荒地,制成垦田志图,用来查验开垦的进度,柳秉贤为了能尽快的开垦荒废的田地,招募了三万民工开垦,派遣大臣监督开荒工程,他还鼓励农民开垦荒田,统一分发种子和耕具,开垦的田地归开垦农民所有,又派遣农业官员前往指导开垦,鸿圣一朝,全国田地增加了较多田亩,柳秉贤对西域的统治也是很重视,他认为西域是昌朝阻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必要之地,所以不能失去,为此柳秉贤向西域增派了军队驻扎,同时在武帝设立西使长史和西使都护管理西域的基础上又设立了西使都尉,柳秉贤对西域诸国采取了怀柔政策,用怀仁对待诸国,鸿圣六年,龟兹国王遣使入朝并请求纳娶昌朝公主,感激不尽,柳秉贤以宗室族女玉诚公主嫁配给龟兹国国王,国王遣使谢恩,这些举措也是增强了昌朝对西域的统治,对于军事方面,柳秉贤也是极其亮眼,虽然章帝在位期间休养生息,体国爱民,然而对周边的国家采取柔和手段,因此导致各蛮夷轻视昌朝的威严,愈发嚣张,柳秉贤继位第三年,益州便爆发了大规模起义,归附昌朝统治的西南夷又借此机会举兵造反,柳秉贤出兵五万军队讨伐起义和叛乱,先后平定了益州起义,斩杀起义军首领,又攻占西南地区,蛮夷纷纷降服,鸿圣六年,柳秉贤派使者前往招抚匈奴和鲜卑,令其臣服昌朝,不料匈奴单于将使者斩首,传首于鲜卑,鲜卑可汗与匈奴共同反昌,柳秉贤得知后勃然大怒,决定要讨伐鲜卑和匈奴,柳秉贤派出三位将领领兵十万攻打匈奴,击败了匈奴军队,斩首三万,随后又击退了鲜卑的援军,之一次征讨结束,鸿圣八年,柳秉贤又派遣将领率军讨伐匈奴,此次讨伐昌军出其不意,快速绕后包围匈奴王庭,匈奴单于被斩杀,匈奴军被击败溃散,柳秉贤鉴于鲜卑对匈奴的帮助,因此这次要攻打鲜卑众部,鸿圣九年,昌军再度北征,攻打鲜卑各部,大败之,斩获甚众,鲜卑可汗溃逃北方,而对于东北地区,柳秉贤也同样有功绩,鸿圣十五年,昌朝羁縻统治下的辽州府契丹首领撒木儿联合高句丽举反叛昌朝,柳秉贤大怒,派遣两位将领各率两万军队兵分两路攻打撒木儿,一路直攻叛军王庭,击溃叛军,撒木儿率军逃走,却被另一路昌军绕后堵住道路,最终歼灭叛乱,斩杀撒木儿,传首于京师,两位将领率军回朝,事后,柳秉贤立撒木儿的弟弟撒突儿为新的辽州王,而这次平定叛乱的战争中,昌朝发现高句丽暗中协助撒木儿,柳秉贤以这个为借口,发兵辽东七万军队攻打高句丽,连克高句丽境内四城,高句丽军队力不能敌,纷纷溃散,高句丽王大为惶恐,连忙派遣使者向昌朝谢罪,并愿意臣服昌朝,柳秉贤这才下令撤兵,经过多年的征伐,昌朝威严大震,周边国家众部无不恭顺,柳秉贤统治时期,国家强盛,百姓安定,与其父章帝一同开创了章肃之治,国力继武帝之后又一次达到了鼎盛。

康帝:

柳志平是肃帝柳秉贤的嫡次子和第四子,母为曲皇后,柳秉贤为太子时,出生于东宫,柳秉贤即位后,封柳志平为临州王,后封为魏王,同母兄柳正思为太子,柳志平和柳正思虽然都是曲皇后的孩子,但是他们二人的性格却天差地别,兄长柳正思宽厚仁爱,礼贤下士,被立为太子之后常常为肃帝处理政事,分忧解劳,因此肃帝很是看重柳正思,而其弟柳志平生性自在,落拓不羁,心思不在政事上,因此柳志平常常犯错,幸而有皇兄柳正思求情和母后曲皇后的庇护下,肃帝才没有责问,十六岁时,肃帝为柳志平纳丞相的长女魏颜儿为柳志平的皇子妃,两年后,柳志平因为酗酒而鞭打大臣,惹得肃帝生气,幸亏有太子柳正思和母后的再一次求情,肃帝才原谅了他。为了锻炼柳志平,肃帝让柳志平就藩封地,并写信鼓励他要努力学习,克制己身,或许是因为肃帝的鼓励,柳志平在就藩的几年里,没有任何无良和犯罪行为,402年,太子柳正思病逝,举朝震惊,肃帝悲痛不已,一连几日卧床,不能上朝,而对于兄长的去世,柳志平也是很悲伤,储君去世,这对肃帝备受打击,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立哪一个皇子为储君,而肃帝对此犹豫不决,最后在丞相以及朝臣们的劝导下,立了嫡子柳志平以安人心,而肃帝对柳志平这个儿子也是很不放心,担忧他年轻,不懂政事,为此肃帝安排了历仕三朝的丞相和两位重臣作为辅佐大臣,又叮嘱曲皇后教导好柳志平,两年多后,肃帝驾崩,柳志平即位,尊其母曲皇后为太后,立太子妃魏颜儿为皇后,即位之初,柳志平威望不足,面对着这一群老臣,尤为提防,即位之后他先是封赏自己的兄弟如襄王,和王,凯王,密王,均王等等提升自己的威望,又大赦天下和大封群臣以博得民心,巩固皇位,柳志平在位之初,勤于政事,继续执行轻徭薄赋这一政策,下诏将田租赋税减去一半,减去赋税的同时,又规定徭役时间推迟两年,并缩短服役时间,每当有饥荒发生的时候,柳志平都会派遣官员赈济灾民,开放粮仓,军事上,柳志平也有突出之处,青海地区的羌人常入侵昌朝,柳志平派遣将领领兵抗击羌人,大破羌人,斩首四千,嘉节三年,鲜卑入侵朔方郡,柳志平派将领率兵两万击败鲜卑,鲜卑军队溃败逃走,国内爆发几次农民起义,声势颇大,皆被柳志平出兵镇压平定,柳志平在位前期励精图治,治理国政,又抗击外族,有明君之像,然而到了嘉节六年后,柳志平觉得自己已经功绩辉煌,可以肩比昌朝诸位先帝了,便开始放纵自我,柳志平宠幸宦官,整日与宦官喝酒作乐,允许宦官干涉朝政,不再上朝和处理政务,对于上奏谏言的大臣都一一诛杀,柳志平变得昏庸暴虐,经常穿着奇装异服跟宦官作乐,曲太后看到自己的儿子这样也是非常愤怒,于是呵斥儿子不成器,但是这样柳志平也无动于衷,依然我行我素,而宦官嫉妒丞相和另两位重臣的地位,于是向柳志平进谗言说他们要谋反,柳志平信以为真,要将丞相和两位大臣处死,幸亏皇后为其求情,才得以免遭毒手,但是柳志平却以此为借口处死了一些臣子,大兴牢狱之灾,弄得人心惶惶,最终爆发了中宫之变,禁军南军统帅因为遭到了宦官的迫害,被诬陷为逆党,决定起兵逼宫,嘉节八年,他以宦官谋害皇上为由率领南军由中宫攻打皇宫,柳志平大惊,连忙调动北军禁军镇压叛乱,双方最终在中宫激战,后来在京城禁军和北军的参战下,政变被镇压,柳志平大怒,将南军统帅凌迟处死,夷灭三族,所有参加叛乱的士兵皆被处死,并被诛杀全族,牵连者多达一千多人,或被处死,或被流放,而经过此事后皇权威望都大为下降,柳志平也由此怀疑是丞相策划了这场叛乱,但是经过调查后,丞相和大臣们并没有参与这场政变,嘉节九年,柳志平病重,临终前召丞相前来,令丞相与三位大臣为辅政大臣,又对丞相说:“太子年幼,你又是他的外公,应当好好辅佐朝政,”并承认了自己这些年的错误,几天后病逝,新帝继位。

简帝:

柳远锦是康帝柳志平和魏皇后的长子,出生于嘉节一年,四岁时被立为太子,八岁时康帝病逝,即位为帝,由于年幼,所以康帝临终前便选了三位重臣为辅政大臣,其中就有柳远锦的外公,魏太后的父亲魏丞相,柳远锦在位的前十年里,权力一直被母族所把握,母后魏太后又对柳远锦管教严厉,处处规范行为,因此造成了柳远锦柔弱的性格,随着柳远锦逐渐长大,对于权力的渴望也一直加深,不过他并没有亲自理政,而是继续让外公魏丞相执掌大权,魏丞相执政期间,采取轻徭薄赋的措施,鼓励农业生产,整顿吏治,使得昌朝国力得到了一定恢复,建寿十一年,魏丞相病逝,柳远锦这才正式亲政,柳远锦亲政之后本想把母族和舅家在朝堂的势力清除出去,但因为迫于其母魏太后的压力而放弃,依然以舅家的族人为丞相,朝堂除了舅家的势力之外,还有几个世家大臣与舅家其争权,柳远锦对此无能为力制止,而此时的昌朝因为地主豪强兼并土地,侵吞田地,使得百姓纷纷起义反抗朝廷的统治,各地爆发农民起义,逐渐蔓延开来,北方的匈奴和鲜卑也一直频繁侵略内地,在五年时间里,匈奴十几次侵袭河西走廊,鲜卑数次入侵边境,攻破城镇,烧杀抢掠,边防告急,柳远锦忙于调兵抵抗胡虏入侵和镇压农民,昌军虽然抵御住了胡虏的入侵,但也损失惨重,伤亡者多达三万,但这也不能阻止鲜卑和匈奴日后的侵袭,各地爆发的农民起义让昌王朝焦头烂额,虽然柳远锦花了很长时间才平定了诸多农民起义,但是情况却一直在恶化,为了缓解这些状况,柳远锦也是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清查田亩,将一些田地归还给无地的农民,减轻赋税,救济受灾的灾民还有从自己的私库拨款给百姓等等,但也无济于事,这些也是因为朝堂上大臣们的争权利斗所导致的,许多大臣不服于柳远锦舅家魏氏的权力,所以一直争夺朝堂权力,对于政事不管不顾,魏氏也仗着是皇帝的舅家,大肆侵吞田地, *** ,434年末,柳远锦病重,驻守北方手握重兵的大将军王瑾因为不满舅家魏氏的专权,起兵清君侧,声称要为皇帝铲除奸臣,随后进攻洛阳,此时柳远锦的儿子才几岁,恐主少国疑,不利于江山社稷,柳远锦权衡利弊之后,召皇弟柳昊辉前来,决定传位于他,并令他平定王瑾叛乱,435年,柳远锦驾崩。

德帝:

柳昊辉是康帝柳志平的嫡次子,母为魏皇后,简帝柳远锦同母弟,出生于嘉节四年,康帝较为宠爱,五岁时,康帝病逝,皇兄柳远锦即位为帝,册封柳昊辉为至王,柳远锦又将皇宫侧殿给柳昊辉居住,魏太后很是宠爱柳昊辉这个儿子,经常赏赐珍宝给柳昊辉,十六岁时,柳远锦和魏太后将名门世家大臣的女儿刘氏纳配给柳昊辉为至王妃,本应到了就藩的年龄,但是因为皇兄柳远锦和魏太后的宠爱,所以得以居于宫中,柳昊辉为人英毅凌迈,文略突秀,礼贤下士,因此深得大臣和众人的赞赏,建寿十六年,魏太后病逝,柳昊辉为其守孝两年,柳远锦感动不已,下诏免除柳昊辉一年孝期,建寿二十一年末(434年),柳远锦病重,恰逢此时,驻守北方边境的大将军王瑾突然举兵叛乱,率领十几万兵马进攻洛阳,柳远锦临终之时,召柳昊辉前来,下诏传位于他,并让柳昊辉平定王瑾的叛乱,匡扶社稷,善待他的儿子,柳昊辉痛哭不已,叩首言道:“陛下之所言,臣弟当以死行之!”建寿二十二年初(435年),柳远锦病逝,柳昊辉即位为帝,即位之后,柳昊辉就清除了舅家魏氏在朝堂的全部势力,以枉法私利为由罢免了舅家族人的全部官职,并让自己的亲信府官担任重职以及宫中禁卫统领,稳固了皇权,正当柳昊辉稳固政权时,王瑾已经攻破了洛阳,并大肆攻占周边地区,逼近都城长安,柳昊辉惊愕不已,任命四位大将率领七万昌军去平定王瑾,昌军进攻洛阳,均被王瑾击败,昌军退守潼关,王瑾并没有进军长安,而是南下攻打襄阳,切断昌军的战略城镇,柳昊辉看出了这点,于是令一位大将领军阻击王瑾,在襄阳城前击败王瑾,王瑾败退,一位将领从南阳包抄王瑾军队的后路,与另一个将领所率领的军队对王瑾形成合围之势,双方激战之后,最终击败王瑾,叛乱退守洛阳,而昌军也伤亡惨重,不得不休整,王瑾又派兵攻占洛南,丹凤,逼近商洛和长安,群臣大惊,有大臣上言应当迁都,从长安撤离,被柳昊辉否决,半月之后,叛军进攻商洛,攻势猛烈,商洛守将力战死守,叛军猛攻两月没有攻下,拖延住了王瑾的进攻,这也为昌军的反攻提供了大量的时间和机会,两位将军率军从渭南进攻叛军,叛军不能敌败退洛阳,昌军收复洛南,至此之后,双方形成了僵持状态,柳昊辉为了能增加兵力,从西使都护府调走了三万精兵遣回汉地讨伐王瑾,这直接削弱了昌朝在西域的统治力,然而此时因为昌军统帅部的战略决策失误,导致王瑾出其不意,分兵佯攻南方,导致昌军统帅将领以为王瑾要攻占南方各郡,以大部分军队攻打王瑾的佯攻军队,然后王瑾以重兵迅速攻占潼关,随后攻破商洛,逼近国都长安,柳昊辉大惊,而此时的长安仅有两万昌军,而大部分在外的军队想要回援长安需要很长的时间,势单力薄,此时又有大臣请求迁都,柳昊辉不许,他从国库中拿出许多钱财重赏长安守军,又将长安大量百姓征召入军,并加固城防,储存粮食物资,以地势险要抵抗王瑾的进攻,几天之后,王瑾率领大军攻打长安,柳昊辉死守长安,激励士兵作战,柳昊辉又派出小股部队袭扰叛军后方,王瑾久攻不下,士气逐渐低落,柳昊辉趁此机会,派出军队袭击叛军,而昌军几位将领正率军急速回援长安,又切断王瑾的粮道,最终击败王瑾,再次退守洛阳,昌军趁势收复商洛和周围郡县,一年后,昌军再度攻打洛阳,他们采用围而不打,断其粮道,消耗敌军力量的战术,并歼灭周围的叛军,逐步北上攻打被叛军攻占的地区,王瑾被困于洛阳,城中粮食补给逐渐减少,士气低迷,瘟疫肆乱,士兵病死饿死者十之有七,昌军又散布谣言,导致叛军人心惶惶,昌军统帅和将领趁此机会攻打洛阳,王瑾不能敌,昌军攻破洛阳,王瑾自尽,历时四年的王瑾之乱宣告结束,本以为战争已经结束了,不料柳昊辉的弟弟介王举兵叛乱,割据一方,柳昊辉大怒,令昌军将领率领两万军队攻打介王,昌军大败介王军队,介王兵败自杀,柳昊辉下令将介王子嗣全部处死,将跟随王瑾和介王叛乱的将领全部诛杀并诛灭家族,柳昊辉又怀疑还有叛军的隐党,于是大肆抓捕各地可疑者,约有四千多人被牵连,柳昊辉下令将这些人重罪者处死,轻罪者流放充军,百姓大臣无不惊恐,一时间人心惶恐,这件事也被称为皇元之祸,王瑾之乱使得昌朝元气大伤,国力衰退,人口大量锐减,死伤者不计其数,军力衰败,为此柳昊辉实行了一系列治国措施来补救,柳昊辉在平定叛乱后,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免遭受战火波及地区的赋税和佃租,免其徭役减轻人民的负担,遇上旱灾水灾时,柳昊辉这都会免除受灾地区的赋税,派遣官吏赈济难民,给予钱粮对于因为战争而丧失田地流离失所的百姓,官府将分配耕田,房屋以及耕具给百姓,这使得农业和经济生产得以恢复。

因为王瑾之乱导致昌朝人口锐减,造成了国内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柳昊辉为鼓励百姓生育,解决劳动力不足的现状,皇元五年柳昊辉下诏凡百姓家庭有孕者,官府将会赐予酒一坛,鸡一只,银子三两,同时减免赋税徭役,对于多生和多胎家庭,赐予酒三坛,鸡两只,银子十两,免除半年赋税和徭役,并且将女子结婚年龄提至十六岁,柳昊辉还推广军屯制度,让士兵在无战事之时下田耕种,在军营驻扎之地开垦田地,由官府和朝廷分发农具,牛,耕具给士兵耕种,并设立军典校尉来监督军屯工作,这项措施有效地解决了问题。昌武帝时期。昌武帝时期四处征讨,为解决军费财政的问题,于是决定将国内的铁矿,食盐特权转给大世家族,地主,以取得他们的财政支持,但是规定获得铁矿,食盐开采特权的世家地主必须交更多的赋税,同时支持朝廷政策,否则收回,靠着世家地主的经济支持下,昌武帝收复失土和西域,征伐四方,此后昌朝各帝也未收回铁,盐的开采权力,直到王瑾之乱,世家大族和各地主在这场叛乱中被严重打击,柳昊辉看准机会,迅速收回铁,盐的开采权力,铁和盐由朝廷开采,售卖。王瑾之乱后,大量破产逃难的百姓沦为地主豪强和世家的奴婢,奴人,而他们却隐秘不报,皇元七年,柳昊辉下令各郡官府搜查因逃难而成为奴婢的数量,并赦免他们,取消奴籍,成为民籍,重返原籍地,这让大量奴婢奴人得以正常生活,使得社会上增加了许多生产力。

因为王瑾之乱,昌朝的税收彻底失衡,财政收入开始出现赤字,国库空虚,因此改革税制势在必行,柳昊辉针对收税缺陷改革,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一夫一妇每年纳粟2石、调帛或布1匹。针对老人小孩可以减免,同时徭役可以交钱代免。这项政策不仅减轻了百姓的负担,也充实了国库,政治上柳昊辉也是做出了一些调整,柳昊辉为整治朝纲,肃清官风,下诏凡因办事拖拉,不思做事的官员,凡经查核实,将进行惩罚,罚俸,罢官,同时进行大规模裁官,将那些没能力的官员罢免,皇元八年中被罢免的官员就有七百多人。在平定王瑾之乱后,柳昊辉为了避免将领再度叛乱的发生,就迅速收回了平定叛乱有功将领的军权,收归朝廷,令昌军将领所率领的军队分为多营,分派驻守各地,以避免将领与军队形成联系,对朝廷造成威胁,同时为了笼络人心,柳昊辉对在平叛中有功的将领封了爵位,高位无权,并将那些有功的将领通通封赏,削弱各地将领兵权,将兵权收入中央,稳固了皇权。柳昊辉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在对外军事成就上,也有许多卓越之处,交趾是昌朝武帝时期的领土,昌武帝攻灭交趾后,设立交趾行司郡,一直牢牢掌控交趾的统治权,王瑾之乱爆发后,交趾百姓也纷纷起义,昌朝残酷镇压,但交趾起义军一度打败昌军,独立复国,王瑾叛乱被平定后,皇元六年,柳昊辉命两位平叛有功的将领分兵两路讨平交趾,三个月后,昌军大败起义军,起义军首领被杀,昌军平交趾,在昌朝陷于内战泥潭的时候,北方的匈奴和鲜卑频繁入侵昌朝,攻破边境各镇,屠城掠民,东北的高句丽又时不时入侵辽东,柳昊辉在平定叛乱后,立即重整北方防务,整改军队,加紧训练,清除军内的腐败,任命一些在平定王瑾叛乱中战功出色的将领为北方各郡太守,而他们也不负所望,皇元七年,昌军在朔州击败匈奴军的入侵,斩首三千,皇元十年,昌军在晋阳击溃匈奴的入寇,皇元十四年,鲜卑入榆林劫掠,被昌军击败,皇元十七年,昌军主动出击,在贺兰山击败鲜卑和匈奴的军队,高句丽入侵辽东也多被昌军击退,柳昊辉为了不让辽州府倒入匈奴和鲜卑一方,所以要安抚辽州府境内的众契丹部族,派遣官员赏赐钱财和粮食生活物资给契丹各部族,让辽州府各契丹部落都归附于昌朝,柳昊辉在位期间,平定王瑾叛乱,实行安民政策,抗击胡虏的入侵,治理国家均有成效,昌朝经济和发展逐渐恢复,挽救了昌朝,因此被世人称为昌之平匠。

但是柳昊辉统治晚年,一改以前的息兵简政的风格,开始居傲自满,好酒奢靡,渐渐沉迷于纵酒享乐,丧失进取精神,日益腐化,整日饮酒纵乐,不理政事,导致国势开始衰败,先前有所恢复的经济和国力逐渐恶化,其人也开始变得刻薄寡恩和猜忌心重,柳昊辉也和他的父亲康帝一样宠信宦官,纵容宦官为非作歹,允许宦官参与朝政,而面对言官和大臣的劝谏,柳昊辉置之不理,因为之前的介王叛乱,使得柳昊辉对宗室始终不放心,经常派遣暗中密探监查昌朝宗室,平陵王柳松被官吏举报谋反,柳松上奏证明自己清白,柳昊辉派人查检谋反案,并让柳松到京城接受调查,柳松到京城后,柳昊辉先是严厉的责备了柳松,然后命他接受调查,最后发现柳松没有谋反,便让柳松回了封地,安阳王柳建因为行为不轨而被举发,柳昊辉削减柳建封地四县,减少俸禄,并下诏责备柳建,柳建整日惶恐,连续上表谢罪,皇帝生辰时,柳昊辉也不许诸王到京城祝贺,命待在封地,柳昊辉怀疑四弟宜王柳升有谋反之志,因此对他一直压制,柳升最后忧郁而死,柳昊辉在位时期,昌朝宗室战战兢兢,谨慎小心,以免惹得遭皇帝猜忌。对太子和皇后也是如此,太子柳综泽英睿刚明,是柳昊辉和刘皇后的长子,但柳昊辉一直不喜欢太子,处处冷漠太子和皇后,反而喜爱小儿子柳横,甚至有改嫡之意,但是此举遭到了满朝大臣和丞相的反对,声称嫡长制度乃大昌祖制,且太子宽孝仁爱,怎能废黜?柳昊辉无奈只能作罢,皇元二十一年,柳昊辉驾崩,太子继位。

明帝:

柳综泽是德帝柳昊辉的长子,母为刘皇后,建寿二十年册封为至王世子,柳昊辉为亲王时因为简帝的恩许得以居住皇宫,所以柳综泽也能居住在宫中,柳昊辉年幼聪慧,秀睿文博,建寿二十二年,简帝驾崩,传位给德帝柳昊辉,柳昊辉继位为帝,立柳综泽为太子,此时正值王瑾之乱的爆发,叛军已经攻破洛阳,直逼国都长安,国势动荡不安,幸于德帝的领导下历经四年最终平定了王瑾之乱,十六岁时娶朝中司徒之女杨音容为太子妃,柳综泽为人刚明,又好学史诗纪书,与别人讨论文学典故时常出口成章,因此名声斐然,德帝晚年时,逐渐怠政沉乐,沉迷酒色,常召宫外美丽女子入宫,又宠幸宦官,经常赏赐钱财给阿谀逢迎的奸逆官员,官员利用职权巧取豪夺、欺压百姓的情况日益严重,导致百姓怨声载道。广大贫苦农民不堪官府和豪强的双重压榨,于昌德帝统治的中后期接连爆发起义,并且越演越烈。柳综泽上言劝谏德帝,陈奏出社会和朝堂上的隐患,德帝大为恼怒,责罚了太子柳综泽,又令禁闭东宫三天,德帝不喜欢柳综泽,冷落太子和皇后,更为喜欢惠妃的小儿子柳横,德帝第五子柳方沅为人阴毒奸险,嫉妒太子柳综泽,有夺嫡之心,因此常向德帝诬陷太子,诬告说太子结党营私,有谋反之心,但是太子不卑不亢,行事依然像以前一样得体端正,德帝看到这样,也就没有说什么,但是因为自己的私心,想改立小儿子柳横为帝,因为群臣们的激烈反对,所有只能放弃,皇元二十一年(453年),德帝驾崩,柳综泽继位,尊其母刘皇后为太后,立太子妃杨音容为皇后,次年立嫡长子柳启文为太子,嫡次子柳栎文为洛王,庶三子柳福全为康王,柳综泽继位之初,朝中宦官权势柄大,威胁到了皇权的稳固,柳昊辉继位第三天就与自己的二弟梁王柳璟勋和大臣们一同诛杀了宦官集团,又逮捕了德帝时期的奸逆官员,朝政清然,与此同时,地方官吏上报藤王柳方沅暗中打造武器,增加卫队,柳方沅将柳方沅废为庶人,抓拿到长安幽禁在宗府里,柳方沅人仍然不甘心,试图联系外人发动叛乱,柳综泽大怒,将其赐死,并把柳方沅的儿子们全部废为庶人,并将柳横封为河原王,令其去往封地,柳综泽登基后,决心改变德帝末期吏治腐败,民生贫困以及军备衰败的局面,柳综泽注重于整顿吏治的调整,对地方官吏进行严格的考察和黜陟,规定出对地方官吏的考察黜陟制度,不容许有做事拖拉,偷奸耍滑的行为存在,柳综泽还重用贤臣,德帝时期有能力和政绩突出的官员他都一一任用,柳综泽继位后任然重用德帝时期的丞相和大臣,他们也对柳综泽为太子时给予了充足的支持,柳泽真很爱惜人才,在众多官员发掘出大量的人才,赐予官职,将被德帝贬官或者流放的大臣复原官职,量才录用,柳综泽放宽了对宗室的严厉手段,不再像德帝那样持续压制和监视宗室,采取宽柔政策对待,这也让宗室偏向了柳综泽,柳综泽重视农桑、奖励垦荒,他深知百姓生活的困苦,继位之后,免除百姓一半赋税,废除了徳帝时期的杂税苛税,让百姓稳定发展,不加重赋税租税,使得延贞时期的生产稳定发展。

对于遇有水旱灾害的地区,兴修水利,派遣官员治理河患,实行减免租税的办法,减轻人民负担,稳定了农业生产。昌朝中期,酒业和茶业繁荣发展,但是收入这两样的赋税很少,因此使得酒税和茶业的财富流入了富商手里,柳综泽看到这一现状后,便增收酒税和茶税,但是柳综泽懂得保持稳定,因此也只增收了四成的税收,这项政策使得昌朝的国库得到了有效的收入。柳综泽另一个经济亮眼的地方就是打击地主豪强,昌朝中后期土地兼并普遍严重,地主,豪强强收百姓土地耕田,使得大量农民没有土地,最终成为流民,柳泽真为了打击这些豪强和地主,决定使用强力手段,延贞二年,柳综泽下令彻查地主豪强府下的土地,查出了许多百姓被豪强抢收威逼的土地,柳综泽便命人责令这些地主,收回被夺走的土地,赐给无地的农民,缓解了土地兼并的蔓延,昌朝的粮食管理混乱,全国库粮数量时而查为不实,因此有一些管理库粮的官员在此谋利,谎报库粮数量,并将一些粮食偷偷运输贩卖,以此获財,柳综泽于是下令查搜全国库粮数量,记录在册本,保持粮米运输稳定,并将那些偷卖国仓粮米的官吏纷纷严惩,这做法使得昌朝的粮米数量得以增收,柳综泽对经济收入的革新就是制定惠税法,皇元末年,昌朝国库税收逐渐空虚,柳综泽为了增加税收和减少百姓的负担,实行了惠税法,规定交税时只交主税,其他杂税苛税废除,将物税和钱税合并到一起,各交一半,少田者可以少交赋税,无钱交税,可以向官府贷财,明年补交,惠税法的出台减轻了农民百姓赋税的压力。

在军事上,柳综泽多次对外用兵,先后征讨匈奴,鲜卑,柔然,青海羌人,面对德帝皇元时期屡遭四方胡夷入侵,被动防守的局面,柳综泽力图改变,他先后对北方游牧民族发动两次战争,延贞五年,柳综泽派遣两位将领征伐鲜卑,昌军进至阴山北部,昌军分为两翼突袭鲜卑部落,击败鲜卑军队,斩首一万多,随后班师回朝,延贞六年,柔然部落入侵劫掠昌朝西使都护府境内的单山国,西域告急,柳综泽令一位将军率领两万昌军救援西使都护府,击溃了进犯单山国的柔然,昌军乘胜追击,斩俘甚众,延贞八年,柳综泽再度发兵征伐北方,再以两位将领为帅,攻打匈奴,结果昌军遭遇主力匈奴军队,此时鲜卑却发兵增援匈奴,昌军遭受匈奴和鲜卑的围攻,陷入苦战,昌军英勇杀敌,最终击退了匈奴鲜卑的军队,此次战役双方损失惨重,昌军死伤万余,但也重创了匈奴和鲜卑,第二次征伐结束,而青海地区的羌人又屡屡寇边,鉴于先朝时羌人入侵劫掠凉州,杀掠百姓,延贞七年,柳综泽派遣使者出使羌族,要求克制己兵,勿要再侵掠昌朝西境,羌族首领拒绝,柳综泽以先前北征的将领为将帅,攻打青海地区的羌人,昌军由凉州河西走廊进入河煌地区,征讨羌人部族,斩首和降服羌人六千余人,羌人归降,柳综泽在位期间虽然战事较多,但是并没有太大的规模,军事时间结束的也很快,所以并没有造成太大劳民伤的情况。

柳综泽即位之后,励精图治,重视民生和百姓生产,轻傜薄赋,锐革国政,对外征讨胡夷,昌朝威严传播至四方,周边国家陆续朝贡,这段时期也被称为延贞中兴,高句丽也在他为帝时期遣使求和,柳综泽准允,经过第二次北征,昌朝也无力再发动北征,无法再对匈奴以及鲜卑出兵打击,而这之后,双方也没有发生战争,虽然第二次北征昌军损失不小,但是两次出征也重创了北方胡人,不敢再侵袭边境,延贞八年,匈奴为消除昌朝敌意,派使者向柳柳综泽修好关系,柳综泽认为这可以使匈奴不再敌示昌朝,不必过于消耗军力打击匈奴,于是决定和匈奴和好,遣使至匈奴,同时柳综泽为了制衡鲜卑,决定利用匈奴力量遏制鲜卑,多加赏赐匈奴粮食,钱财,以拉拢匈奴打击鲜卑,但还没实施,柳综泽就病重了。延贞六年,刘太后去世,柳综泽极度悲痛,为刘太后举行了盛重的葬礼,大赦天下为太后送行,几天里颓废不振,没有上朝理政,后来在杨皇后和太子以及大臣们的劝导下才振作起来。延贞九年皇后杨音容病逝,柳综泽恸哭垂涕,哀痛不已,柳综泽和杨音容伉俪情深,在杨音容为太子妃时,与柳综泽恩爱相默,在柳综泽为太子遭德帝和滕王以及奸逆大臣针对和陷害时,杨音容出面调节矛盾,支持丈夫,为柳综泽出谋划策,是柳综泽的贤内助,可以说,柳综泽登上帝位也有杨音容的功劳,柳综泽也非常感激杨音容,登基为帝几天后就册封杨音容为皇后,立杨皇后的长子柳启文为太子,二人之间恩爱无比,杨皇后也时常对治国理政提出自己的见解,杨皇后跟柳综泽说要重视百姓的生活,爱护子民,为政应当宽俭,提拔官员不应以身世为主要,应当要注重能力和政绩的官员,柳综泽对此也是非常赞同,杨皇后去世后,柳综泽因为悲痛过度而患病,一年后去世,时年34岁,英年早逝,太子柳启文继位。

宣帝:

柳启文是明帝和杨皇后的长子,生于东宫,姿容英美,幼少时聪慧,所以祖父德帝对此十分惊异而倍加喜爱,觉得这孩子将来必成大事,后来明帝继位,册立柳启文为太子,明帝对柳启文也是非常喜爱,觉得他定能继承昌朝的基业,柳启文为人孝顺,时常侍奉明帝和杨皇后,以及祖母刘太后左右,得体周到,深受明帝的赞善,明帝也很注重对柳启文的培养,常将朝中政务传于东宫,让其决断,柳启文皆处理有序,公平批之,明帝欣慰,赏赐金帛于东宫,明帝还让柳启文探查百姓的生活,了解底层农务之苦,后来祖母刘太后病逝,柳启文守孝三年以守祖母丧行,后来母后杨皇后病重,柳启文守在床边日夜照顾,侍奉汤药,又请来僧人为母后颂福,最后杨皇后也撒手人寰了,虽然没有起到作用,但也看出了柳启文的诚至孝心,明帝因为刘太后和杨皇后的去世而遭到接连沉重的打击,导致突发急病,卧病在床,这期间柳启文也是到其病榻前奉侍汤药,照顾明帝的起居生活,明帝很为感动,临终之际,召太子柳启文和众臣前来交代后事,为柳启文挑选了四位贤能的重臣为辅佐大臣,延贞十年,明帝病逝,柳启文继位,是为宣帝。柳启文还是太子时,太子妃王氏嚣张跋扈,因此让柳启文很是厌恶,相比之下,侧妃虞氏温和体贴,柳启文更宠爱侧妃虞氏,继位之后,王氏被立为皇后,虞氏为贵妃,柳启文忍受不了王氏的所为,想废掉他的皇后位,立虞氏为皇后,但由于柳启文刚刚继位,贸然废后怕招大臣和百姓议论,不得已只能隐忍,三年后,柳启文已经皇权稳固,决定废后,乾武三年,柳启文召集朝臣在朝堂上宣布废黜王氏的皇后之位,立虞氏为皇后,大臣们震惊不已,纷纷进谏柳启文,直言大昌自开国以来从没有废后一事,陛下若是废后,恐会开先例,后世会纷纷效仿,柳启文说王氏为人妒猜,德性有亏,这样的人怎能居做中宫之位,她日后定会搅乱后宫的秩序,最后说服了群臣,废掉王氏皇后之位,立虞氏为皇后,王氏退居别宫,自此,废后之事宣告结束,柳启文继位之后重用明帝先朝的重臣治理国家,并在明帝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对经济军事政治这些领域做出革新,政治上整改制度,柳启文在用人上奉行唯贤是举,不限底层。

破格提拔有才能得官吏,予以重用,柳启文发现昌律其中一些刑法规定多有不妥之处,缺乏完整,便在乾武六年下令让朝中刑部官员编改律法,于乾武九年编改完成,称为昌律二法,此次编改让大昌律法更加完善,柳启文也重视对死刑的审理,遇上不明的案子都让官员慎重审理,此外柳启文还在各州设立政查使一职,专门督查地方官吏是有否贪污不法之事,政查使直接由朝廷和皇帝负责,柳启文又对经济和农业领域制定采取了一些措施,经济上柳启文控制社会上的物价和粮价,乾武四年,昌朝的豫州和青州之地的物价和粮价因为商人和地主的哄抬而被提高,增加了百姓的压力,柳启文听闻之后立即遣度支尚书和财政官员前往处理,柳启文令官员立刻控制当地的物粮价,不得超过朝廷规定的价格,同时将市场,马市,交贸司都由朝廷监管,朝廷重新规定民间物品和粮食的价格,柳启文还逮捕了这些商人,加以论罪。 柳启文对于昌朝的藏匿人口也很注重,王瑾之乱后,国家的劳役和税收也随着增加,百姓为了躲避劳役,纷纷隐匿人口,或者成为豪族地主的佃农,这就导致昌朝缺少了一部分的税收,柳启文为了解决这个,于乾武二年开始全国性查籍户口,柳启文下诏让各州县的官员查清隐户,同时让政查使前往协助,最后查出的隐户竞有二十万户之多,柳启文把这些人口全部转为民籍,正常交税服劳役,乾武七年,柳启文丈量清查田亩,并将一些无人耕种的田地赐给百姓,更好地抑制地主的兼并。

荒灾是朝廷头疼的问题,每当荒灾爆发,就会产生流民,因此需要大量粮食分发给流民,柳启文为了能在荒灾储备粮米,乾武五年开始,命在各郡县建造储粮仓,专为储存米粮,为了不让储备粮食被有心官员私卖,朝廷派督仓令来监管粮食,定期奏报朝廷。此举有效解决了粮食不足的情况,柳启文认为粮食才是最重要的,因此专注发展农业生产,对农民减轻赋税,鼓励农民,同时下令税收官和县令不得骚扰农民,私收粮税,如此,昌朝的农业得以发展。相比荒灾,水灾虽然危害要小,但不得不重视,德帝和明帝时黄河常蔓延附近村庄城镇,村民不得不迁移,同时连年暴雨,京城有时也遭到侵害,柳启文重视水灾这一问题,拨款钱银治理河患,招雇了三万名民工疏通河道,引河水入黄河,同时在水灾区修建大量河提,水灾由此得到了控制。 此外柳启文还积极劝课农桑,奖励耕植,鼓励农业生产,减少百姓的赋税, 昌朝历代以来,漕运就是一项昌朝重要的经济收入,其他城市的粮食以及物资大部分都需要江河来运输,柳启文知道漕运必须整治好,才能为昌朝提供经济收入,他任命善于管理运输的大臣为漕事使,专门管理漕运的事务,把控运输费用,以防价格升高,同时在沿河军队闲事之余运输粮食物资,还规定农民自愿参与运输粮食物品,可以适当的减少赋租税,训练漕卒。

于河沿每两驿置防援三百人以保护槽运安全,这项改革减少了高昂的运输费用,柳启文为加大运输数量,让工匠们多造了两百只漕船,改革漕运极大缓解了昌朝的经济负担。 柳启文对贪污私利的官员非常痛恨,因此要严厉惩治贪污,在昌律二法中规定,凡贪污银子达到一百两以上将停职,两百两将会下狱,五百两将判处死刑,一两千抄家,因此,官员收敛了许多。虽然有限遏制了贪污的发展,但却没从根本上治整。对于商农,柳启文奉行的是重农抑商政策,认为商人经常增加市价,导致粮食物品市价升高,不喜欢商人,农民生活艰苦,而商人大发暴利,因而要打压商人,柳启文修改商税法内容,提高了商人要交付的关税,以及市税物税两成,这就意味着商人引货买卖时必须要交更多的税,柳启文时期的商税比其他时期都要高。柳启文对佛教也是很压制,佛教在历朝历代都想有不纳税,不徭役的特权,对国家有些较大的负担,柳启文一向看不起佛教,佛教会连累国家的经济发展,柳启文下令,凡50岁以上的僧人都要还俗,由官府分发耕具,田地耕种,需要纳税,徭役,不得在做僧人,凡年龄达到五十岁而不还俗,一旦查出,论罪下狱,仅乾武六年到九年,就有七万多僧人被迫还俗,同时柳启文禁止各州各郡多建佛寺院,柳启文压制佛教,迫使僧人还俗,增加了国家的经济收入。

柳启文觉得昌朝的昌铢钱已经不适合现在了,于是制作了一种新钱币,于乾武十一年发行,朝廷投入生产使用。在柳启文初登帝位时,有了其父明帝之前对外夷的讨伐,奠定了现在国家局势的安稳时期,此时的鲜卑已经处于衰落时期,内部争乱不断,柳启文知道鲜卑的现状后,决定实施以胡制胡策略,支持和培植另一个鲜卑单于,让他和鲜卑王庭对抗,昌朝借此坐观山虎斗,最后于乾武十一年出兵攻打鲜卑,柳启文启用明帝时的老将们,派他们出兵攻打鲜卑,此次战役昌军大破鲜卑,斩首三万余众,乾武十三年,柔然和匈奴侵袭西域都护府,柳启文派将领领军支援,最终击败了他们,乾武十五年,鲜卑入侵太原,洗劫一番后撤走,柳启文大怒,再度让将领统帅军队北上讨伐鲜卑,将领商议后兵分三路快速突袭鲜卑,同时让左军佯攻,吸引鲜卑主力军队,另外由中右两军直攻王庭,最终大败鲜卑,班师回朝,乾武乾武二十年,匈奴来袭,昌军再度出击,击退匈奴,乾武九年,永昌郡獠人叛乱,柳启文派军平定,南方安定。乾武五年,东北室韦频频侵扰辽州府,屠杀劫掠契丹和乌落侯部落,辽州府领内契丹及乌落侯,库莫奚等部族向昌朝求救,柳启文知道后决定出兵,并遣使高句丽让其出兵协助昌朝,高句丽王同意,昌丽联军从辽阳出发,到达辽州府境内后,诏令各部族配合昌军,并为其带路,行军三月后,遇上室韦军队,激战于此,大败室韦,俘获室韦几万人,昌朝与高句丽平分俘虏,柳启文遣使奖赏高句丽王,乾武十七年,昌朝的藩属国蓬国遭到了禅国的入侵,蓬国请求昌朝出兵救援,柳启文遣使到禅国要求退兵,禅国拒绝了退兵,柳启文恼怒,派遣两位将军率两万昌军攻打禅国,昌军到禅国境内,击溃禅军,昌军趁胜追击,屡败禅军,但因为昌军水土不服,病死和感染瘟疫士兵十之有二三,柳启文下令要求昌军尽快决战,昌军两位将军向西进军,与蓬国军队会师,蓬国军队也派军接应,最终两军会师集结,一同攻打禅国,禅国大败,被迫撤军,同时遣使至昌朝谢罪,柳启文允应,昌军退军,蓬国也遣使感谢昌朝的救援,上供礼品,外交上,昌朝与各国交流频繁,尤其是萨珊波斯王朝,柳启文一朝,萨珊波斯遣使到昌朝朝贡就达十几次之多,柳启文赏赐丰厚,多次遣使到萨珊波斯,双方互通使节。

西域诸国商人和子民纷纷来往大昌定居,有大臣曾向柳启文建议向西域的西使都护府增派军队驻扎,但是柳启文认为要以其德义服其心,才能让西域归附,并且没有多余的军队派遣,所以拒绝了这项建议,这也是美中不足。柳启文在位期间,国力强盛,百姓安稳,经济繁华,继承了明帝的治世,这段时期也被称为乾武之治,百姓称柳启文为昌鹰天子,然而太平盛世之下藏着巨大危机,腐败与社会矛盾愈演愈烈,各种衰败之象逐步显露出来,百姓的土地土地逐渐被被地主抢夺,官员贪污私利严重,朝堂党争激烈,乾武二十五年,柳启文驾崩。

昭帝:

柳玄是宣帝第二子,母为虞皇后,宣帝宠爱虞氏,宣帝继位之后,封虞氏为贵妃,封柳玄为楚王,后来因为厌恶前皇后王氏的嚣张跋扈和目中无人,因此废掉了她的皇后之位,改立虞氏为皇后,而柳玄也因为其母的缘故得以封为太子。柳玄为太子时期常与学士谈论儒学之谈,见解令人赞佩,乾武十二年其母虞皇后病逝,宣帝再立陈氏为皇后,而没了虞皇后的支撑,在宫内也有些孤立,再加上对柳玄为人仁儒,清谈敏弱,宣帝觉得他不像自己,不太喜欢太子,常严格要求柳玄规则自身,而且还将柳玄身边的属官以侍奉东宫不德为由调离东宫,柳玄不得已只能行事小心谨慎,柳玄为太子的东宫岁月颇为艰难,不仅要面对宣帝的压制,还要应对群臣,宣帝晚年朝堂呈现党争,一些大臣便把矛头对准了东宫,上奏太子的过失之处,宣帝对此责罚了柳玄,柳玄也只能隐忍,乾武二十五年,宣帝驾崩,柳玄继位为帝,尊宣帝陈皇后为太后,继位之后柳玄便免除了宣帝时期百姓拖欠的佃租及赋税,关心民生,整顿边防,遣使同北方的匈奴鲜卑修好关系,颇有贤君之风,然而柳玄为人好色,还是储君的时候,就因为宣帝多年的压制,导致柳玄内心压抑,继位后便释放自我,沉湎酒色,大多时间居在后宫,过度临幸妃子,又喜好炼制丹药,生活不节制,而宣帝时期的党争,柳玄放任不管,最终导致朝堂党争扩大,后因为泄欲太过而驾崩,在位仅两年,因为没有子嗣,因此遗诏让三弟柳继廷继承皇位。

成帝:

柳继廷是宣帝的第三子,母为李妃,成年后封为平阳王,乾武十三年升封为燕王,就藩封地,颇受宣帝宠爱,常对其多加赏赐,有一次宴会上,宣帝对大臣们说:“我看我这么多儿子中,还是燕王最像我。” 乾武二十五年,宣帝驾崩,昭帝继位,赐给柳继廷庄田,493年昭帝病重,召柳继廷来长安,传位于柳继廷,昭帝病逝后,继位为帝,继位之后,下诏大赦天下,柳继廷继位之初,勤统政事,宽明治国,减免赋税,他一即位就派人清查全国可耕种地田亩,然后合理分配给无人耕种的穷苦百姓,又询查全国的百姓户口,充实人口税收,又开放边海贸易,调改各州的郡制,颇有作为,然而他在位的时期却是昌朝衰落的开始,鲜卑和匈奴在他在位的时期被更强大的突厥所灭并统一北方,对昌朝的威胁愈发巨大,509年,西域各国在突厥的挑唆和威胁下而反叛昌朝,宣布独立,柳继廷大惊,慌忙派军五万昌军讨伐西域,昌军初战连告大捷,陆续击败西域各国军队,然而却在鄯善一带被突厥和西域的联军击溃,昌军伤亡大半,无奈退回凉州,柳继廷不甘心,之后发动两次征讨西域的战争,但因为有突厥的支援,皆以失败而定,无奈承认了西域的独立,自此昌朝失去了对西域的统治,随之而来的是突厥对昌朝连年的侵略,多次派兵南下攻下城镇,烧杀略掠民,隆熙十七年,突厥攻陷太原,掠走三千百姓,十九年,攻陷汾州,二十年,在平阳击败昌军,昌军伤亡两万,掠民而还,

隆熙二十四年,突厥深入内地,烧杀不断,东边的高句丽也逐步蚕食大昌辽东领土,昌军不得不退守辽西地区,抵御高句丽,边防军民为此苦不堪言,柳继廷为了抵御突厥的侵略,在北方边境设立了十二座军镇,并任命十二位军节使,授予他们权力自行练兵,管理军镇和军队的权力,以应对突厥的入侵,虽然有效的稳固边防,但这也对军节使能把控军权,为日后的九镇之乱埋下了祸根,不仅北方如此,内地和越南也屡屡起义和叛乱不断,柳继廷多次派兵平叛,却收效甚微,民心不稳,朝堂之内党争激烈,吏治腐败,各官员宗室贪污盛行,而柳继廷却视而不见,纵容不管,之后听信其子柳修禀,柳崇权和宦官的谗言,废黜太子柳智明,并囚禁太子诸子嗣,不过柳继廷并未立他们其中一人为储君,而是立了第六子广阳王柳镇源为太子,隆熙二十八年,柳继廷驾崩,太子柳镇源继位,是为毅帝。

毅帝:

柳镇源是成帝的第六子,母为赵妃,是成帝的小儿子,柳镇源性格沉稳持重,17岁被封为广阳王,就藩封地

疆域介绍

西南地区:

西南地区自晋内乱之后,便脱离了晋朝的掌控,独立割据一方,众多夷族纷纷自立,大昌立国后,太祖柳策先遣使到西南要求通好,被拒绝。文帝继位后,率军亲征攻打在云南的割据政权,将云南归入领土,设置南宁州管辖,武帝时,因西南蛮族不归顺,武帝发兵攻打西南夷,平定了西南各族,将缅北地区纳入版图,之后武帝在此重设益州郡和永昌郡,并派驻官员治理管辖西南地区。武帝以柔和态度对待西南各夷族,因此昌朝安稳统治了西南地区。肃帝鸿圣三年,益州叛乱,西南夷族不满派驻官员的政策和手段,起兵发生叛乱,肃帝派军五万平定了西南叛乱,斩杀叛军首领,西南安定。宣帝乾武九年,永昌郡獠人叛乱,宣帝派兵攻打,獠人归降。

西使都护府:

西域受承于魏晋两朝的统治之下,置西域长史府,晋末时,中原大乱,诸侯并起,西域各国由此独立,分离晋的统治,断绝于中原的联系,昌朝立国并攻灭其他割据政权后,将目光转移到西域,曾有大臣上表太祖应该与西域取得沟通,以后才能设法收复,太祖以中原未定为由否决了。直到文帝继位后,平定云南和蜀地的政权,统一中原,大昌才接触到了西域,景兴九年,文帝亲征凉州,多次击败鲜卑羌人,收复河西走廊,才与西域接壤,景兴十年,楼兰国遣使到长安,请求大昌通商,文帝准允,这时又有大臣上奏收复西域,文帝认为中原刚统一,国疲民劳,西域诸国又没有悖逆之处,拒绝了这项提议,与西域保持友好的关系,武帝继位后开始对西域经略,盛宁三年,武帝派遣使者要求楼兰和于阗臣服昌朝,楼兰和于阗同意了,武帝知道后很高兴,赏赐了珍宝和金银给二国,这期间,昌朝又陆续取得了西域其他国的臣服,然而也有一些西域国家不服于大昌,拒绝臣服,并与北方的鲜卑勾结,武帝因大昌国力不足,所以没有问罪征讨,武帝为了以后能征服西域,这些年一直改革制度,发展经济和农业,加大中央集权,增强国家实力,盛宁十四年开始,武帝开始攻打北方的鲜卑和匈奴,十四年秋,武帝发兵二十万攻打鲜卑,鲜卑兵溃大败,被斩首四万人,十五年再度攻打鲜卑,鲜卑遁逃,盛宁十七年,攻打匈奴,羌胡,取得大胜,斩俘两万,此后武帝多次出兵征讨鲜卑和匈奴,皆获大捷,扫清了北方的阻碍,在这些年与北方游牧的战争里,朝廷知道西域归附了鲜卑的臣服之下,有司奏议出兵征讨西域,武帝同意了,盛宁二十一年,武帝以西域诸国暗中帮助鲜卑为由,出兵征讨西域,武帝出动十六万大军,由楼兰入道,攻打西域,昌军先后征服焉耆,龟兹,渠勒,疏勒等等国家,之后收复西域,武帝置立西使都护府管辖西域,同设了西使都护为西域长官,在此基础上同设了校尉,司马,录事,兵曹等等西域官职,派出五万昌军在西域驻军,肃帝时增设西使都尉,西使典农,又加驻三万昌军在西域,肃帝鸿圣六年,肃帝将宗室族女玉诚公主嫁给了龟兹国王,这些措施都加强了昌朝在西域的统治,德帝时期爆发了王瑾之乱,德帝为平定叛乱,从西域调走三万昌军平叛,此举极大削弱了昌朝对西域的统治,此后昌朝对西域只能实行半羁縻统治,明帝延贞六年,柔然羌胡入侵了西使都护府的单车国,明帝发兵两万昌军救援西域,击败了柔然的入侵,宣帝乾武十五年,宣帝将宗室常平公主嫁给了焉耆国王,成帝时期,西域各国纷纷叛乱独立,成帝三次发兵征讨,皆败,自此西使都护府废弃。

辽州府:

东北上居住着契丹,库莫奚,挹娄,乌落侯等游牧民族,以牧畜,游猎为生,文帝时期契丹曾来长安朝贡,文帝赏赐金银,丝绸回礼,但是东北其他的部族却不安分,库莫奚屡屡入侵昌朝辽东,文帝派兵击败了他们,景兴十一年,高句丽因频繁侵扰辽东,攻城掠民,文帝率军亲征高句丽,在襄平打败了高句丽军,杀死了一万多高句丽军,班师途中文帝遣使到东北要求各部族不进犯昌朝边境。武帝时,国家战略转为开拓,朝廷认为不能让东北地区的游牧部族和鲜卑及匈奴联合,要不然就危害到昌朝的辽东和北方边境,有大臣向武帝建议抚略东北,武帝认为可行,盛宁二十三年,武帝在收复西域之后,随即出兵东北,武帝派出三路大军,分别攻打契丹,库莫奚,挹娄和乌洛侯等部族,昌军先后击破库莫奚,后又打败契丹和乌落侯,斩杀五千人,俘获三万人和契丹及乌落侯首领,兵器牛羊无数,东北部族纷纷归降昌朝,武帝在东北地区设立辽州府,授封各部族首领昌朝官职,并颁发官印,定期让各部族入昌朝贡,还在辽东边境开放贸易站点,允许各部族来跟昌朝互市,交易卖货,因为东北环境时候不利驻扎,所以武帝并未在东北驻军,只是实行羁縻统治东北各部族,章帝甘康四年,章帝遣使到辽州府管辖内的库莫奚部族,册封库莫奚首领槐力律为韦州都督,肃帝时,辽州府境内的契丹首领撒木儿不服于昌朝的统治,与高句丽暗中勾结反叛昌朝,肃帝鸿圣十五年,昌朝发兵四万讨伐撒木儿,昌军兵分两路,一路攻打撒木儿的主营,一路绕后包抄后路,昌军大败撒木儿,斩杀一万多契丹军,撒木儿逃跑途中被昌军杀死,传首京师,肃帝在平定撒木儿后立了他的弟弟撒突儿为新的契丹首领,在这次平定叛乱的战争中,昌朝知道了高句丽与撒木儿勾结,几个月后,肃帝发兵七万攻打高句丽,连续攻下高句丽四座城池,斩俘高句丽军三万,物资器械无数,高句丽王遣使到长安向肃帝请罪,表示臣服昌朝,肃帝这才撤军,东北各部族听闻后无不震惊,此后更加依附于昌朝的统治。

在昌朝后来发生了王瑾之乱,王瑾率十几万大军以清君侧之名背叛昌朝,被南下攻城,辽州府的库莫奚和契丹遣使到长安,表示愿意出兵帮助昌朝平定叛乱,但德帝拒绝了,并让他们不要轻举妄动,在经历了四年的战争后,昌朝平定了王瑾的叛乱,德帝遣使到辽州府,昭告昌朝已经平定了叛乱,并赏赐库莫奚,契丹,乌落侯等等粮食和物资,以让他们继续归附昌朝,不联合匈奴,明帝延贞五年,出兵北征鲜卑,明帝遣使谕告契丹和库莫奚等等,让他们配合昌军攻打鲜卑,契丹和库莫奚都派出了三千士兵跟随昌军,北征结束后,明帝嘉奖并封赏契丹,库莫奚,宣帝乾武五年,最北边的室韦屡次入侵乌落侯,契丹和库莫奚,挹娄,杀人掠民,他们不堪忍受,请求昌朝出兵征讨室韦,宣帝同意了,与高句丽一起出兵向北征讨,进入辽州府境内后,在契丹和乌落侯等部族的带领下,最终昌军击败了室韦,室韦溃败而逃,昌军班师回国,这次北征维持了昌朝在东北的统治,但在成帝时期,在突厥的扩张和威胁下,东北各部族纷纷脱离昌朝,契丹王突剌模反叛自立,最终辽州府被废弃了。

交趾行司郡:

八王之乱后,晋朝分崩离析,交趾太守便分离了晋朝的统治,割据于交趾,背地称王,大昌立国后,太祖招抚交趾,让交趾重新臣服于中原的统治,交趾没有同意,太祖大怒,一度要发兵攻打,最终没有攻打,文帝时,交趾向昌朝称臣,文帝也想出兵收复交趾,但中原尚未统一,所以没有攻打交趾,于是同意了交趾的称臣,修好通商,武帝继位后,对交趾愈发强硬,盛宁八年,武帝谴责交趾不守臣道,企图想侵略昌朝,交趾内部惶惶不安,盛宁十年,武帝又谴责交趾心生不轨,日益骄狂,交趾上表谢罪,昌朝不领表,盛宁十一年,武帝发兵七万攻打交趾,昌军先后攻克郁林,清化,乂安,广平,等地,交趾军不敌,向昌朝请和,武帝拒绝了,十一年秋,昌军再度进军,一举收复交趾,并诛杀了交趾军的将领,武帝在交趾设立了交趾行司郡,实施郡县统治,增派驻军两万,派遣内地官员为交趾太守,皇元六年,交趾发生叛乱,德帝平定了叛乱。

皇帝评价:

属性评价为六项,满分为十分

经济:

(在位时期的经济政策和状况)

军事:

(发动的军事行动和出征,)

措施:

(采取的治国政策和制度)

影响:

(自己对王朝的影响和作用)

能力:

(治国的才能和手腕)

国家:

(自己在位时王朝的情况)

总评:(对皇帝的总体评价)

太祖高皇帝 柳策先

经济:8

在位期间实行了轻徭薄赋和安民养国的政策,让昌朝的经历逐渐复苏。

军事:8

称帝之后南征北战,陆续攻灭了许多政权,为后世统一中原奠基了坚实的基础。

措施:9

推出了一些利民利国的政策,如修订法律,定都长安,善待功臣们,释放奴隶等等事情,让昌朝有了起步的开始。

影响:10

作为昌朝的建立者,柳策先可谓影响重大,

在乱世之中建立了王朝,驱逐异族,平定割据。当为一代雄主。

能力:9

柳策先军事能力极为厉害,多次出征攻灭政权,还懂得调兵遣将,指挥将领作战,皆取得大胜,在政治方面,在称帝之后,安抚当地世家大族,善待功臣将领,重用人才,又用人不疑。柳策先懂得审视夺度,随机应变。所以自己才能在乱世建立起昌朝。。

国家:7

尽管柳策先实行了很多利国养民的政策,但当时天下尚未统一,因此谈不起有多安稳,但相比其他政权,已经算是很好了。

总评:

太祖生于武将世家,年少轻轻便投军作战,后又镇守边关,抵御着胡冦的侵袭,在天下大乱后,太祖依然镇守边关,即使司马诸王利诱拉拢,太祖也不为所动,但无奈,晋廷以对其怀疑,太祖不得已只能隐藏实力,最终发布伐晋令,痛斥晋朝诸王和各大臣们祸国祸民的罪行,实行王道,最终建立起了王朝,实乃天命所归,但在太祖驾崩之时,天下仍未统一,而且将领和宗族的兵权也在,这些问题只能交给后世去解决了。可惜啊。

太宗文皇帝 柳植生

经济:9

柳植生重视农业发展,也如父亲一样轻徭薄赋,因此国力逐渐恢复。

军事:9

柳植生随父亲出征,又平定天下,期间他军纪严明,爱民如子,在他继位之后,平定齐王叛乱和统一了中原天下,出征外夷。

措施:8

柳植生解决了父亲所遗留下来的问题,利用平定齐王之乱解除了各将领和宗室的兵权,收归朝廷,依然宽待他们,真可谓一举两得,此外柳植生还改设官职,在各个方面建立新制度,基本完成了昌朝的定型。

影响:10

柳植生在位期间统一天下,重整内政和创立制度,没有柳植生,天下就不能一统,被后世子孙当为榜样。

能力:9

柳植生对用人方面认为:不仅要忠,还要大材,如果一个臣子只知道做忠臣,而做事不行,那是不能成事的。柳植生大胆启用那些有才有思想的官员,淘汰掉思想陈旧的,官员犯了错,柳植生不会先处罚,而是让他想清楚错在哪,下次再改正,恩威并施,因此每个人都对柳植生感激涕零,努力做事。

国家:8

平定了割据,又抗击外夷,国家环境有了较好的稳定,百姓逐渐安稳,恢复生产。

总评:

文帝英锐远谋,军谋政文皆为上佳,在天下纷争时,文帝便征战四方,抱着统一天下和慈民救难的志向而战斗,不仅周围的百姓和大臣对文帝称赞服心,就连敌人也尊重文帝的为人,真是难得的品德啊,即帝位后,平定齐王的叛乱,文帝秉觉太祖的遗愿,带兵攻伐南方,继而一统天下,看到百姓因战乱和荒灾受难时,文帝便悲感不已,不忍百姓如此,于是下令免除百姓赋税,赈济粮米,有文帝这样的皇帝,真是世人的幸运啊。

世祖武皇帝

经济:10

柳承风实行了一系列农业和商业上的政策和制度,农业上他整顿赋税制度,农业收税按当地户口人数收取,并且鼓励农业发展,实行户亩制,让无地农民都有了自己的田地,商业方面,柳承风出台了商两税,加大收取商税力度,但是没有打压商人阶级,时常恩惠商人群体,避免出现竭泽而渔的局面,柳承风后又出台了私税制,让国家的税收变得增多。除此之外柳承风还将一部分的盐铁给世家和权贵们经营,但是规定经营者必须交更多的赋税,此举有利有弊。在柳承风的改革下,昌朝经济农业蒸蒸日上。

军事:10

柳承风即位后,决心要开拓领土,出征外夷,在经过十年的经济改革后,柳承风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先发兵收复交趾,再征服西南夷,在发动了南边的战事后,柳承风便把目光转向北方,多次发动大军攻伐鲜卑匈奴,都取得了大胜,盛宁二十年后,收复了西域,还统治了东北等地,昌朝疆域相较于太祖,文帝年间近增大了两倍不止,这就是通常的三代重盛。

措施:8

柳承风在位时进行了一场改革,从经济到军事政治以及农业等等方面,总体来讲,效果很不错,为之后昌朝的扩张提供了基础。

影响:9

柳承风与他的父亲和祖父被称为昌朝三祖,太祖开国,文帝统一,武帝开拓,可以说柳承风的影响很巨大。柳承风为昌朝打下了更大的疆域,昌朝也是在他的统治下走向强盛,也因此获得了世祖的庙号和武帝的谥号。

能力:10

柳承风心志远大,锐利兴国,即位后他勤于政事,重用能臣,为了能让王朝强大,认真着手于自己的改革,在这期间,他调改制度,任用贤臣在各个领域治理,使得王朝的国力得到增强。并在之后的时间里,柳承风知人善用,勤政治国,才能让昌朝走向强大。

国家:10

昌朝在柳承风的统治下达到鼎盛,疆域扩张到更大,西南,西北,东北,交趾都被统治,在柳承风的治理和改革下,农业经济也是不断发展,产值很多,柳承风一朝实行扩张政策,军队犹如利剑出征四方。

总评:

昌朝在经历了大乱和一统后,随着而来的就是强盛,这就是在武帝的雄才伟略下完成的,武帝在位初时改国制,复兴农,任用贤臣,后又征讨四方,先收交趾和西南蛮族,后征鲜卑,匈奴,收复西域旧地,东设辽州府,可谓称得上是大雄之主,为昌朝的延续打下了坚固的基础,在位四十多年,百姓安逸,国治清流,平世广盛,所以时称这是盛世也,武帝有汉武之盛,而无武之暴,这也是非常难得的,但是后期较为怠政,逐渐沉迷于享乐,这也是美中不足吧。

睿宗章皇帝

经济:8

昌朝在经历了武帝几十年的征伐后,国力民力都较为凋敝,民众颇为贫苦,柳明绍继位后,便实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柳明绍关注民生,经常减免赋税田租和徭役,每当有地区发生灾荒时,柳明绍都会派遣官员赈灾,救济灾民,同时下派大量劳工兴修水利和治理河灾,在农业这方面,柳明绍鼓励农桑,下诏为农民提供需要的耕具和种子,同时奖励农民补贴,在柳明绍一朝,百姓安稳,社会太平,开创了章肃之治。

军事:6

柳明绍在位时期,国家并没有发动战争,柳明绍秉持着保境安民,与民休息的理念,对北方游牧以安抚为主,与鲜卑和匈奴羌人保持着友好的关系,多次遣使北方,允许游牧与昌朝通商。因此昌朝和北方游牧的关系缓和了很多。

措施:7

柳明绍在位时期主要采取安稳和休养的治国政策,经济上减轻百姓压力,鼓励生产,军事上不动兵戈,与周边游牧改善关系,国家方面改变之前武帝所制定的严刑重罚,采用轻法,宽待大臣官员。

影响:6

扩张和征伐之后,随着而来的就是休养生息,柳明绍的作用就是如此,让昌朝得到了恢复的时间和空间。

能力:8

柳明绍外宽内察,虽然对大臣们都很宽仁,但是却有察明的心思,能够调节朝堂的纷争和矛盾,让国政平稳下来,不引起大的波动,牢牢把控着大臣们。知道大臣在想什么,每当有官员犯错,柳明绍都会原谅,但是背地里都会敲打一翻。

柳明绍在当太子时,就表现出了外表和善,理明的样子,但是内心早就洞察一切,看透了每个人的心思。

国家:8

总体来讲,王朝在柳明绍的统治下风平雨顺,安稳太平,没有战争和繁重的劳役,百姓也过的安稳,这段时期被称为太平治世。

总评:

章帝自幼聪敏慧德,虽然在皇室中长大,但是知道世间的一切,百姓的疾苦,国家的困难,都看在眼里,武帝推崇不一样的治国政策,章帝也不会阻拦,只是做好臣子的本分,这就是明智的做法,自从继统大位,无不崇尚节俭,不允许铺张浪费和超过规格的行为,因为章帝知道民间的贫苦,日夜之间,章帝劳批国政,免除穷苦百姓的赋税,减免社会的刑罚,实施利于百姓和国家的政令都以养民和安国为首要。所以四海太平,国家安定,这都是章帝的功劳啊,慈爱百姓都以民为子的皇帝都可称得上是仁君,这大概说的就是章帝吧。

高宗肃皇帝

经济:9

柳秉贤在经济上的治理比他的父亲更锐进,不同于柳明绍的安稳政策,柳秉贤继位后对经济和农业的各方面都进行了治理,继位之后,他就减免赋税,赈济农民,同时在各地郡县建造粮仓,储粮以备灾年,同时又在全国招募民工开垦荒地,为了知道荒地有多少,柳秉贤便命令相关官员在全国丈量土地,记录在册。

军事:9

自武帝展开了对北方游牧的战争后,历经了几十年的攻伐,鲜卑匈奴已被击溃,实力衰退,武帝时期已经对周边形成了碾压的形式,但章帝自从平息兵戈,安内养民,游牧势力也在慢慢恢复,到柳秉贤时,已经对昌朝有了威胁,因此柳秉贤欲走上他祖父武帝的道路,继续对游牧的攻伐,继位第三年平定了西南夷和益州的叛乱起义之后,便开始了四次北征,鸿圣六年,昌朝使者被杀,柳秉贤发兵十万征讨匈奴,斩首三万匈奴士兵,又击败了鲜卑。鸿圣八年,昌朝再次征讨匈奴,匈奴单于被杀,死伤甚多,昌军大胜,鸿圣九年,柳秉贤将目标转为鲜卑,昌军攻伐鲜卑,昌军斩获甚多,鲜卑可汗北逃,鸿圣十五年,昌朝羁縻统治下的辽州府(东北)契丹首领撒木儿率领部族反叛昌朝,柳秉贤发兵两万征讨撒木儿,杀死了撒木儿,平定叛乱,随后柳秉贤又攻打与撒木儿勾结的高句丽,高句丽连连大败,迫不得已向昌朝谢罪并称臣,柳秉贤才撤军,经过了柳秉贤十几年的扩张及征讨,昌朝威名大震,各国为之臣服。

措施:8

鸿圣一朝,实行的政策颇多,除了对经济的大幅度治理之外,柳秉贤还禁止官员 *** ,对于贪污的官员加以触发,严重者刑法,还考察官员的能力和业绩,优者升迁,劣者罢官,打击各地豪强,强制归还豪强吞并的田地给农民,鸿圣八年,柳秉贤开始进行移民实边,让各郡县抽取一部分百姓移民前期北境和西北落户和屯田,由官府拨款提供房屋和耕具,土地,几年没不收取移民百姓的赋税和田租,加派边境和西域驻军,边境得到了很好的巩固。

影响:8

柳秉贤时期,王朝强盛,经济富足,四夷威服,这段时期是昌朝的光辉时期,柳秉贤成为了昌朝的五代明君(高文武章肃)。也跟他父亲章帝一同开创了章肃之治,又继承他祖父武帝的扩张政策。

能力:7

在用人方面,柳秉贤突出一个大胆和严苛,对有能力的官员可以破格提拔,同时能力不行的都会被降职或者罢官,在柳秉贤时期出征的将领,大部分都是柳秉贤亲手提拔和培养出来的,治理国家方面,也是严格考察官员的纰漏。只要是能治理好有业绩的官员大臣,都能委以重用,但柳秉贤也不会过分打压官僚阶级,只要不出大错,也能宽恕。

国家:9

在柳秉贤的统治下,王朝继武帝朝之后迎来了第二次强盛时期,对内国力强大,经济富裕,欣欣繁荣,对外周边四夷威服。

总评:

肃帝心志成远,继位以来勤于国事,肃帝重视农业,减免赋税,打击不法豪强,政务刑法方面,都任用了可负责的能臣掌管,对于有功的臣子都加以封赏,不堪用的贬撤。

对于北方夷狄,肃帝屡次主兵征伐,鲜卑,匈奴,契丹,高句丽都被征伐,对大昌很为恐惧,鸿圣一朝,吏治清明公正,百姓安于其家,四夷威服于昌朝。可以说是继承了武帝的扩业,章帝的文政,古往今来,能持续五代帝业者,也就只有肃帝了。

穆宗康皇帝

经济:6

柳志平对于农业较为重视,在位九年,多次下诏减免岁租,减少对百姓的征召劳役,令各地官员不得多征和扰民,有灾情发生时,柳志平也会开仓赈灾,尽管如此关心民生,但还是免不了权贵们兼并土地,百姓成为豪强权贵底下的佃农。

军事:6

柳志平并未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只发生了两次战事,青海地区的羌人入侵昌朝西北郡县,柳志平令将领攻打羌人,取得大胜,斩首羌人四千首级,嘉节三年,鲜卑侵略昌朝朔方郡,柳志平派领率兵两万击败鲜卑侵略,鲜卑大败撤军。其余之外就是平定了国内的几次起义。

措施:4

柳志平并没有太多的政策和措施,除了对经济上的处理,军事上的战事,其他就是打压群臣,重用宦官,增加自己的皇权。

影响:3

柳志平后期对群臣的猜忌和打压,宠幸宦官,都导致了朝廷的不稳定,纵容权贵们私吞民间田地,钱财,矛盾增加,最终爆发了中宫之变,柳志平险些被乱兵杀死。

能力:5

柳志平在位初期,减轻赋役,鼓励农业,抗击外敌,勤政治国,但是嘉节六年后就变得昏庸起来了,沉溺在嬉戏酗酒之中,不再过问国事,宠幸宦官群体,打压和猜忌大臣,有一些大臣被冤屈杀死,人人惶惶不安。

国家:6

嘉节后期,权贵肆意侵吞田地,行不法之事,朝堂混乱,人人自危,柳志平死后权力最终被魏皇后和魏丞相父女掌控。

总评:

康帝本不是居于储位的人选,直到长兄孝德太子病亡,才继统帝位,开始怀着英才壮志治理国事,关心百姓的农耕,国家的发展,推行着轻免徭赋的政令,有灾荒发生时,则派遣官员前去救济,国家内外清宁,有帝王的明仁之样,辉煌的帝业本可在这一朝传接下去,但自嘉节六年后,康帝便骄傲自大,任意妄为,整天嬉乐纵欲,跟一群宦官到处嬉乐,不再处理政务,荒废朝政,早已没了英明的一面,面对大臣的劝谏,大多让下狱或被杀,听信身边的小人谗言诬陷,肆意猜忌臣子,从此大臣不再忠言劝谏,不敢进献良策,最后兵变祸生,几乎殒命,死后太子年幼,权柄并入皇后外戚,这是王朝衰落的征兆。

昌朝外事(王朝与国外的事件)

大昌商队被杀事件:

鸿圣十二年八月初,昌朝西使都护府(西域)边境管辖下的克伦达城,七个衣衫褴褛,脏乱不堪的人进到了城里,一进来就急忙要见城里的军事长官,说有大事汇报,守城士兵通报了镇守城里的都尉,都尉亲自接见这几个人,听到这几个人所讲的事情后,都尉顿感不安,于是将他们护送到都护府的治所龟兹,并通报了西域长官西使都护,几天后,他们在昌军的护送下到了龟兹,都护亲自见他们,听他们讲述了这样的事情:原来他们是国内的商队,两个月前,他们规模为两百多人的队伍从洛阳出发,目的是到中东去贸易,可就在出关到达中东后,突然遭到了不明军队的袭击,商队除了七个人逃跑之外,其余人全部被杀,货物也被劫掠,他们没日没夜的逃跑,最终到达了西域的边境。 都护知道这件事很重大,在安顿好他们几个人后,都护上表给朝廷禀报了这件事。

当时的皇帝是柳秉贤,柳秉贤是位励精图治, 英明杰出的君主,此前几年他就多次派兵出征讨伐北方胡虏,威名大震,他对西域事务也很看重,在得知国内的商队被杀事件后,柳秉贤感到很惊愕,随即在朝堂展开了廷议,一些大臣认为,商队出了关,那就不是国家能管得了,况且真要管,那就可能涉及外交,甚至引发战争,所以还是算了比较好。但是丞相认为如果放任不管,那以后可能还会再发生此类的事件,那么大昌的威名就会受到影响,且西域也会不安。柳秉贤认同了丞相的观点,于是出使中东,经过一段时间的跋涉,使者到达了萨珊波斯帝国的首都泰西封,使者到达后便立即跟波斯帝国的国王巴赫拉姆四世说明了情况,要求大昌商队被杀必须给个交代,不然就会影响两国的关系和贸易。巴赫拉姆四世表示这件事他确实不知道,但是会好好调查。两个月后,波斯遣使朝贡昌朝,顺便说明这事:大昌商队被杀一事并不是波斯军队所为,而是当地的起义叛军干的,目前波斯军队已经剿灭了这股叛军。柳秉贤对此也就不在追究,但还是造成了影响,事情在国内传开后,各地商队一段时间都不敢再出关,好在官方的保证下,才敢出关贸易。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