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神途手游 > 《朝花夕拾》:好的人生,都是一边怀想,一边遗忘

《朝花夕拾》:好的人生,都是一边怀想,一边遗忘

发布于:2024-04-06 作者:admin 阅读:141

那些读过的书,

都成了我们去看世界的路

书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在《朝花夕拾》这本书里,就有很多篇幅提及鲁迅早年间读过的书。

他幼时最喜欢看的是清朝人著的《秘传花镜》,因为上面有许多图。儿童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那些形象可感的图画自然容易引起幼年鲁迅的兴趣。

也因此,当他听说有一部绘图的《山海经》,“上面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从此便念念不忘。

以致于,当他的乳母长妈妈给他买回来一本时,他顿时对这个不大佩服的长妈妈肃然起敬了。

这部《山海经》成了他幼时最心爱的宝书:给他插上了一对想象的翅膀,带着他遨游在一个个瑰丽奇幻的世界。

从信书到疑书,是一个阅读者必经的心路历程。

一次,一位长辈赠给他一本《二十四孝图》,开始他高兴极了,因为上面照例有很多图画。但他了解了书上的孝道故事后,便觉得扫兴了。

特别是其中的“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尤其令他反感:老莱已七十高龄,为了取悦父母,故意作婴儿状;而郭巨的孝顺更加可怖,为了省下口粮给母亲,竟把自己儿子给活埋了!

鲁迅从这本书里,读出了封建孝道虚伪和灭绝人性的本质,也读出了自己的发现和思考。

人一旦有了自己的思考,就会主动选择自己想读的书。随着自然科学在中国的兴起,鲁迅也开始关注自然科学类书籍。

他听说有一部叫《天演论》的书,就独自跑到城南花500文买了一本回来。

这本书带给鲁迅极大的思想冲击,从此他脑洞大开,强力吸收着“物竞天择”、社会进化等全新的理论学说,也为他将来的人生道路奠定了基础。

高尔基说:“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

人活一世,最终的结局都是一样的,决定精彩程度的,只能是中间的过程。所以,多一些感知,多一些体验,人生才会更加绚烂多姿。

然而每个人生存于世,囿于时空的限制,能接触到的世界其实小之又小。

总有我们登不上的山,总有我们到不了的海。

可是书籍却可以打破这种限制,让我们的思想驰骋千里,畅游八荒。

人生没有白吃的苦,也没有白读的书,那些读过的书,铺展开来,就成了我们去看世界的路。

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散了

鲁迅的家庭在当地算得上是一个大家族,只是后来家道中落。恰在此时,鲁迅的父亲又卧病在床,无异雪上加霜。

在书中,鲁迅对于父子俩的关系没有过多着墨,但是从他为给父亲治病,不惜重金延请“名医”,可见他对父亲的感情之深。

“名医”的医术没有明证,只是他开的药着实稀奇:药引是一对原配的蟋蟀;药丸则须用打破的旧鼓皮做成。

对于庸医的故弄玄虚,鲁迅也心存怀疑,但他还是踏破铁鞋地找寻药材,不过是想在绝望中觅一丝渺茫的希望。

可是,父亲还是撒手走了。

留给鲁迅的,只有无尽的遗恨。远渡日本学医,成了他弥补遗恨的唯一方式。

人生海海,人们总是不断地分别,再不断地相遇。

在日本,鲁迅与他的老师藤野先生相识。

藤野先生对鲁迅极尽关怀:给他指正解剖图;为他修订讲义;日本同学污蔑鲁迅考试得了教员泄漏的题目,也是藤野先生站出来平息了事端。

只是藤野先生的关怀,已不能重燃鲁迅业已熄灭的热情。

在日本的种种经历,让鲁迅意识到:医学只能医治人的肉体,却医治不了国民麻木的灵魂。

鲁迅决定弃医从文,不得不与藤野先生别离。

从此路遥山高,两人不复相见。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莫言说:“人一辈子,就是个过程。没有永恒的生命,也没有不老的青春。时间一到,该老的老,该走的走。”

生离死别,是每个人一生都要面对的课题。无论多么不舍,我们终将含泪转身,与亲爱的人挥手道别,永不再见。

既然不能再见,不如怀念;既然无法改变,不如释然。

只要彼此善待珍惜过,便不负此生遇见。

好的人生,都是一边怀想,一边遗忘

学者温儒敏这样评价《朝花夕拾》:“在爱与死的回顾里,弥漫着慈爱的精神与情调,显露了鲁迅心灵世界最为柔和的一面。”

的确,这些柔和的文字也牵引着我们,在时间的长河里回溯一番,捡拾几枚闪光的珠贝。

但是,这种回顾毕竟隔着年月,不免带着些雾里看花的朦胧。

就像鲁迅自己在小引里所说:“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我不能够。这十篇就是我从记忆里抄出来的,与实际内容或有些不同,然而我现在只记得是这样。”

人就是这样,因为有着记忆的功能,总要时时回顾;但记忆毕竟不是有着无限容量的 存储器,可以保存所有过往的影像。

有些人,有些事,无论当时怎样的动魄惊心;待到仓惶回顾时,也大多模糊成了一片幻影。

也许,这恰是上天对人类的慈悲。

背负太多过往,就无法步履轻盈地奔赴前方。

所以,好的人生,就该一边怀想,一边遗忘。

在怀想中获得慰藉;于遗忘中重拾力量。

*注:配图来自摄图网

*解读:由缰,笔为缰,梦作马,驰骋天涯。

*朗诵:飞扬。

【慈怀线上读书会】

慈怀创始人陈晓峰老师

分享正在读什么书,读书感悟,读书方法……

我陪你读书,你陪我读书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