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神途资讯 > 人生是一场无限的游戏

人生是一场无限的游戏

发布于:2024-04-02 作者:admin 阅读:72

之前加入的北大光华创五营(创业训练营第五期)的大家庭,有一个栏目叫“说出你的故事”,前期同学的分享都很真诚,精彩。这期到了我分享,让我有机会认真的回顾了一下过往的三十多年。

虽然公众号上很多关注我们的朋友和我们所做的事情不同,方向不一,但心境和经历一定有相似的地方。

所以,趁这个机会,趁今天这个特殊的返璞归真的节日(儿童节快乐),也和大家聊聊我的故事。

(洋洋洒洒写的有点长,节省时间的话可以先看大标题,找自己感兴趣的段落看看,想听故事的可以顺着慢慢看哦)

楚门的世界

我算是80后的尾巴,从小因为家里一直在各地做生意,没怎么好好上过幼儿园。都要八岁了,还没怎么正经上过学,怎么办呢?那就从一年级开始上吧,这样不至于太晚。

那时候的河南省的义务教育(有可能是小地方才这样)其实不是九年,而是八年。小学五年,初中三年。等到初中毕业,机缘巧合,风云际会,让我有机会直接从乡镇来到省会郑州上高中时,我才发现,一直以来觉得年龄很大的我,怎么到了高中,年龄反而成为班级最小的之一了。

上高中那年我14岁,高中毕业进入大学的我是17岁。

原来,我们家里一直说的8岁,其实是虚岁。我是腊月28出生的,那年腊月29就过年了,于是出生两天后,按照家里人的说法我就两岁了。。。(所以,上一年级时候的8岁,实际是6岁,再加上8年义务教育,初中毕业实际是14岁)。

为什么一开始我要讲一个有关虚岁和周岁的故事呢?

在《异类: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这本书中,讲述了很多除了个人努力之外,外界环境和“规则”对一个人成功的巨大影响的案例。比如,它里面提到英超联赛大多数球员都在9月至11月出生;原因只在于:英超球员的注册时间是每年9月,在同龄球员中,9月出生的人实际上比8月出生的人几乎大了一岁,一岁之差(造成的体力、身体素质的差距)对他们的职业生涯影响巨大。而美国联赛的注册时间是每年1月,所以更多被选 *** 的球员就是1-3月的了。在他总结出这样的规律之前,根本没有人注意到这些“显而易见”的现象。

我从小一直到三年级的时候,学习成绩都特别差,印象中是经常被当时的班主任老师体罚的对象。我内心一直有些压力,一直觉得自己年龄已经“不小”了,不能一直如此,所以到了三年级,有一次考试,我的数学成绩竟然出奇的考到了90分左右,具体分数已经记不住了,但我只记得,从那以后,我的数学成绩就没有再下来过,慢慢的,语文成绩也提上去了。

现在我明白了,当时的家人和周边的习惯无意中为我营造的一个“环境”,在我还没有长到由自我意识(内驱力和控制力)驱动个人成长的前提下,误认为自己本应该“能力不差”,因为自己的“年龄已经不小”了。从而,在学业上有了类似于《异类》中描绘的成功案例相似的结果。

现在,我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特别是随着二宝出生后,我对大女儿的引导和教育更多的是,她已经是大娃娃了,已经是大姐姐了,要学会照顾弟弟,体恤妈妈,做个懂事的好孩子。同时对待女儿的学业,其实我没有那么严格,更多的关注的是她的性格、习惯和品质的养成,女儿现在挺懂事的,这种从个人成长和书籍中获得的经验,可能会伴随着我们家庭,持续的影响下去。

揠苗助长的高中

中考时,我获得了全市前100名,如果上县城的两所高中中的其中一所(一中),可以获得三年学费全免,每年3000元的奖学金。在我已经决定要去一中就读时,我的初中校长,找到我,说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在全省招特优生,全省只有50个名额,需要再到郑州去参加一次选拔考试,如果选上了,不仅学费全免,同样每年还有奖助学金。也就是基本高中三年不用花钱了。

懵懂中,我去参加了四十七中的选拔考试,只记得在考试后我和已经上大学的表哥在郑州多玩了两天,等我回到家的时候,录取通知书已经提前于我,到了家。就这样,我从乡里的初中,相比于很多我周边的同学提前了三年,来到了大城市,开始了我的高中三年生活。

后来,我才知道。我真的很万幸,当时录取,我是第49名,而且,因为是四十七中学之一次全省选拔,启动的很晚,知道消息的人也没有那么多,所以总体竞争其实也没有那么激烈。

我用揠苗助长来形容我的高中三年。是因为这三年,是一种撕裂式生长的三年,在14岁-17岁的年龄中,独自一人在异地求学,每年只回家两次,平时和家里打 *** 的报喜不报忧,城市孩子对农村孩子的看不惯(卫生习惯、知识面。。。)等等,这些我都能默默承受,但唯独不能承受的是我的学习成绩开始变得不稳定,忽高忽低,忽上忽下,用当时高一班主任的话说,“你的心理素质太差了”。

这种感受是很难与外人说的,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我学会了与自己的内心对话。去倾听我的内心最真实的声音,为什么,怕什么,能不能改变,如何去突破。后来我发现,人生的每一次大考(高考、研究生等等),我都是超水平发挥。我想,这种幸运,和我在高中时养成的倾听自我,从而让自我的内心达到一种平静和坚定不无关系。

人们都说,创业本身就是一场孤独的旅行,创业本身也是一场自我的修行(工作其实也是一样)。心无旁骛,平静与坚定无疑是异常重要的。在这场修行的旅途中,我们都在路上。。。

发愤图强的大四

高考,我考入了四川大学华西学习公共卫生管理专业(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是著名的原华西医科大学的五所院系之一,2000年,四川大学合并了华西医科大学,自此华西五院成为了四川大学的一员,这次疫情被派到湖北和海外的四川救援队都是以四川大学附属华西医院为代表的专家组)。

所谓寒窗苦读书,百川归入海,大学之前的学习生涯就像一个被压弯的弹簧,现在外力终于撤销了,我们每个人都变得异常自由,于是弹簧开始反弹了。

我在大学的前两年开始做各种各样的尝试,高中三年提前做的适应,也让我在大学的环境中如鱼得水,加入学生会,各种社团,因为参加和组织的活动特别多,学习也从刚开始的拿奖学金到后面的不挂科就好。

华西五院虽然被川大合并了,但是做为医学院校的传统治学作风还是非常严谨的,大二上学期,随着专业课内容的加强,我开始挂科了。与此同时,学校学生会和各种社团的工作也让我觉得,很多事情都停留在表面和形式上,也让我心生倦意。

加之2008年5月12号的汶川地震,因为我就在四川,同样做为半个亲历者,让我陷入了更多的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考。

于是,我又开始了发愤图强的改变之路。这种类似于顿悟的做法,和小学三年级的那次改变,如出一辙。

人的状态一旦形成,想要快速改变,是很难真正实现的。于是我给自己规划了一系列的慢慢找回状态的路径,并通向一个最终的结果:跨专业考取知名财经院校的金融专业研究生(因为学医学相关专业并不是我个人的想法,所以在我想要做出改变时,就想真正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

当时,我给自己规划的路径包括了,大二结束的暑期到社会上,而不是在校园里做社会实践,而是去做 *** ,体验社会的真实和酸甜苦辣。大三上学期考计算机二级和英语六级,大三下学期开始准备考研。

接下来的时光,基本是按照这样的路径在进行,大二的暑假经过一轮扫楼和毛遂自荐的登门拜访后,我最终得到了一家商务酒店酒店客房销售的 *** 工作,这份工作 *** 了一个半月(虽然只干了一个半月,但这份工作给我的感受和对我的启迪还是很大的,从最开始的将酒店周边所有的写字楼都跑了一个遍去和所有公司签合作协议,到后来筹划校园市场,发校园卡,最后我领了一年的提成,差不多1万元左右。而当时酒店经理要我的时候,给我开的基本工资,只有一个月的300元)

大三上学期考过了计算机二级和英语六级,我的学习状态和自信心又慢慢的回来了。在后续准备考研的过程中,我把我的目标定在了人大经管学院,上财金融学专业,但在考研的四门学科:数学、英语、政治和专业上,我开始先复习的是数学和英语,专业课也主要开始学习各大院校都通用的西方经济学(宏观和微观)上,这其实也是给自己留了个口子。也就是在9、10月份正式报考院校时,最终考哪所学校,可以由自我感知的复习情况来最终定。

实际上,到了大三下学期后,华西的专业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大块头的书)压力又在继续增大,我还要保证我自己专业的专业课考试不挂科,也要投入很多时间。特别是到了大四上学期,学院安排要去医院进行实习,我是到华西第四医院的姑息关怀科实习,实习的要求比上课还要严格,基本是朝八晚七(早上8点左右到晚上7点左右),做的就是实习医生的所有工作(跟随查房、写病历、随访病人、跟随门诊等等),所以留给我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在那种情况下,我又一次认真思考了自己的选择,最终将我的研究生跨考院校定在了西南财经大学,跨考专业定在了保险学专业。然后利用自己实习下班后的时间,每天的晚7点半到夜里12点,甚至更晚来进行考研的学习和冲刺。

跨专业考研的经历,是我人生至今,身体和心理都最累的一段时光。医院实习,因为所在科室的特殊性,每天都会面对生命的消逝,而回到自习室,还要调整心态准备全新的应试内容。当然走过之后,我特别感恩这段时光。关于这段时光的经历,有朋友还选取了一个角度写过一篇文章《》,可以查阅。

最终的结果是可喜的,我顺利进入了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专业读研究生,并且师从保险学院的院长陈滔教授,到现在为止,我依然和老师保持着非常紧密的交往和很好的关系。

不断折腾的研究生三年

研究生三年,没有颓废。我过的异常充实和圆满。总结下来,主要做了四件事:

(1) 发表了近10篇论文;

从刚进入研一的十一国庆节,我和室友在图书馆读书,我试着写了一篇【《社会保险法》中有关农民问题的几点瑕疵——基于城乡一体化发展背景下的探究】,发给导师后,导师说写的没什么价值,连修改意见都没给我,但我还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把稿子投给了《中国保险》杂志,没想到没过多久,杂志社的编辑就通知我,这篇文章要被采用,并且给我发了600元的稿费,要知道《中国保险》在我们专业属于核心期刊(B2),是非常难的。这件事给了我自信和研究生期间的学习方向,于是抱着学习探究的态度,陆续写了近10篇论文,发表在《西南金融》、《上海保险》、《中国保险》等杂志。

(2) 做了一个专业课考研辅导网站;

做为一名跨考生,专业课可谓是一穷二白,最后我的考研专业课考了126分(总分150分),算是高分了,而当时我所用的资料之一也是之前的师兄总结的《钱凯笔记超越120分》。在考上西财之后,我就陆续在考研论坛等各个bbs上发帖,总结了自己的复习经验,有很多人都想加我qq(当时还是qq的年代),想要我的考研资料,于是我就留了我的qq号。

现在看来,这就叫做到鱼塘里面捞鱼,再将鱼放进自己的私域流量池里,增强他们的贡献价值。就是一种互联网运营的思路。

后来到了学校,我就主动联系了之前的师兄钱凯,将他的笔记纳入我的辅导体系当中,创办了西财120考研网,主要面对专业课辅导,提供辅导资料、辅导班课程和代发论文(西财当时有论文加分,也就是在本科期间公开发表过论文,即可在复试时加0.5分)。这个网站我大概做了一年半左右,在学校期间,每个月通过网站都有几千元的收入(每天花在网站上的时间其实非常少,性价比很高),最后因为要去实习,为毕业工作做准备,所以就把这个网站给变卖了。

(3) 谈了场恋爱;

上西财我更大的缘分是找到了我的爱人,我们也一起经历过异地甚至一年的跨国恋爱,当时很多人都不看好这段感情,但现在一切都过去了,她现在是我两个孩子的妈,所以有时候我很感叹,冥冥之中自有天意。缘分的事情真的很难说,现在公司的实习生,有时候情场失意,我都告诉他们一定要抓住在校园里面的时光,学校里面的情感才是最为纯真和美好的,不关乎金钱,甚至不关乎未来,只关乎爱情。

(4) 找了个实习。

找了个实习,就预示着我半条腿正式迈入了基金圈,实习是从一次长江证券成都锣锅巷营业部来学校招实习生开始的,当时已经是研二上学期即将结束了,我有意识的想要提前了解行业的就业环境和机会,就主动去参与了招聘。当时的主管对我非常满意,甚至和我沟通,既然现在的课业已经压力很小,可以以本科文凭办理正式入职,这样每个月的基本工资就有几千,再加上提成和绩效,收入比实习生高了很多倍。

最终的结果是,我没有入职长江证券,但是从这里,我之一次听说了公募基金,知道了基金定投(当时招我的主要方向就是开拓校园市场的基金定投业务),从而给了我一个讯息和方向,让我得以去全面的查询和了解这个行业和所存在的机会。

其实当时的资讯还是相对有限的,但我基本了解到了这样的两个信息:

之一:银行、保险、证券和基金,四个方向,基金公司的岗位起点相对更高些,收入对应的也会更高一些;

第二:四川做为基金公司的分支机构所在地(公募基金公司的总部,95%集中在北上广深),如果想要做基金相关的工作,也只有一个岗位,那就是基金渠道销售(通过银行、证券公司等向老百姓卖基金)。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资讯是粮草,既然了解到这些,我就开始着手寻找基金公司的实习,但当时学校内部的论坛和外部的网站都没有这样的实习机会,怎么办呢?我当时做了一份非常精美的简历,同时写了一份两页纸的自荐信,介绍我自己对于基金、对于基金渠道、对于金融销售的理解与认识,然后把当时国内所有的公募基金公司(当时全国只有66家公司),一一拉出来搜索在成都有办事处或分公司的,这样搜出来的大概有10几家,接下来,我就是效仿之前酒店销售的经历,开始扫楼了,一一登门拜访,开始毛遂自荐了。

中间的过程也是一波三折,详细的就按下不表了。结论是,经此一役,我获得了大成基金、长盛基金和南方基金(三家都是中国之一批成立的老十家基金公司)的实习机会。而最终我选择了一个装修更阔绰、办公室更宽大、实习补贴多了500块钱的大成基金(足可见,金融公司把自己的门脸装修的好,确实会给人以实力雄厚的印象,从而吸引很多人,那时候的我也是这么肤浅,哈哈)。

迈入基金圈,一入就7年

在基金行业,我全职实习了一年零三个月,最终获得了进入基金公司的正式工作机会。

在我之前,除了我的师傅,后来成为了我的领导,现在成为了我的合伙人,也是从研究生应届毕业进入了大成基金之外,还没有从学校出来就能够进入的先例。

而我,基本在实习6个月之后,就开始独立负责整个云南的渠道,那时候对外,领导的要求都是不让说,自己的真实年龄,不然太嫩,hold不住。

我从一名渠道经理助理,成长成渠道经理、区域总监再到后来的区域负责人,这一路我走了七年。而这7年的时间里,在我负责的市场中,我总共为公司募集和销售了300亿的基金。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有过反复,有过迷茫,有过失落,有过彷徨。

2016年,我从大成基金进入了鹏华基金,负责四川区域的资金募集的工作(机构、渠道、电商),从2012年-2016年,我们在西部大地上创造了无数的记录,但随之而来的,则是无尽的售后与投诉。销售的顺周期和投资业绩的逆周期(卖的越好,产品的投资越难做好,也就是大部分投资者都只会在市场较好时买入),让我人心俱疲,一方面会觉得自己做的工作没有积累,并没有积累客户,积累口碑,另外一方面则是疲于处理各种投诉。

我苦于没有答案,于是想要再次深造,给自己的心灵找一个避风的港湾,这个时候北大光华走进了我的视野,我开始准备北大光华MBA的面试和最后的全国统考,并最终如愿以偿,圆了我的北大梦,进入北大光华,开始了自己为期三年的学习。

当下的九思汇智

2018年10月,我的好朋友和入行的师傅,在2016年我进入鹏华基金的同时,他去到了一家小基金公司,这几年过的比较压抑,小公司的展业难,同时内部还有不断的办公室,他这种想要离开行业的心情是愈演愈烈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交流的也比较多。

他是希望我能够全职出来一起干,其实我的内心也是非常渴望改变的,特别是又一次开创自己的事业,但我那个时候相比于他,远未到干不下去的时候。所以缺少一个触发和一个契机。

而且当时辞旧迎新,辞旧想明白了,迎新完全没想明白,究竟出来了之后干什么,可谓一穷二白。我们规划了6条路,前5条很快都给pass了,都不实在,很虚。只有排在最后的培训这件事,看起来一点都不高大上,但更接地气,也是我们过往经验的延续。

所以,一不做二不休,干了再说,2018年国庆节期间,我们开始筹码我们的之一个线上专栏,我们的主题词是“心自在、身自在——身心自在”,专栏的名字是“金融营销人的高阶之路——以基金定投为例”,这个专栏得到了很多业内朋友的支持和厚爱,后面我们又乘势推出了九思圈子计划(也就是全年的线上专栏会员),解决了一开始的现金流的问题。

这个时候,触发和契机已经到了,昌哥又给我打 *** 说,我们做一次灵魂的对话,“一个人走夜路会怕黑,两个人一起走,就没那么怕黑了”,于是我下定了决心,两人一起全职创业。

离职手续正式办完已经是2019年初,我写了一篇文章,把七年的公募生涯画上了一个句号,正式离开行业。

其实到今天,九思汇智这家公司也只有一年半的时间,是家小公司,也是一家次新公司。但在这一年半的时间里,我们获得了9000余名行业内的从业人员的付费和支持,100多家金融机构的直接合作,一季度疫情期间,我们的线下培训完全停滞,但是因为持续储备了一年半的线上内容,也因为我们一直专注于基金营销与财富管理垂直领域,得到了众多机构的认可,一季度的业务通过线上不仅弥补了线下的损失,而且创了新高。

在一开始,我们内部就确定了,目前所做的培训业务不管怎样,我们都会至少做三年。所谓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任何事情都不能蜻蜓点水,浮在表面。只是,目前我们的商业模式,更多的还是依托创始团队的个人品牌转化成的产品线,是能够解决现金流的问题,但是却也很难谈估值和发展。

从现有模式,是走向金融领域大而全的传统的培训公司,发展老师扩展渠道和客户,还是走向垂直领域的教育平台型公司,我们并没有答案。

结语

人的一生会遇到两种游戏,一种是有限的游戏,一种是无限的游戏。有限的游戏以输赢论英雄,讲求的是在固定的时间里,如何获胜,需要看竞争对手如何做,制定相应的竞争策略。而无限的游戏只需关注自身的进步和提升。

如果我们抱有长期主义的思维,就会发现很多时候有限的游戏也只是无限的游戏其中的一环,在人生这场无限的游戏中,我们每个人都行在路上,期待我们都能不断地迭代自己,在未来的道路上,扶伴砥砺,一路前行。

因为公众号平台改变了推送规则,如果你还想跟平常一样看到我们的文章,可能需要你在阅读后,在文章底部点一下“再看”。这样,每次新文章的推送才会之一时间出现在你的订阅列表中,否则可能会长时间看不到我们的推送。

2020年,全新九思圈子计划(包含2020年九思的所有线上非定制专栏及服务),现已包含内容的价值已超过4500元(目前已上线7个精品专栏),疫情已进入全新的阶段,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需要调整好思绪,思想先行,赶紧扫码了解。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