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神途资讯 > 做编辑就像打游戏,满级后才是真的开始

做编辑就像打游戏,满级后才是真的开始

发布于:2024-03-29 作者:admin 阅读:51

照片上的三本书是我2009年作为策划编辑做的之一套书。之一本连我自己也找不到了,只好把当时做的试读本找来充数。

说到编辑如何入行,我自己走了曲线救国的道路。

我是2007年理论物理学硕士毕业的,研究生时期一直在做实验和太阳能电池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然而到目前为止,我做的书与我的专业没有任何关系。

曾经在出版社时,我的同事与领导经常说我“不务正业”,大家觉得做理工科的图书,或者科普类的图书更加符合我的专业背景。

记得我研三去找其他同学聊天时,大家纷纷在考虑以后的出路问题,而我还在和他们谈论我的实验数据。直到临近毕业的时候我才开始恐慌,不知道以后做什么。

选择当图书编辑是我经过仔细思考的。

因为我喜欢纸制品,喜欢让我感动的内容,还喜欢编辑这种工作的节奏。不过,这都是当时想象中的编辑工作。从另一个角度看,那时我对出版行业一无所知。

我当时向很多出版社和图书公司投了简历。印象最深的是一家国内数一数二的民营图书公司。各种笔试结束后,在最后的部门领导面试阶段,我被问到了一个令人尴尬的问题:读了那么多年物理,为什么想做大众类图书?

无法回答。

紧接着是一个更让我感到尴尬的问题:你最近看什么书了?

我脑子里瞬间想到的都是桌子上、电脑里与我实验课题相关的各种文献。我好像没看什么学业以外的书,除了几本休闲杂志(那时候漫画都看的电子版)……

结果可想而知,面试失败。

现在回看当时的情况,如果我是那个图书公司负责面试的人,我会如何看待当时的自己呢?

上学期间如何为编辑工作做准备?

策划编辑更好的成长方法是实战。所以上学的时候,更好的准备方法是去接近实战。真的去做点什么,哪怕是非正式出版的小册子,尝试去策划编辑,甚至去想办法卖掉。同时关注市面上图书的情况。看到喜欢或者不喜欢的书,多问自己一句,为什么喜欢、为什么不喜欢。如果还搞不清楚是否适合,可以去喜欢的出版机构实习。

0.4

我是在没有任何相关经验的情况下,去了国内更大的教育出版社做学术期刊编辑。应届毕业生、没有经验、没有什么出版想法,能够入职,主要是我的专业背景和这份工作比较吻合,但这离我想做的大众类图书相差甚远。

很幸运的是,我在这里遇到了特别好的老师。这些老师都是编审级的,还有得过国家级突出贡献奖的终身教授。在他们身上我虽然无法学习到大众图书的策划经验,但是对我在稿件的文字编辑技能上给予了很扎实的基本功训练。

试问,现在哪家出版机构,可以给新人一对一地配备老师,一篇稿子一篇稿子地讲编辑问题?直到现在,看到很多新人编辑们责编的文稿,都能看出那种野蛮生长下的随意修改。

让我感到惭愧但却十分受益的是在一次集中培训中,社里的金牌编审来给我们讲稿件问题。他明明是文科生,看不懂科技期刊的内容,但是他却能通过编辑方法与经验,看出稿件中的各种问题。我当时意识到,如果不能很好运用,编辑原有的专业背景不比编辑技能更能解决问题。

或许有人觉得,文字编辑和策划编辑是两回事,但是在我的经验中,策划编辑应该是全能型选手,虽然可能不一定每项工作都很强,但是至少要了解每一项工作中的难点是什么,可能遇到的问题是什么,这样才好进行协调与协作。

专业背景重要吗?

我认识一位押花师姑娘,她本专业并不是学押花的。她觉得她的美术功底和专业学押花的人比起来有所欠缺,但我觉得这是很好的状态。清醒的自我认知会让她有一种不断学习的动力。每个人的专业的背景一定会成为个人特色存在于工作中,因为编辑是一个讲求个性的工作。关键是如何分清自己的特点和短处,这样才能努力去弥补自己的短处。每个编辑的长处也必然会成为这个编辑所做图书的特色,这也是做书很有趣的地方。

0.8

我在入职后不久,就开始在另一家大型出版社做 *** 的图书文字编辑。坦言讲,与学术期刊的字斟句酌比起来,教材类图书的编校容易很多。

因为部门发展原因,毕业入职那年的年末,这些老编辑纷纷被解聘回家,我也随之跳槽了。

正因为有 *** 文字编辑这样的经验履历,2008年春节后我很顺利地跳槽到了一家大学出版社做图书文字编辑。我的曲线救国计划终于迈出了一小步,我开始碰“书”了。

新的工作就是将策划编辑约来的稿件进行文字编辑,这和我之前 *** 的工作几乎一样,不同的是要负责完整个出版流程:三审三校、图书封面,一直到付印。

在我后来工作过的图书公司里,并没有执行三审三校制度,甚至稿件修改都是在电脑上完成的。

我觉得没有专门做过文字编辑工作的人永远也不知道三审三校制度的科学性,也无法体会到文字编辑对内容的纠结。这种纠结是会慢慢渗透到图书策划时对稿件内容的把握的。

另一方面,图书编辑原则的关键或者说是出发点,没有做过文字编辑的话也无法体会与运用。这是我觉得那些在这家图书公司土生土长的编辑们比较缺失的地方。

图书编辑笔试面试如何准备?

关于笔试,我也做过很多出版机构的题目。

对编辑基本功考察的笔试最多,如以类似初中语文考试的题目为笔试内容的出版机构,往往更需要对内容进行编辑加工与执行的编辑。有这种编辑工作需求的常常是以编攒内容为主的出版机构,又或者是以引进版为主的出版机构(后者以少儿类图书为主)。另外还有一些笔试是对时事政治等各种资讯热点考察比较多,这种出版机构往往会以热点书为主要出版类型。

什么样的笔试内容代表了出版机构的出版方向与价值取向。

和大多数行业一样,出版机构招聘更看重的是实际经验。当我做了一年策划编辑以后再去应聘时,对于一般的职位已经没有太大的入职困难。当然前提是,在做书的时候,是要有自己的思考在里面的。

对于没有太多经验的应届毕业生,在面试时对图书出版的关注与思考,或者在某一内容领域的钻研将是很棒的个人展示。

我原本的职业规划是,参加完2008年的编辑中级职称考试后,就跳槽到一家可以做大众类图书的出版机构,完成我的0~1入职之路。

然而,2009年我所在的出版社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一变化也让我直接成为一名策划编辑,一直在那里待了七年。

我认为一个策划编辑最快的成长之路就是去做书。通过自己的思考,用做书去印证自己的想法,用做的每一本书来积累自己的经验。没有思考的做书,或者说去执行,永远都是纸上谈兵。没有经历过被销量与内容的苦苦折磨,没有经历过与作者的沟通甚至是争吵,永远不能体会做一本书的艰辛与快乐。

在我从最后一家出版公司离职之前,有一个别的部门的同事有一本书没有做完就辞职了。和我一样,他坚持要自己做完。一天,这位同事临时来公司,与和他对接的同事大吵起来,是因为书中的版式没有通知他就做了调整。

公司其他人都觉得这位同事小题大做,但只有我知道他的感受。真正的策划编辑,无论能力如何,最无法容忍的事情就是其他人没有沟通的情况下对自己的书指手画脚。如果你能理解这样心情,或许也更能理解一名策划编辑的想法。

我很感谢我待了七年的出版社。尽管它在我离开时已经病入膏肓,但是至少当时让我可以野蛮生长。

出版社在2009年突然换了领导以后实行改革,开始了全员策划方针。所谓全员策划就是,哪怕你是财务人员,也可以申报选题。先不论这个政策现在看来有多么不妥,但至少我很容易地开始了我的策划编辑之路。

我和很多同行聊过,一般人很少有这样的机会。这相当于一家出版机构毫无保留地拿出钱来给你试错。比较幸运的是,我做的这之一套书销量还不错,而且这是当时市面上这个领域比较稀缺的类型,算是一种小小的创新。

我知道有很多新编辑做出畅销书的案例。所以其实,工作经验和能否做出畅销书是两回事。一本书畅销与否有很多因素,有时候编辑自己也不知道一本书能畅销;又或者有些书,的确谁来做都能卖得不错。然而,我一直更关心的是,作为编辑,其工作的意义到底在哪里,在每一次做书的过程中我能得到什么样的成长。

我在每个阶段都会对做书这件事有不同的疑问,所以不同时期理解也不同。或许正是在这种反复肯定与否定中自己才会有所收获。

你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

在一次面试中,面我的领导问我有什么优势。我想了想,各种出版资源算是优势吗?应该不是。

做书的过程中要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做书的过程就是和人交往的过程。一本书不是只有做出来以后才有价值。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我觉得最重要的能力,这样就不会轻易迷茫,更不容易盲目崇拜什么。做自己该做的,得到自己应该得到的,将正确的三观传播出去,不仅通过图书,同时也通过做书这件事,这是编辑应该做的。

最近常常想,要是当初对于图书的理解有现在的程度就好了。那时候年轻没有那么多家庭琐事,做起事来多么有效率。但是怎么可能呢,一切都是慢慢积累出来的。

对我来说入行是个0到1的过程,不是当上了编辑就算入行,很多人当了好几年编辑也没入行,因为他们一直都是零点几的状态。然而入行也不能代表什么,就像打游戏一样,满级以后才是真正的开始吧。

一开始看文章的时候,对 0、0.4、0.8、1 这样“另类”的小标题有点困惑,文章看毕,才知道原来是一个从0~1的编辑进阶过程。就像陈瑶老师说的,不是当上了编辑就算入行,想真正实现编辑能力的从0到1,你需要一些过来人的经验。

扫描图片,进入课程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