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神途资讯 > 【文化论坛】传播游戏理论视阈下的真人秀节目研究——以《创造营2021》为例

【文化论坛】传播游戏理论视阈下的真人秀节目研究——以《创造营2021》为例

发布于:2024-03-06 作者:admin 阅读:62

摘要:自腾讯视频旗下的《创造营2021》节目开播以来,不管是节目的热度还是流量都一直居高不下,从传播游戏理论视角来看,节目爆红的原因在于契合了大众对于玩乐的主观性诉求,并且能够带领大众实现游戏中的掌控体验,然而我们也不能忽略在这些满足的背后存在着的各种负面影响,因此选秀节目亟须作出改变。本文以《创造营2021》为例,分析了节目火热的原因,并针对节目的负面影响提出一些建议。

大众传播之最妙者,应该是一种高度发达的主观性游戏。史蒂芬森提出的传播游戏理论在大众传播时代的背景下并不被主流所认可,在当时传播资源有限,人们仍然主要依靠大众媒体获取信息。

然而,进入后互联网时代后,在生产力盈余,传播资源更加丰富的背景下,传播游戏理论有着很强的适用性。随着媒介技术的飞速发展,传受者的地位发生了巨大改变,在使用网络传播过程中主观上的体验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这一点与史蒂芬森强调的“主观性游戏”不谋而合。

传播游戏理论是指将媒介看作一种让人身心愉悦的游戏工具,其本质是用游戏的思维来看待传播媒介的发展。

随着智能化时代的来临,人们越来越多的时间和精力被解脱和释放,人类对于快乐的追求会越来越多地体现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人类需求中的快乐和趣味将越来越成为主旋律,他们从以前单纯的内容需求上升到了愉悦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就是现在的媒体需要满足的需求。

在当今受众本位的观念下,在这个谁能够更加深切地体察和洞悉受众需求,谁就能制造出“爆款”的风口上,传播游戏理论的观念有助于我们创作出基于受众“玩乐”心理和用户个性化所形成的更加沉浸式的内容,最终达到更精准的推送。

因此,如何让内容更容易进入受众关系渠道中是我们当下亟须思考的问题。本文以选秀综艺节目《创造营2021》为例,深入探讨在当今互联网时代下,节目爆火背后的原因,并基于游戏传播理论对其大众诉求、主观性需求与掌控体验等方面进行分析,为今后综艺节目发展的方向提供一些建议。

自《创造营2021》开播以来,节目的各种出圈名场面引发了网友的火热讨论,从2021年2月17日至3月6日晚24时,节目已经登上微博热搜榜200余次。

总决赛当晚,“创造营成团夜”登上微博热搜,收获17.5亿次阅读量,引发144.3万次讨论。在选秀节目如火如荼的当下,《创造营2021》依然保持着超高名气和热度,再一次成功夺走了市场的注意力,推动创造营系列成为网综的代表作。

一、满足玩乐消遣的大众诉求

史蒂芬森认为,绝大多数的传播都是作为玩乐消遣的传播,即人们主动沉浸于游戏的过程中,这就要求游戏参与的主体必须是自发的。

相比于被动接受,他们更乐于参与内容生产并分享有趣的信息。选秀综艺节目本身的属性就是娱乐,基于节目的新鲜有趣所带来的 *** 。《创造营2021》根植于多元的、个性的青年价值观魅力,选取了90位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圈层属性、不同价值观的学员在一起互动和成长。

节目的各个圈层观众通过自己的认知规则去参与传播,主动地生产、参与、分享,来提高自我认同感和群体认同感。《创造营2021》深耕粉丝经济,准确地提取了粉丝群体的兴趣点,并加以利用,使观众不知不觉沉浸于游戏化传播的途径中。节目的观众普遍是年轻人,而全世界年轻人都有共同特点——爱玩游戏,加之过去一年因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大众的情绪需要得到抚慰释放,而游戏无疑是最让人放松的活动,于是“游戏动感”“夏令营风”成为《创造营2021》的整体基调,同时这种基调也为观众创造出了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场,在这种氛围下极易与内容产生共鸣,从而使观众产生群体认同感。

《创造营2021》作为一档网综,使观众可以随时随地按照自己的时间来观看,观众可以随时沉浸于节目中,不受以往传统媒介议程设置的影响,这种非功利的行为,会让观众观看节目时的时间观念变得弱化。

此外,面对着如此丰富的青年图鉴,作为观众,他们却掌握着最终的选择权,这让受众能够在节目中并在学员中找到认同的价值观、相似的特质或是想要成为的样子。让观众能够产生出强烈的投射效应,从而更加沉浸在节目营造出的环境中,得到身心的愉悦。

二、迎合自我愉悦的主观性需求

基于游戏的体验是一种建立在主观价值判断之上的玩乐体验,在这一过程中社会价值选择和道德争议被排除在外,所以在选择传播内容时,传播主体会更加重视自身的内心感受,大众在面对媒介传播时,并不是机械呆板的、毫无主动性的存在。

从观众本身观看节目的角度来看,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爱好,以愉悦自我的方式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从生产者节目制作的角度来看,通过分析大数据,可以有效抓取到观众的喜好和心理状态,进而调整节目要表达的内容与节奏,将节目以更加贴近观众需求的角度呈现出来。

《创造营2021》中选手“利路修”的反向出圈,正是观众基于自我取悦为目的而进行的传媒内容选择的行为导致的。“利路修”——一个费尽心思不想出道,只想早点淘汰快点回家的选手,却被观众的投票留住走不了。他本是一个受聘来教两个日本选手中文的俄国人,在节目拍摄前5天,才被节目组看上,拉去凑人头。但是这样一种“咸鱼”姿态的选手,反而激起了观众的一种“反叛选秀”的新鲜感,这种新鲜感激起了观众的玩乐心态。节目中对出道毫无向往的“利路修”甚至都收拾好行李,早早打 *** 通知家人马上就回家了,然而现实中粉丝却坚决不让他“下班”,他们以让“利路修”卡位淘汰第12名为目标(前11名为出道位),把他的微博超话社区顶到了选秀榜榜首,票数也是越涨越高。

“利路修”是观众们基于自我喜好票选出来的“逆选秀化”的之一人,之所以会受到追捧,其实一定程度上表明了观众的自主选择性,他们并不是被动接受节目所传递出来的信息,而是选择自己喜欢、感兴趣的内容来阅读。

一方面,“利路修”所显示出来的这种与其他选手不同的心态给观众带来了与之前观看选秀节目不一样的新鲜感;另一方面,实际上这种反叛也恰恰带给了观众强烈的共鸣,“利路修”展现出来的与选秀节目格格不入的状态,实际上也是现在绝大多数年轻人正在经历的——因为听从了父母的建议或跟随大流选择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但是亲身经历后却发现自己并不适合这种工作,或者融入不了这个环境。

因此,展现了与受众相似处境的“利路修”更加能够被观众接受和喜欢。《创造营2021》抓住了观众对“利路修”的关注点,在接下来的节目中也迅速调整了节目制作的思路,展现“利路修”从迷途少年到成为一个目标清晰且坚定的青年偶像,让其成功“出圈”。

三、实现游戏过程中的掌控体验

会话和社交形式是传播游戏理论的核心内容,“游戏”作为人的一部分,游戏过程其实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社交过程。

在传播内容的接受和分享过程中,参与者通过对内容的选择来判断彼此的喜好、文化品位甚至社会阶层,从而形成以兴趣为介质的游戏部落。

此外,游戏给用户的及时反馈带来了刺激感和存在感,会让用户获得一种全局的掌控感。观众在观看节目的同时,不仅能实时为自己喜欢的选手投票,也能在弹幕上实时参与互动,与相同喜好的观众一起交流,发表看法。除此之外,观众还会利用一切社交平台,为自己喜欢的选手拉票,甚至会将自己喜欢的选手的镜头收集起来剪辑到一起,发到抖音或微博等社交平台,只要能够获得点赞或评论就会得到极大的满足感,让观众觉得能够找到共同喜好的群体,这样爱好相同的一群人聚集到一起就形成了具有一定黏性的“粉丝群体”,他们会本能地为自己喜欢的选手“打call”“应援”,一旦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偶像推上微博热搜榜或排名变得靠前,他们就会获得一种掌控感,这种掌控感会让他们的情绪得到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更加卖力地为自己喜欢的选手宣传,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创造营2021》虽然在节目内容上有所创新,但是其本质上仍是一档选秀类的真人秀节目,最终逃不开选秀节目的桎梏。《创造营2021》召集了来自世界各地,不同圈层的90名年轻人,他们经过逐轮的竞争和比拼,最终仅选拔出11位选手组成“国际男团”出道。不论是哪11名选手最终出道,他们都是市场的选择,都是观众粉丝的选择,因为最终结果掌握在观众的手中,谁的投票数更高,谁就能出道。在《创造营2021》的成团夜,观看直播的观众粉丝达到了5238万人次,斩获全球289个热搜,在这些狂热的数据背后,我们能看到无数观众粉丝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为的就是这一夜属于自己的狂欢。

四、《创造营2021》热播后的反思

在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我们越来越习惯于各种游戏,也越来越需要游戏。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让我们拥有了越来越多的闲暇时间,于是我们的需求不再单一,而是变得更加多样。科技的发展能够越来越多地利用游戏的方式服务大众,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娱乐化。

此外,我们也要看到游戏传播中的一些负面影响。从参与者的角度来看,大部分的传播游戏因为不承担现实的责任,容易导致非理性的“暴民心理”,在网络选秀节目中最典型的就是网络暴力。例如,节目中呈现了两个选手之间产生矛盾,即使节目上呈现出来的结果是两个选手已经和解,但依然会引来两个粉丝圈之间的一场“战争”。

《创造营2021》这类选秀节目的实质其实不一定是各个选手比拼实力,更是各个选手的粉丝消费能力的比拼。节目的投票规则都会在“氪金”上体现。

例如,充值视频网站的会员,每天可以多为选手投出一票,或购买赞助商的饮料,饮料瓶上的二维码可以再给选手多投一票。这样不断延伸出来的消费把粉丝在不知不觉中引入到了资本主宰的市场中,而这些粉丝在游戏传播的过程中,为了满足自己的掌控感,会在消费中不断升级。

又如,集资投票、造谣攻击等这些非理性的“饭圈”行为一度游走在法律边缘。而这一类节目的受众都是年轻群体,更有甚者是未成年人,这种不断循环的“氪金打投”不仅会带来经济压力,而且也具有一定的投资风险,因为不到最后一刻你不会知道出道的名额中是否会有你支持的偶像。这种失控的粉丝行为必须得到监管,而节目也必须做出改变。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2021年8月发文称将严控偶像养成类节目,重点加强选秀类网络综艺节目管理,严格控制投票环节设置;坚决 *** 造星追星、泛娱乐化等不良倾向和“流量至上”拜金主义等畸形价值观,进一步压实网络综艺节目制作和播出机构主体责任,加强对粉丝群体的正向引导。

可见,“饭圈”已经开始整顿,而选秀综艺节目对现有的模式和规则的调整也势在必行,尤其是与粉丝的良性互动规则方面需要打破旧有思维方式,以正确向上的价值观来引导“饭圈”粉丝理性追星。

(一)节目的价值观升级

一个全新的节目很难确保从一推出就成为爆款节目,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在节目的环节和节目的设置上进行创新,而节目环节、节目设置以及规则规范的升级和改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是节目价值观的升级和改造。

在观众口味越来越难以满足的今天,过度娱乐化忽视价值观的节目将渐渐被大众所遗忘和淘汰,只有能巧妙拿捏住价值观和娱乐性的内容,才会经久不衰。

例如,芒果TV的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作为一档明星选秀节目,节目“三十而励,三十而立,三十而骊”的主题可以称为成功的价值观。

(二)理性面对粉丝热情

与现在年轻观众有强烈的互动感是现在综艺节目产生爆款的主要条件之一。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方针后,科学合理的粉丝互动规则和规范,将成为一档节目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如何把握与年轻用户互动的“度”,是今后节目需要谋划的重中之重,既不能引导粉丝对偶像疯狂打投,也不能减少粉丝对于节目的关注度。

五、结语

“idol”这一概念从日韩偶像文化引进发展至今,已在我国发展了几十年,这些选秀类节目不仅为娱乐圈补充了人才,也为演艺圈带来了不少新面孔,然而当选秀节目逐渐演变成一场竞争激烈的资本角逐时,大众便越来越无法从中得到正面的激励。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政策的规范下,选秀节目的转型已经箭在弦上,正确价值观的输出才是节目首先要考虑的,现在选秀节目对于和粉丝的互动已经做到了极致,但只有引导年轻观众理性追星才是节目持续良性发展的良药。

注:本文配图均来自网络,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文章